首页 理论教育 应对周期的局限性:规律与不规律的周期挑战

应对周期的局限性:规律与不规律的周期挑战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期有一定的规律性——像诗歌韵律一样重复相似的过程,让我们逐步积累经验,培养理解周期的能力,培养把握周期下一步趋势的信心。但是周期也有很大的不规律性,有时会出现无法预测的巨大变化,这要求我们适当地抑制一下我们的自信心,不要觉得自己完全有能力做到充分理解周期和把握周期。我们现在所处周期的位置,对分析周期未来的走势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什么走势可能发生,甚至什么时候会发生。

应对周期的局限性:规律与不规律的周期挑战

我的看法是,你想要在理解市场周期的基础上改变投资组合布局,以此来提升长期投资业绩,这种想法完全合情合理。但是有一点对于你来说至关重要,你一定要理解,这种想法要求你具有高超的技能,且真正实现这种想法非常困难。即使你再优秀再努力,一个人的能力也毕竟有限,有时候就是人算不如天算。

我辛辛苦苦地写此书,就是想给我自己创造一个机会,记录下我所知道的周期那些事儿,当然也因为我很享受写作这件事情。但是最主要的目的,正如我前面所说的,是帮助读者应对市场的上涨和下跌。

在前面的内容里,我已经讲了很多我对周期的思考,一步一步地告诉你如何理解周期过程的规律性,也讲了周期的不规律性。周期有一定的规律性——像诗歌韵律一样重复相似的过程,让我们逐步积累经验,培养理解周期的能力,培养把握周期下一步趋势的信心。但是周期也有很大的不规律性,有时会出现无法预测的巨大变化,这要求我们适当地抑制一下我们的自信心,不要觉得自己完全有能力做到充分理解周期和把握周期。这一章的目标就是重复这些思考,并总结归纳。

正如我前面所说的,投资实质上就是合理地布局资本,从未来发生的事件中获利。但是我也说了,我们永远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因此也不知道我们未来会去哪里。但是我们应该竭尽所能地知道自己现在身在哪里。因为目前周期所处的位置能够给我们强烈的暗示,告诉我们周期未来会怎样,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我们现在所处周期的位置,对分析周期未来的走势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什么走势可能发生,甚至什么时候会发生。就像我在第1章里讨论过,而且在上一章中用图描述过的那样,周期定位会掌控未来的概率分布变化。

很多事情都会发生。我们知道我们只能面对不确定性和风险。关于未来,我们所知道的不过是概率而已。知道概率,能帮助我们把对未来判断的准确程度提高到高于整体平均水平。但是有一点很关键:我们知道事件发生的概率,并非代表我们精确地知道什么事件会发生。

我们没有选择,只能满足于知道概率。但是从每个结果来看,比如每年的GDP增长,下一年每只股票的涨幅,它们的样本数量经常受到限制。这意味着,从概率上看有很多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但是实际上只有一件事情会发生。这样就不会有足够多的观察,让我们能假定从概率上讲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是什么,而且可以肯定,并不是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后来确实会发生。

例如,让我们分析一个过度兴奋的泡沫后来发生修正的情况。从理论上讲,泡沫的修正并不是一定会发生的,但是周期的真实情况表明:第一,泡沫的修正最终会发生;第二,泡沫的修正一直没有发生。如果周期上行阶段持续的时间越长,那么我们预期未来的市场修正越有可能会发生(而且往往来得更急)。

当然,如果这种逻辑上应该发生的事件没有发生,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越长,周期沿着上行的方向上涨的幅度越大、上涨的时间越长,就会有更多的人得出结论——周期的规律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暂停发挥作用了,周期召唤的市场修正永远不会发生。这会导致大量非常疯狂的追涨买入,就像我们在2000年网络股泡沫中所看到的那样,最终导致的结果令这些在泡沫顶点选择买入的投资人损失惨重、极其痛苦。

我们必须保护好我们的投资组合(和我们的投资管理业务),让它们能够抵抗那些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所产生的风险,我们对周期的理解让我们推断什么事情最有可能发生,但是这件事情也许经过了很长时间才终于发生。我们必须让我们的情绪保持波澜不惊,让我们能够熬过那一段可能相当漫长的等待时间,我们若是熬不过去,就看不到光明到来的那一天了。

~~~

从推断事情会发生到事情发生证实推断,中间所需的等待时间真的会有那么漫长吗?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史。20世纪90年代中期,市场急剧上涨,科技股板块的股价像火箭一样飙升,由此出现了一个机会——防守型投资人做出推断,股市实在被过于高估了。做出这个推断的理由应该说是很扎实的,是基于对相关数据的有效解读,而且论据也很有说服力。可是要过几年才会证明这些防守型投资人的推断是对的,正如一个非常重要的投资格言所说的:“过于超前于你的时代的投资,和错误没有区别。”这些投资人推断股市被过于高估的理由非常充分,但是这个推断给投资人带来的好处十分有限;五年后,推断才得到证实,市场修正才终于发生,2000年到2002年股市大跌一半,可是这些防守型投资人还没有等到自己预言成真的那一天,他们管理的基金资本规模就已大幅度缩水了,因为客户一看你的业绩大幅落后,就肯定要赎回基金,不让你管理了。

可是,这些投资人能够得出这种推断,肯定很有头脑,再加上足够的自信,应该能让他们一直紧握手中枪,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动摇。希望他们能够一直保持小心谨慎,而不是在抗了很多年后,因实在痛苦得受不了了而宣布投降,在更高的点位上追涨买入,结果被高位套牢,那么结局就太惨了。如果这些防守型投资人真能这样固执地坚持己见,再熬上几年,也许市场修正真的来了,就能证明自己的看法是对的,因而能够恢复原来的管理资产规模,因为客户一看你能战胜市场,就又会回来找你了。但是从做出推断到事实证明推断要经历很长时间,不断地受人指责,资产规模缩水,投资人会过得十分痛苦。

我们快进到现在这个时代,可能也是一样的。谨慎小心的投资人又得到了另外一个机会可以做出推断,美国股市过热了,应该减仓,因此错过了更强劲的上涨,少赚了一大笔钱。客户一看你的基金业绩大幅落后,肯定不高兴了,大量赎回基金,于是这些谨慎的基金公司的资产规模大幅缩水(而且是在一个上涨的牛市行情中)。

谨慎还是对的吗?未来是否会有事件证明谨慎是对的?会不会市场很快来一波修正,快到足以让那些谨慎的投资人享受到推断正确的好处?是不是应该把这些投资人看作那种永远持熊市观点的人?你只要永远持熊市观点,过上几年总会出现一波大跌,就能证明你的熊市观点是正确的,尽管可能只是瞎猫碰上死老鼠。抑或是这些投资人是非常出色的投资大师,从逻辑推理上讲,他们的看法是正确的,只不过投资世界因果联系不够严谨,阻挠了他们的看法得到验证?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无法回答的。但是最重要的事情是,读者一定要记住一个非常关键的教训:周期定位,定准位置,很不容易。

~~~

我的看法是,你想要在理解市场周期的基础上改变投资组合布局,以此来提升长期投资业绩,这种想法完全合情合理。但是有一点对你来说至关重要,你一定要理解,这种想法要求你具有高超的技能,且真正实现这种想法非常困难。即使你再优秀再努力,一个人的能力也毕竟有限,有时候就是人算不如天算。(www.xing528.com)

重要的是,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我希望大家不要过于关注每天市场短线的上涨和下跌,这些都是如芝麻一般的小事,而要关注一生只有一次的周期走到极端的情况,这才是如西瓜一般的大事(最近看起来不是一生只有一次了,而是每过十年都有可能发生一次市场走极端的情况),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我已在第12章提供了一些典型的案例。首先,大泡沫和大崩盘这两种极端行情,特别是它们形成的过程,非常清楚地描述了周期的运行模式,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其次,正是遇到这些市场走到极端的情况,我们才可以得到预期可能性最大的投资成功的机会。

下面这张图描述了我对市场波动如何影响我们所处的投资环境的看法。坦白地说,我这样用周期来描述市场波动,有些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了,我用周期一讲,投资世界就更容易被看清楚了,而且要比那个真实的投资世界规律得多。用周期作为总体框架来分析投资世界,我过去用了几十年了,都十分有效,我再也不用把投资世界看作一系列不规律的、变幻无常的曲折事件了,也再也不用因为看不清现在、更看不清未来而内心慌乱不安了。

市场价格相对于其内在价值的关系有上中下三种情况:中间区域是定价“公允”,上下两个极端是定价“太贵”和定价“便宜”。当然,市场走到定价太贵和定价便宜两个极端,肯定要比其他情况能够让我们看得更加清楚(见图15-1)。结果是:

图15-1 市场价格与内在价值对比

第一,经常很难区分市场定价到底是贵还是贱,也很难经常做到正确区分。

第二,因此在中间区域区分市场定价是贵还是贱,不如在极端区域区分市场定价是贵还是贱,这样更有可能赚到大钱,而且在中间区域区分市场定价是贵还是贱,也不如在极端区域更加可靠。

发现市场走到极端,并且能利用走到极端的市场,真的是我们能找到的最好的方法了。而且我相信,这种事情做起来很可靠,前提是你能系统地深入分析,有洞察力(或者对历史很精通),而且做事沉着冷静、不动感情。可是,这也意味着,你别指望能够每天、每个月,甚至每年都能做出能赚钱的决策

我们不能自己创造绝佳的机会,让自己能够以此决定进入市场的时机。我们对周期再了解也无法自己创造投资机会。相反,只有市场能决定我们什么时候能碰到绝佳的投资机会。请记住,没有什么聪明的事值得去做的时候,错误往往来自你想卖弄聪明。

根据周期选择投资时机的合理性,只取决于你对选择投资时机的期望。你如果经常想要察觉到我们所处周期的位置,而你的目的是推断“明天会发生什么情况”或者“下个月会发生什么情况”,就不可能成功。我把这种做法称为“想耍小聪明”。要做出很好的区分并不容易,没有人能够经常或者持续地做到精细地区分市场的定价,没有人能靠这个本事显著地提高投资业绩。也没有人知道,根据周期定位推断市场可能的走势时,什么时候这个“可能”会变成现实。

此外,根据主要的周期定位来布局投资组合,一直以来为橡树资本的投资业绩做出了很大贡献。1990年到1993年,2002年和2008年,我们变得非常激进;1994年到1995年,2005年到2006年,我们转变为十分谨慎,最近几年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变得相当谨慎。我们努力地理解周期、运用周期,形成我们的投资优势,为我们的客户增加价值。我可以说,从上面这些情况看,我们对周期的定位大致是正确的。市场上出现的所有重大投资机会,我们没有错过一个。

到现在为止,我们对主要周期的判断都被事实证明是对的。用“都”这个词听起来好像这是一场我们能够持续获得胜利的战争。但是我个人做出的“所有”主要的周期判断,过去50多年来也不过四五次。因为我只是在周期走到最极端的情况下才做出判断,所以我把自己判断正确的概率最大化了。没有人能够经常取得成功,最多不过是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取得成功,即使是我本人也是如此。

所以请注意,我也经常这样提醒大家,确定周期现在所处的位置并推断周期后面的走势,并不容易。我并不想给读者留下这种印象:周期定位这件事很容易,如果做不到就应该对自己感觉很失望。正如我在2016年1月的投资备忘录《投资心理学》中所说的:

有一点我想说得特别清楚,2006年年末到2007年年初我呼吁投资人要谨慎小心,在2008年年末我呼吁投资人要积极主动地买入,2012年我呼吁投资人要再次谨慎小心,2016年年初我又呼吁投资人投资布局应该更加具有进攻性,其实我这样说的时候,并不是百分之百确定的。我的结论是我推理出来的结果,充分借助于我多年的投资经验(再加上橡树资本的同事们的合作和努力),但是我从来不认为,自己的这些看法会百分之百正确,甚至80%正确的可能性也做不到。当然,我认为我的看法是正确的,但是我在提供这些建议时内心总是惴惴不安的。

我每天读的报纸和大家读的是一样的,我每天看到的经济数据也和大家看到的是一样的,市场波动对我的连续冲击也和大家受到的冲击一样,引发我情绪的因素也和大家一样,也许我对自己所做的推理要比其他人更加自信,当然我的投资经验也要比其他大多数人更多。但是关键是,不管因为什么原因,我都能够忽视自己的情绪冲动,依然按照自己的推断行动。我的这些推断没能被记录下来,或者被证明。如果能如此的话,那么大多数理智的投资人也会和我得出一样的推断,也会和我一样有信心。我告诉你这些实话,只是为了与你沟通交流我内心的这种感觉,没有人应该担心自己不能胜任这个任务,只是因为他对自己的结论不是百分之百地有把握。而事实上,投资这种事情根本没有百分之百那回事儿。

彼得·伯恩斯坦对这个问题的见解很独到,所以我要用他写的一段话来结束本章:

我创办《投资组合管理》杂志到现在有28年了,在此之前我做过22年的投资管理,在投资行业工作了50年,积累了很多经验教训,我把这些经验教训总结成了一句话:投资成功的诀窍,并不是要你成为最热门的选股高手,或者预测最准的预测高手,或者模型做得最好的软件开发高手。这些胜利都是一时的,它们如过眼云烟。投资成功的诀窍是活下去!剩者为王!投资成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真正做到长期活下去,你就需要有非常大的肚量,能接受自己判断出错,因为我们毕竟是人不是神,我们的出错次数往往会比我们预想得更多。未来并不是我们能够提前知道的,但是明白这一点能够帮助我们知道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是很正常的。我们出错并不是因为发生那些可怕的悲剧,也不是因为推理上出现可怕的漏洞,甚至不是因为像在大多数情况下那样碰上坏运气。我们之所以会出错,是因为出错是行动的特权,而任何行动都取决于完全不可预知的未来……(杰夫·胡达,《出错也照样能赚钱》《寻找阿尔法》,2017年3月13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