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本概念的流变与意识形态嬗变

资本概念的流变与意识形态嬗变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上述对资本概念演变的简要考察来看,资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或者说,资本概念与其所指的实体之间的斥力与张力始终处于流变之中。进言之,资本的概念与其形式之间的关系也是不断变化的。这固然与人们对资本概念认识的历史进程有关,但也与经济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的变迁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嬗变不无干系。

资本概念的流变与意识形态嬗变

资本无疑是一个历史范畴,已经并将继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它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演化和衍生出很多资本概念和形式,也使这些概念在理论和实践上一直饱受质疑、挑战和争议。早在古典政治经济学担纲的时代,英国经济学家西尼尔就曾指出:“资本这个词的定义种种不一,因此它究竟有没有任何被共同接受的意义,也许还是个疑问。”[142]后来,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庞巴维克也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们提出批评。他说:“政治经济学家们一般都没有注意到使他们的定义统一起来。”[143]资本概念庞杂多样的背后是抽象的一般资本的凝炼,资本形式的变化多端反映的是资本理论乃至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当然,资本的概念与形式是高度统一的,它们高度统一于现实的活生生的资本实践,同时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则包含了资本主义的整个历史以及政治经济学的整个思想史。恰如马克思所言:“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144]

根据维基百科对词条“资本主义”的解释,“capital”一词来源于对动物及人的买卖及占有,“capital”源于拉丁词语“capitalis”,“capitalis”则源于原始印欧语的“kaput”。后者的意思是“只”,“只”是一种在远古年代的欧洲测量财富的方式。一个人拥有越多“只”牛和人,那么此人也就越富有。“chattel”(意思指商品,动物或奴隶)和“cattle”(意思指牛)这两个字也是从“kaput”衍生而来的。

庞巴维克考察过资本概念的历史发展。他发现,最初资本(capitale源出于caput)一词用来表示贷款的本金(capitalis pars debiti),和利息相对。这种用法在希腊字κεφαλαιον中已经显示出来;后来为中古的拉丁语所确定,并且在很长时间内是一个最流行的名词。不过他强调,和克尼斯指出的一样,英文单词“cattle”(牛、家畜)在一般词源方面和他们的概念无关。资本在这里,和“生息金额”同义[145]

更为细致的布罗代尔提出,资本于12—13 世纪出现,是在意大利被创造、被驯化和逐渐成熟的,有“资金”“存货”“款项”或“生息本金”等含义。该词含义逐渐发展成为某家商号或某个商人的资金。资本一词从意大利出发,接着在德意志和尼德兰广为传播,最后到达法国。1606年,“capital”一词收入让·尼古的《法语宝鉴》。不过该词的含义当时并不确定。在克雷斯潘的《三语言宝鉴》(1627 年)、福尔吉埃尔的《万有辞典》(1690 年)、1751 年版《百科全书》或《法兰西学士院辞典》(1786 年)等词典中,资本指的是国家财富和民族遗产。这些含义与人们一直不假思索就接受的货币价值概念相联系,但用生产性货币和劳动价值的概念取代货币的价值概念将需要很长时间[146]

庞巴维克提出,1678 年出版的《凯奇·德佛雷斯词典》把资本称为产生利息的“本钱”,“资本给所有这一切幸福”。大卫·休谟后来大体上沿用了这种解释。他指出,利率不是由货币的量决定,而是由有用的财富或积蓄的量决定的[147]。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弗朗索瓦·魁奈虽然没有使用“资本”一词,但论述了所谓的“预付”。他指出,在农业和工业中经营使用的财富的积累都是以预付的形式出现并发挥其作用的。农业预付可以划分为“年预付”和“原预付”两部分,年预付是每年花在耕作劳动上的支出数额,原预付是购置农业设备的基金。(www.xing528.com)

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杜尔阁把资本一词引入到经济学中。他认为,“资本是积累起来的价值”[148]。“无论是谁,在一年中拥有较他需用为多的财货,他可以把多余的部分积蓄起来。这些储存的财货,就是人们所谓的资本。”杜尔阁指出:“无论这些财货,或这笔资本,是以金属的形式,还是以其他物品的形式保存下来,都完全一样。”“企业家、制造业主、雇主阶层,都是大量资本的所有者,他们依靠资本,使别人从事劳动,通过垫支而赚取利润。”[149]可见,杜尔阁的说法已经接近后来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定义。

在古典政治经济学那里,资本概念获得了重大突破,从流通领域深入生产及分配领域。马克思在评价亚当·斯密的研究时指出,“斯密把‘原预付’和‘年预付’换成‘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进步之处在于‘资本’这个名词,他使资本这个概念普遍化,摆脱重农学派特别注意把它应用于‘农业’领域这种情况”[150]。可以说,古典政治经济学对资本存在的形态、结构、增殖性和获利性进行了不同层面的揭示。到新古典经济学阶段,较多采用边际方法和均衡分析,考察资本的技术表现,但对资本形式的探讨并未深入下去。在某些方面,相对于资本形式的发展,资本理论更加趋于复杂化,围绕着后者展开的各种争论一直都在。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意义上,马克思的资本概念对资本本质揭示和批判是最深刻、最彻底、最系统的。

德国学者李博曾经对汉语中马克思主义术语的起源与作用做过考察。他指出,尽管“资本”这个词很早就出现在汉语词典中,但其解释与现代含义“资本”毫无关系。据记载,组合“资本”可见于刘熙的《释名》,但他的解释却是“天生的才华”“与生俱来的才能”。所以,明治早期的日本人将该词作为“資本”的专门术语引入科学专业用语功不可没。直到20世纪前后,“资本”这一术语才在日本原型词的影响下出现在汉语专业语言中[151]

从上述对资本概念演变的简要考察来看,资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或者说,资本概念与其所指的实体之间的斥力与张力始终处于流变之中。进言之,资本的概念与其形式之间的关系也是不断变化的。詹姆斯·法尔社会资本概念的历史分析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他发现,“在19 世纪80 年代之前,由于社会资本这个概念的内涵庞大丰富,那时的情形就是有概念而无术语,而且‘社会资本’在某种程度上只是美国学术圈子老话题中的一个新词语”。这也就是说,当一个概念还在其形成阶段,没有术语来表示它的时候,“术语和概念在这些时候往往并不匹配”[152]。这固然与人们对资本概念认识的历史进程有关,但也与经济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的变迁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嬗变不无干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