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应大村民集资捐献名单及祠堂分布概况

应大村民集资捐献名单及祠堂分布概况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图是应大村小组办公楼外墙公示的应大村民集资捐献给平海所城龙泉古刹大雄宝殿的一份名单,由此名单可以看出,捐献的应大村村民的姓氏以林姓、刘姓、陈姓为主。图 6-7 应大村小组办公楼外墙公示的捐款名单应大村现存祠堂有8座,其中刘氏4座、陈氏3座、林氏1座。村内的福德祠和三王庙的祭祀活动由应大村的村民负责。随着经济发展,新建或改建的楼房陆续增多,每家每户的庭院自成一体,但应大村目前的旧民居还是占比较多。

应大村民集资捐献名单及祠堂分布概况

该村目前主要姓氏有林姓、刘姓、陈姓,均于清朝时期从福建进至本地。有老一辈说到,最先在这儿生活的是朱姓的,后来林姓迁入,约有400年历史,然后是陈姓刘姓迁入,约有300年历史。据刘叔回忆,他族人是从梅州兴宁迁到惠东东海,到他这一代已经是第十二三代传人了,原本家族有一份族谱,但在60年代的“四清运动”被烧掉了。[21]我们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无法在该村找到关于历史记载的石碑、族谱、契约等文字材料,故本报告以村民的口述史和档案材料为主。

下图是应大村小组办公楼外墙公示的应大村民集资捐献给平海所城龙泉古刹大雄宝殿的一份名单,由此名单可以看出,捐献的应大村村民的姓氏以林姓、刘姓、陈姓为主。在村落的调研走访中发现,有很多村民常常在农历的初一、十五或者是诞辰节日的时候去平海所城进行祭祀活动。

图 6-7 应大村小组办公楼外墙公示的捐款名单

(2018年11月21日 张梅 摄)(www.xing528.com)

应大村现存祠堂有8座,其中刘氏4座、陈氏3座、林氏1座。主要祠堂为:西河堂(林氏)和彭城堂(刘氏),祠堂占地面积约30平方米,外形为小面积长方形的低矮瓦房,为抵抗台风,房屋较为低矮,因沿海雨水较多,屋顶坡度较大。外观方正如印,墙面帖有红色瓷砖。村内有德福祠,重修于2015年,供奉大伯公,当地村民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大伯公寿诞到庙里举行活动。村里主要的宗族活动为清明节扫墓祭祖。应大村村内还有1座三王庙,供奉三王爷。村内的福德祠和三王庙的祭祀活动由应大村的村民负责。

2018年末,全村户籍人口375人;生活主要依靠盐业收入的人口有255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打工的人口有120人,祖籍本村的香港同胞有5人。世居民族为汉族,属潮汕民系和客家民系,本地通用闽南方言和客家方言。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老一辈人用学佬话比较多,年轻一辈则多为普通话。传统经营以制盐为主,现时经营也为纯盐业,现有8个单位的盐田,约260公亩,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盐业生产、打杂工等。根据林村长的介绍,近年来,村里最多的时候有400多人,现在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方式为外出打工,留守在村内专门耙盐的人已经很少了。村里面如果要办一些集体活动的话,需要各家各户集资出钱。[22]

该村传统民居为沿海民居样式,是小面积长方形的低矮瓦房,房屋较低矮是为抵抗台风,又因沿海雨水较多,屋顶坡度较大,外观方正如印,门前有小庭院,但我们走访时发现大多数房屋现已被荒废,当地的老人家说,自产的盐越来越不值钱,现在的人很少会自主产盐,大多数外出打工买房,所以老房子大多都荒废掉。随着经济发展,新建或改建的楼房陆续增多,每家每户的庭院自成一体,但应大村目前的旧民居还是占比较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