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定边县贫困原因探究:自然恶劣、经济文化落后缺乏市场观念

定边县贫困原因探究:自然恶劣、经济文化落后缺乏市场观念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定边县贫困落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自然条件恶劣。图1-101983年4月27日下午5时37分,定边县发生特大沙尘暴,瞬时漆黑如夜,如洪峰压境,沙暴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5时24分,造成全县23万亩农作物受灾,死亡大家畜32头,羊子8282只,死亡6人,伤29人,失踪10人。这是定边有文字记载以来,最大的一次沙尘暴。长期的经济落后和文化落后使得村民“小农思想”严重,缺乏进取意识和市场经济观念,致使很多群众长期陷于贫困。

定边县贫困原因探究:自然恶劣、经济文化落后缺乏市场观念

图1-9 破旧的窑洞,昏暗的油灯,衣食难保的昔日定边农民

定边县贫困落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自然条件恶劣。定边县地处生态脆弱地区,十年九旱、气候多变、严重缺水,年平均降雨量325毫米,森林覆盖率仅29.4%,其中52.78%的土地位于陕西省连片特困的白于山区,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频发的灾害天气,导致农业基础薄弱,制约了县域经济发展。

图1-10 1983年4月27日下午5时37分,定边县发生特大沙尘暴,瞬时漆黑如夜,如洪峰压境,沙暴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5时24分,造成全县23万亩农作物受灾,死亡大家畜32头,羊子8282只,死亡6人,伤29人,失踪10人。这是定边有文字记载以来,最大的一次沙尘暴。

基础设施薄弱。受特殊地理环境、地形地貌和经济条件制约,定边县过去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十分落后,特别是白于山区群众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等问题突出。

图1-11 1985年水灾,安边镇八里河桥被洪水冲断场景

图1-12 七十年代白于山区行路难,运输只能依靠人扛畜驮。

生产力水平低下。过去的定边县生产工具落后,主要靠人背、驴驮、牛耕等落后生产方式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机械化设备介入迟,加之村民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落后,土地资源的利用不足,导致生产力水平低下。(www.xing528.com)

图1-13-1 人扛犁耕地

图1-13-2 传统的磨地方式

图1-13-3 原始的打场情景

图1-13-4 石磨碾子加工粮食

思想观念落后。定边曾经流传着一句俗语,“三十亩土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小富即安、只求温饱、不求上进等观念严重禁锢着当地农民。长期的经济落后和文化落后使得村民“小农思想”严重,缺乏进取意识和市场经济观念,致使很多群众长期陷于贫困。

图1-14 坐在草堆晒太阳、谝闲传(方言:聊天),“小农思想”严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