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组织内避免第三方介入的沟通方式

组织内避免第三方介入的沟通方式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种沟通的适用范围很多,一般运用于财物不必经过转手的情形下。其目的在于避免第三者的介入,或在缓和的气氛下商讨事情。它可用以解决组织内相关问题的初期沟通,也就是厘清沟通内容的时期,同时也是补救正式沟通不足的方式。它通常于传送者不在场或最后接收者不在场的时机使用。通常是原传送者借助他人沟通较不容易引起冲突时,采用此种路径。

组织内避免第三方介入的沟通方式

1.不同沟通路径的比较分析

组织沟通的最佳路径选择,如图6-2所示。

978-7-111-45525-7-Part02-36.jpg

6-2 组织沟通的最佳路径选择图

A路径:为直接、正式、口头、面对面沟通。它是指在组织内,传送者(沟通的主动者)以直接找接收者面对面讨论。例如,经理有事找科长直接交办事情。

B路径:为直接、正式口头、电话沟通。它是指在组织沟通时,传送者与接收者直接地在电话中正式商讨事情(或利用三向沟通电话)。例如,甲部门经理打电话给乙部门经理,协调工作或临时调配人手。这种沟通的适用范围很多,一般运用于财物不必经过转手的情形下。

C路径:为直接、正式、书面沟通。它是指传送者直接去函到接收者,交办、请求或讨论事情。它通常用于距离远,或有资料数据必须存查的情况。例如,到国外订货,货品的规格、价格必须详细记载。

D路径:为直接、非正式、口头、面对面沟通。它是指传送者碰到接收者(如两者在会议场外)并进行沟通。其目的在于避免第三者的介入(对团体而言,是避免第三团体的介入),或在缓和的气氛下商讨事情(不必面对公众)。运用这种路径的时机,通常是为了补救正式沟通的不足。例如,甲在公开场合中得罪了乙,在法庭外协调道歉事宜,即是此种沟通。

E路径:为直接、非正式、口头、电话沟通。它是指传送者通过电话与接收者商讨组织工作。它可用以解决组织内相关问题的初期沟通,也就是厘清沟通内容的时期,同时也是补救正式沟通不足的方式。例如,甲部门的人有一个新创意,打电话请教乙部门的人,来厘清本身企划案的内容。

F路径:为直接、非正式、书面沟通。它是指传送者/接收者非正式地来传达/接收信息,通常是利用组织内的刊物作为传达的介质。例如,员工投书在刊物内,指出陈经理对员工照顾不周或上司放出小道消息,看看员工们的心态反应。

G路径:为间接、正式、口头、面对面沟通。它是指在面对面会议中,传送者由第三者将信息传给接收者。它通常于传送者不在场或最后接收者不在场的时机使用。例如,在定期的例会时,长官有事外出,由他人代为宣读指示。

H路径:为间接、正式、口头、电话沟通。它是指电话沟通中传送者将信息通过第三者传给接收者。通常是原传送者借助他人沟通较不容易引起冲突时,采用此种路径。例如,老板宣布商讨减薪政策,由部门经理打电话和科长们商量。

I路径:为间接、正式、书面沟通。它是指公司内传送者行文给第三者,而再由第三者发文给接收者。例如,写介绍信,通常是采用此路径。

J路径:为间接、非正式、口头、面对面沟通。它是指传送者传话给第三者,再由第三者面对面传给接收者。采用此路径的时机,如员工用餐、闲聊时,由副总指示经理传话告诉大家中午临时休假。(www.xing528.com)

K路径:为间接、非正式、口头、电话沟通。它是指传送者以电话传话给第三者,第三者也以电话通知接收者。例如,利用电话散布流言。

L路径:为间接、非正式、书面沟通。它是指传送者以刊物等声东击西、指陈问题,或试放小道消息。它目的在于避免直接负责或冲突。

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方式的比较如表6-2所示。

6-2 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方式的比较

978-7-111-45525-7-Part02-37.jpg

2.选择最佳路径原则

(1)事情越重要,传送者与接收者距离越近,则可采用越前面的方式(如A方式)。

(2)事情越重要,时间越紧迫,则可采用非正式直接方式,补充以正式直接方式。

(3)事情越复杂,若时间允许,采用的路径可综合多元的沟通方式。

(4)面对面沟通比电话沟通更具有人情味(对方比较不容易说“不”)。

(5)正式沟通较非正式沟通更有公信力、合法性。

(6)直接沟通应与间接沟通双管齐下、交互运用,比较能保证沟通的品质

(7)非正式沟通可以弥补正式沟通步骤上的呆板、缓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