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南汽车倒卖案涉及89000辆,引发社会关注

海南汽车倒卖案涉及89000辆,引发社会关注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4年,发生在海南的进口和倒卖汽车舞弊案不再是一朵浪花,而是一道道狂风巨浪。如果按海南当时不到700万人口计算,每100人可拥有1辆还剩将近2万辆,而当时的中国每一万人口仅拥有2.5辆汽车。从1984年初到1985年3月,海南行政区共批准进口8.9万辆汽车。这一政策,对海南行政区积压的8万多辆汽车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正当他们为出售汽车而忙得不可开交之际,广东省政府对此持有异议,坚持反对汽车外销。

海南汽车倒卖案涉及89000辆,引发社会关注

1984年,发生在海南的进口和倒卖汽车舞弊案不再是一朵浪花,而是一道道狂风巨浪。要知道,那时候,仅海南就囤积进口汽车8.9万辆。

8.9万辆,笔多么巨大的数目。如果按海南当时不到700万人口计算,每100人可拥有1辆还剩将近2万辆,而当时的中国每一万人口仅拥有2.5辆汽车。这大大高出了中国人消费水平

要知道,当时的中国最大的汽车厂——第一汽车制造厂每年才生产一万台汽车,如果这么多的汽车让一汽生产,整整需要九年时间。

如果让生产规模居中的陕西汽车制造厂生产,整整需要二百年时间。

8.9万辆。如果把这些汽车全部排成长队,这条长龙将会延伸300公里,从海南的北头排到南头,也还排不完。从1984年初到1985年3月,海南行政区共批准进口8.9万辆汽车。

海南岛解放三十多年来使用过的汽车总和也不过一万辆。

这个数字也大大超过全国每年进口小轿车和面包车的总和。

这宗巨大的国际贸易也使世界上许多汽车制造商大发其财。这些商人在背地里暗自发笑,中国怎么了,一向谨慎的中国人现在怎么了。

连精明的香港代理商也感到不可思议,虽然他们发了大财,但是终究是兄弟同胞,他们搞不清楚,大陆到底想干什么?大陆的各省市都派人前往海南,海南的海陆运输均告急。

他们奔海南的目的只有一个:

去海南买辆好车!去海南发笔大财!去海南做汽车生意!

要知道,一辆汽车倒来倒去,原来十几万元的汽车,最后可能达到几十万元。

1983年以前的海南十分贫穷,当原佛山地区专员姚文绪到海南行政区担任第一书记时,希望能彻底改变海南的贫穷面貌。

当时任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的雷宇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读过书,并担任过广东省办公厅副主任和政策研究室主任,对经济政策颇有研究,他和海南行政区副主任陈玉益一样,一直寻找能够快速改变海南贫穷面貌的机会。

他们终于等来了机会。1983年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转了《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问题讨论纪要》:“海南岛的开发建设,必须立足岛内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内部潜力,讲求经济效益,逐步建立起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

中央出于对海南岛的格外照顾,给予了相当大的优惠条件:

“海南行政区可以根据需要,批准进口工农业生产资料,用于生产建设;可以使用地方留成外汇,进口若干海南市场短缺的消费品(其中包括国家控制的几十种商品)……”

可是海南的领导者们太急功近利了,他们忘记了文件的规定:

“上列进口物资和商品只限于海南行政区内使用和销售,不得向行政区外转销。”

政策来了,对贫穷的海南人来说,每一个政策都有可能成为致富的金钥匙

他们手里握着金钥匙,但握着的金钥匙却启开了另一把锁。

他们瞄准了进口汽车,眨眼间,各种各样的汽车像雪片似的飞向了这块弹丸之地。

也许该海南岛人倒霉,一向谨慎的海南此刻也浮躁起来。

1984年上半年,全国各地刮起一股从商之风,只要手中有权,办个执照,刻个公章,就可以成立一个公司。一些党政机关、团体和个人,竞相出奇制胜,千方百计地为自己捞钱。已经取过经的海南岛人密切注视着外界的动静,当发财的信息从琼州海峡对岸传来时,海南行政区的负责人早已急不可耐,就连以稳重见长的区委书记姚文绪也沉不住气了,认为有此生财之道的先例,咱海南何不试试。但他还有些担心:“我们研究政策,掌握政策,变通政策,一脚踏在政策里,一脚跨在政策外,才能把经济搞活。”

雄心勃勃的行政区政府负责人雷宇就显得热情大胆多了:“现在的时机太好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什么赚钱搞什么,只要不装进个人腰包里,能多赚的不要少赚,能快赚的不要慢赚!”

海南人真的发疯了。一夜之间,行政区直属94个单位,就有88个卷入了汽车生意,全区出现了872个大大小小的“公司”,党政干部经商,如同刮起一场急骤的旋风。

“进口一百辆汽车……”“进口五百辆汽车……”“进口一千辆汽车……”

关于进口汽车的报告堆积如山,看都看得人眼花缭乱,可是行政区政府负责人雷宇和陈玉益却一个一个地在上面签字。(www.xing528.com)

他们知道,就这么一签,仅仅几个字,就是几百万块钱。每一个批件都会给海南行政区带来滚滚财源,拿去扩建港口、修建公路、兴建楼房,解决基本建设急需资金。

于是,批文在这儿成了“尚方宝剑”,谁拥有批文,谁就拥有一切。一纸批文可以当做一方的投资去和别人联营,占据一半以上的股份;也可以凭它去获得银行的巨额贷款,进行独资经营;更有人为了赚钱省事,干脆把批文直接卖掉,转眼间赚它个几十万元。

真是“一纸批条抵万金”。

8.9万辆汽车一下子拥挤在海南岛这个弹丸之地,没有人敢开这个口子让车出岛,即使胆大的雷宇也不敢。这些进口的汽车只好在海南岛转圈子,从一道贩子里倒卖到二道贩子手里。二道贩子再倒卖到三道贩子手里。这样倒来倒去,还是赚不了多少钱,他们在一直等待着,等待着政策的到来。

有一天,陈玉益高兴得跳起来,不住地喊着:“特大喜讯,特大喜讯,汽车可以出岛了!”

因为他们心里明白,这一道命令无异于几亿几十亿元的钞票。

那时正值1984年8月,参加山西工商行政管理会议的海南工商局干部会还没开完就打电话给陈玉益,传达了有关精神:

“内地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到广东、福建购买进口汽车,经所属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机关批准,确属用于生产或科研需要的,应予放行;集体、个人特区、县主管部门证明到广东、福建购买进口汽车自用的,应予放行。”

这一政策,对海南行政区积压的8万多辆汽车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在此之前,行政区的负责人一直小心谨慎,不敢开把汽车卖到岛外这个口子。他们知道,口子一旦打开,就无法堵上。即使中直某单位、解放军某部、广东省某机关来找雷宇或别人批条子买车,他们宁愿得罪这些来头都不小的财神爷,也不敢让汽车外流出海南行政区。现在他们可以大胆地干了。他们不但给购买的车主提供最大可能的方便,而且还通过各种关系,让这8万辆汽车变成滚滚而来的钞票。

正当他们为出售汽车而忙得不可开交之际,广东省政府对此持有异议,坚持反对汽车外销。海南岛为难了,他们站在人生十字路口,不知该怎样选择。

一失足将成千古恨!

海南的一切大门敞开着。

海南的监督与职能部门都失去了职能,甚至有的改变了职能。在码头上走来走去的工商人员,他们每个人手里拿着一本发票,一张发票小则三千,多则一万,是对每辆“只限岛内使用”而“不许出岛”的出岛汽车的罚款。被罚者心服口服,他们顺手从口袋里掏出来往工商人员手中一塞,然后笑嘻嘻地开着一辆辆崭新的汽车飞驰而去。他们心里暗自高兴,这一去赚的可比罚款多多了!

更有甚者,有的工商局更有奇招,花几块钱从税务局买来几本发票,化为公司名义买车的雇主重新开出放行凭证,票面金额相差几千元或几万元。而全岛“罚款放行”的汽车又有多少辆,这多少辆汽车又能赚多少外快呢?

恐怕这中间的猫腻谁也说不清楚,也很难说清楚。

海南岛的许多“大款”们提着一箱一箱人民币奔向内地,提回来的只是可怜的一小包外币。内地对此手中拥有外汇的主顾接过人民币时最后数也懒得数,只好放在秤上去估计。对他们来说,已经赚得够多了。

各种各样的协议书像雪片般漫天飞舞,飞来飞去最后都变成成千上万元的人民币。从下面的一份协议书中就可以窥见一斑:

甲乙双方本着搞活经济、加速开发建设海南和互利的原则,同意联营进口日本丰田空调十二座旅行车壹百辆。经双方协议,一致同意订立如下协议书。

一、进口的日本丰田牌空调旅行车,进口手续、调拔和到岸后所需办理的商检以及各种账务、税务、结算等手续均由甲方负责办理。

二、进口汽车所需资金包括陆拾万美元和汽车到岸的关税、进口商品税、工商税、商检税、手续费以及管理费等所需的人民币均由乙方负责提供。美元和人民币比率按一比四点四计算成本(当时官方比率为一比二点八)。

三、汽车销售后所得的纯利润,甲方分得百分之六十五,乙方分得百分之三十五。

在这个协议书上,不难看出,甲方一文未出,只提供批文和打通关节;乙方负责外汇和全部费用。各有所需,各有所得。后来甲方净赚一百多万元人民币。乙方虽然提成仅有百分之三十五,但是却赚得比甲方更多。一辆价值五千美元的汽车,一转手,就可以净赚五六万元人民币,而这还是最保守的估计。如果卖主再心狠一些,最少也能赚它个十万八万的绝对没问题。

在这里,人们真正体验到了什么是一鸣惊人之举。有些手无分文的权贵,仅凭手中的几个批文,一夜之间就可以摇身一变,成为海南的大富翁

许多人都想有此机会,可是他们都搞不到批文。虽然批文发了那么多,但是真正受益的还是少数人。

海南汽车倒卖案被有关部门查处后,姚文绪受到党内严重警告的处分,陈玉益受到了被免职的处分,而许多触犯刑律者则受到了法律应有的惩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