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方发展经济学未解释后发劣势及中国特殊情况

西方发展经济学未解释后发劣势及中国特殊情况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引进的发展经济学主要是西方发展经济学。西方发展经济学还没有系统、深入研究和说明发展中国家的后发劣势,这对全面认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发展困难和任务及更好地推进发展不利。发展中国家经济运行机制理论不成熟。仅用西方经济学现有理论难以完全解释这个现象,需要进一步分析中国的特殊情况。

西方发展经济学未解释后发劣势及中国特殊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引进的发展经济学主要是西方发展经济学。西方发展经济学,虽然说明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普遍特征(比如二元经济特征、有增长无发展的现象等),回答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必须注意和解决的问题(比如资本形成问题、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利用国外资源的利弊问题、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等外贸发展战略的选择问题、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的关系问题等),揭示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规律(比如工业化过程中先发展轻纺工业后发展重化工业的趋势、工业化不能忽视农业发展的规律、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的趋势等),但是本身存在严重缺陷。

1.理论基础上的缺陷

西方发展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家运用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原理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而形成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它以西方主流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存在重大缺陷。首先,西方主流经济学没有揭示西方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必然趋势,也不能保证以其为指导的西方经济能够持续稳定地增长,2008年美国次货危机引起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就是明证;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原理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经验的总结,而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所处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条件、面临的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多的不同,因此西方发展经济学并不能正确说明和有效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用西方发展经济学指导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很不理想,不少甚至出现了有增长无发展的现象。

2.体系和内容上的缺陷

西方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要么基本上没有明确的主线,要么实际上是以GDP的增长为主线,即使后来有学者提出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也没有形成完整的新发展经济学的科学体系。虽然可以说发展经济学以发展为主线,但是太抽象,不明确具体,就像说经济学的主线是经济一样,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从西方发展经济学的内容来看,它也存在严重的缺陷。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发展观不科学。西方发展经济学在发展观上,虽然经历了由经济增长向经济发展的演进、由GDP发展观(20世纪70年代以前)向新发展观包括全面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演进,但是始终没有形成和提出科学发展观[1]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理论不完整。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任务,理应成为发展经济学的主要内容,需要全面、系统、深入地论述,但是西方发展经济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理论不完整,没有回答在发达工业化国家已经是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后工业社会、人类社会正在向信息经济或知识经济时代迈进的时候,落后国家是否还需要实现工业化、能否跨越工业化阶段通过主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信息产业而直接进入后工业社会和信息经济时代的问题;也没有说明有人提出的落后国家先要实现轻工业化、再实现重工业化、最后才能实现发达的工业化,是已经过时的传统工业化理论,在服务化、信息化、网络化、知识化时代,在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主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信息产业而直接进入后工业社会,不需要再像发达国家过去那样付出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去实现什么工业化的观点是否正确;城市化的阶段划分及各阶段的特征的理论、城市化的必然性和作用的理论、城市化类型划分的理论、城市化合理健康的理论等也不系统、不完善;更是缺乏工业化道路和城市化道路的理论,没有指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如何才能有效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www.xing528.com)

发展要素理论不全面。西方发展经济学过多研究的是资本、人力资源要素,对发展中国家如何推动技术进步、进行制度创新、提高管理水平的研究却不足,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发展的实践表明,制度改革、技术创新、科学管理对发展中国家又好又快的发展更为重要。

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的研究不深入。西方发展经济学提出了后发优势理论,主要是从低成本采用先进技术的角度阐述后发优势,但是后发优势并不是只体现在技术引进方面。发展中国家在制度创新、结构调整和优化、规模扩张、外资引进等方面也拥有后发优势。西方发展经济学还没有系统、深入研究和说明发展中国家的后发劣势,这对全面认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发展困难和任务及更好地推进发展不利。

发展中国家经济运行机制理论不成熟。西方发展经济学虽然主张经济市场化,有的也赞同实行必要的国家干预,但是对什么样的经济运行机制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行什么样经济体制更好、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如何合理有效结合,并没有形成系统明确的科学理论

此外,对发展中国家新时代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的研究不够、发展阶段的理论不完善、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不健全等,也是西方发展经济学的不足。

3.西方发展经济学家在实践上的缺陷

西方发展经济学家大多数不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和发展的实际情况缺乏深切感受,了解也不全面、不深入。虽然他们通过前往发展中国家调查研究,可以掌握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但相当有限,很难形成符合发展中国家实际的发展经济学理论。

针对中国而言,笔者认为西方发展经济学最主要的不足在于,不完全适合中国国情,落后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不能很好说明和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更没有说清或正确回答本文下面将要论述的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比如:在20世纪80年代,对中国的经济改革方式和经济发展前景,按照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西方绝大多数经济学家看法很悲观,普遍认为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很难成功、中国经济也不可能发展很快,但实践证明他们的看法错了。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经济出现下滑势头,为了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中国政府采用通常的做法,一次又一次降低银行利息率,再加上开征利息税,结果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银行存款不仅不减少,反而大量增加。降息美联储的前主席格林斯潘使用起来非常有效的手段,为什么在中国却不灵呢?仅用西方经济学现有理论难以完全解释这个现象,需要进一步分析中国的特殊情况。由于多方面的特殊原因,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要经过先实现非农化、后实现市民化的“两次转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独一无二的进城务工人员潮、进城务工人员荒等现象,仅靠西方发展经济学不仅不能说明这种情况,而且也无法解决相关问题。尤其是在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中,包括发展经济学在内的西方经济学,不能够说明中国为什么是日子最好过、最早从危机的冲击中很快恢复过来的极少数国家之一。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曾经说过,中国的经济情况非常复杂,谁要是把中国经济问题说清楚了,谁就应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但在迄今为止的几十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中,还没有一个是因为把中国经济问题说清楚了而获奖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