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面临的硅周期挑战的介绍,

面临的硅周期挑战的介绍,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硅周期”是三星的“逆周期投资”得以发挥作用的关键,但是这些策略同时又构成了其他厂商的风险因素。联华电子创立于1980年,是中国台湾第一家集成电路公司,旗下的联电、联诚、联瑞、联嘉以及最新投资的合泰半导体均是专业的晶圆代工厂。随着新生产线投资的固定成本和风险进一步升高,垂直一体化制造商也将

面临的硅周期挑战的介绍,

与设计和终端应用的“轻资产”相比,晶圆制造业可谓是典型“重投资”行业。集成电路的制造涉及的关键设备就达200多种,每种设备都十分精密且成本高昂,其有机集成管理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在摩尔定律的推动下,当前垂直一体化芯片制造商的投资成本已经极为高昂。更为严峻的是,如果新建成的生产线无法全部打通并量产,那么生产风险也变得十分巨大:产能变化决定集成电路芯片的供给,而供需变化又影响着行业的毛利润;建厂、设备安装及调试时间通常需要2~3年时间,这就意味着必须提前2~3年对未来的市场作出准确预测,否则便在供给过剩或是短缺中面临困局。这种晶圆产能供给驱动的循环,演变为“高峰―衰退―复苏―扩张―高峰”的“硅周期”,整体上看需求变化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硅周期”是三星的“逆周期投资”得以发挥作用的关键,但是这些策略同时又构成了其他厂商的风险因素。例如,如果没有把握好经营周期,那么即便是设备折旧也会成为极大的成本。随着12英寸硅晶圆的微细加工发展,半导体生产设备价格越来越高,设备折旧成本占比越来越高。

在投资过程中,仅以晶圆制造为例,扩散工艺用的扩散炉、光刻工艺用的光刻机、刻蚀工艺用的刻蚀机、离子注入工艺用的离子注入机、薄膜生长工艺用的薄膜沉积设备、抛光工艺用的化学机械抛光机、金属化工艺用的清洗机,都是极其高昂、极其精密的设备。此外,封装环节所需的切割减薄设备、度量缺陷检测设备、键合封装设备等,测试环节所需的测试机、分选机、探针台等,以及其他前端工序所需的扩散、氧化及清洗设备等都因其技术含量高、制造难度大而价格不菲。其中,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美国泛林研究公司(Lam Research)、美国科磊(KLA Tencor)等侧重于离子刻蚀设备、离子注入机、薄膜沉积、检测设备,荷兰阿斯麦以光刻机为重心日本东京电子(Tokyo Electron)侧重于单晶圆沉积设备、清洗设备、涂胶显影、退火、氧化设备。

在晶圆代工的业务竞争中,台积电、三星、格罗方德、联华电子(UMC)和中芯国际等是较有力的竞争者。联华电子(简称联电)创立于1980年,是中国台湾第一家集成电路公司,旗下的联电、联诚、联瑞、联嘉以及最新投资的合泰半导体均是专业的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则是中国大陆规模最大的晶圆代工企业。

AMD在2009年3月2日拆分出的格罗方德制造业务,由AMD与阿布扎比的一家金融机构共同持有股权交易共涉及84亿美元,其中约有12亿美元债务也将由新公司承担,此后AMD将所有芯片制造设施移交给新公司。格罗方德成立后,在并购新加坡特许半导体、收购IBM全球商业化半导体技术业务的同时,向28纳米以及22纳米、14纳米节点不断进军,订单十分乐观。然而,巨额的研发投入、昂贵的设备却使得格罗方德多年未摆脱财务困境,因此也被台积电拉开了差距。

2014年,格罗方德在收购IBM半导体制造业务的同时,也获得了其专利和技术:IBM在鳍型晶体管设计与制造技术上已有积累,格罗方德由此有了与英格尔、台积电在鳍型晶体管上竞争的基础技术。从技术上看,IBM使用绝缘层覆硅(Silicon On Insulator,简称SOI)基板,尽管材料成本增高,但是由此可以减少生产步骤、降低操作电压、降低芯片功耗。同样是在2014年,在向14纳米节点进军的过程中,格罗方德原计划自己推出14纳米―XM工艺,但是由于技术不够成熟,决定和三星半导体公司合作,向三星借鉴生产14纳米芯片制造经验。由此,格罗方德于2015年在晶圆代工业务上超越了台湾联电,成为世界第二大晶圆代工企业。此时,AMD正在开发APU(CPU+GPU),在其新产品开发中使用了格罗方德14纳米节点生产技术,AMD和格罗方德两家公司获得了合作共赢的结果。

在分拆前,AMD在32纳米节点后不再使用SOI基板,不过格罗方德一直将该技术保留了下来,再加上对IBM的技术收购将工艺提高了约半代的水平,使得格罗方德在22纳米制造中得以利用SOI工艺。以此为基础,格罗方德在SOI工艺上形成了特色。此时,正值全球半导体工艺从二维晶体管向三维晶体管转向的时期,格罗方德借此在与英特尔、台积电、三星的竞争中不落伍,同时还发展了独具特色的全耗尽型绝缘层覆硅(Fully Depleted-Silicon-On-Insulator,简称FD―SOI)工艺。在22纳米节点上,格罗方德是全球首家实现FD―SOI工艺的厂商,利用该工艺生产的芯片功耗或可与22纳米鳍型晶体管相比,在物联网芯片、移动芯片、射频芯片上有广阔应用。由于22纳米 FD―SOI(22FDX)工艺的订单令人满意,格罗方德又以此为基础向12纳米 FD―SOI(12FDX)工艺进军,产品或可用于移动计算、5G互连、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同时,格罗方德还在向7纳米工艺进军,希望由此实现更高的晶体管密度、更低的功耗以及更高的性能。此外,IBM、格罗方德和三星还致力于5纳米节点的硅纳米片晶体管(GAA FET)创新技术的研发。(www.xing528.com)

除台积电、三星、格罗方德、联电和以中芯国际为代表的中国大陆晶圆代工企业外,还有许多知名的代工企业。高塔半导体(Tower Semiconductor Ltd.)创立于1993年,是以色列一家独立的集成电路专业代工厂,通过第三方的设计为客户生产集成电路产品,应用于消费性电子产品、个人计算机通信、汽车、工业、医疗领域,与松下公司有合资企业,在美国收购了8英寸晶圆制造厂。

中国台湾地区的力晶(Powerchip)在成立之初便和日本三菱电机结成了技术、生产与销售同盟,其业务范围涵盖动态存储器制造和晶圆代工两大类别,曾与日本存储芯片公司尔必达(Elpida)合作生产动态随机存储器产品,与日本瑞萨(Renesas)公司达成AG―AND闪存技术授权协议,与美商金士顿达成动态随机存储器代工协议。

在高技术、高投资、高风险的情境下,如何合作分担研发先进制造工艺费用和风险、共享新工艺量产带来的收益,成为了诸多企业思考的问题。随着新生产线投资的固定成本和风险进一步升高,垂直一体化制造商也将有更多的业务外包给专业晶圆代工厂。同时,以芯恩半导体为代表,近年来共有共享式IDM公司(Commune IDM,简称CIDM)也成为了新的探索方向:多家企业通过合作集中参与芯片设计、终端应用、芯片制造的环节,芯片设计公司能拥有晶圆厂的专属产能和技术支持,在产能上获得保障。在此模式中,多个合作方共同分担投资和风险,共享资源和产能,在互惠互利、产品互补中共同提升产品和技术能力。事实上,从某种程度上看,日本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划便是CIDM的共性技术开发模式雏形。不过,CIDM也面临着双重挑战:设计公司要提供技术给CIDM,而其产品又得避免同质化竞争。因而,对于CIDM而言,目标市场的细分是基础。在芯恩之前,以生产存储器为主的新加坡TECH公司(TECH的“T”代表德州仪器即TI,“E”代表新加坡政府经济发展局即EDB,“C”代表佳能即Canon,“H”代表惠普即Hewlett-Packard)便是CIDM的尝试,四方联合投资后,CIDM实现自己设计、自己生产、自己销售。由此可以看出,在重资产的模式下,集成电路制造商将在协同共享上做出更多的探索。

此外,还有一些不可控因素可能会影响整个垂直分工的产业链变化。例如,日本九州曾经发生的地震便表明,突发的自然灾害等破坏性事件,会极大影响晶圆代工厂和封装测试厂的正常供货,从而引发整条产业链的连锁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