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土地三变改革带来马铃薯致富新路

黄土地三变改革带来马铃薯致富新路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4-21安边镇雷圈村“三变改革”产业之一——马铃薯种植基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机制在定边延展开一条致富新路。村民将土地流转后,从农村劳动力中解脱出来,从事其他劳动,开辟致富新途径,几项收入加起来,每户人均纯收入可达6000元左右。图4-23安边镇雷圈村新修的通村水泥路乡建——淘汰“土方子”。

黄土地三变改革带来马铃薯致富新路

【坐 标】安边镇雷圈村

关键词】“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种养殖项目扶持;引进风电项目;建设美丽乡村

历史上的安边镇,紧扼大漠与白于山咽喉,是历代军事战略的焦点地带。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一次较大规模的国民党部队起义——“安边起义”就发生在安边镇,被毛主席赞誉为国民党起义的“火车头”。

图4-21 安边镇雷圈村“三变改革”产业之一——马铃薯种植基地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机制在定边延展开一条致富新路。

脱贫攻坚战中,安边继续发挥着火车头作用。古长城脚下的雷圈村作为安边镇贫困村之一,镇党委、政府牢牢把握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扶贫政策机遇,一直瞄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这个靶心,坚持既富口袋、也富生态、更富脑袋,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各类组织发挥作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打造了“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精准扶贫新模式。(www.xing528.com)

产业——闯出“新路子”。雷圈村是安边镇几个贫困村里变化最大的村,县镇村三级党组织一直将如何帮助村民增收、增加村集体收入作为主攻方向。创新整村推进方式,积极探索扶贫措施,确定“立足产业脱贫、种养双管齐下”的工作思路,引导村民拓宽收入渠道,走上致富、增效之路。截止2018年底,雷圈村累计投资202万元整理高标准农田1614.09亩进行流转,承包费全村村民共享,合约回款55万,目前到账33万;安排专项扶贫资金4.4万元,对22户养殖贫困户进行补贴;在全村发展养殖示范户97户,建设标准化养殖圈舍97处,实现58户贫困户全覆盖。村民将土地流转后,从农村劳动力中解脱出来,从事其他劳动,开辟致富新途径,几项收入加起来,每户人均纯收入可达6000元左右。

图4-22 安边镇雷圈村养殖示范户吕世明料理圈中养子

项目——挪出“穷窝子”。对于每个村民来说,引进大项目、好项目是改善民生、提高生活水平的关键。正如他们所愿,2016年,该村成功引进风电项目,机座占地17亩,升压站占地10亩,完善道路建设18.5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126盏,亮化主次干道7公里,不仅增加了贫困户的整体收入,全村基础设施也有了极大提升。这对于雷圈村来说这意味着党的好政策再一次春风细雨般滋润了每个村民。老村支书屈培军高兴地说:“以前村儿里穷,房子破,吃不上水,白天晚上出行困难,好多人不愿到我们这儿,现在随着精准扶贫惠民项目的实施,不管是基础设施、村容村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人想到这里搞投资、引项目,老百姓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

图4-23 安边镇雷圈村新修的通村水泥路

乡建——淘汰“土方子”。以前的雷圈村,随处可见土窑、土院子、土坯墙、土路、土水井、煤油灯,这些西北农村的标配“土方子”,在近几年的美丽乡村建设大潮中,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逐渐被砖瓦房、柏油路、硬化广场、自来水所替代。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成为牵住真扶贫、扶真贫“牛鼻子”的关键,雷圈村紧抓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累计安排专项资金1421万元用于新农村项目建设,主要用于房屋建设、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环境综合整治、生态建设5大类项目建设,真正把好钢用在了刀刃上。70岁的村民张君霞感慨道:“喝了一辈子的井水,住了一辈子的土窑,弯了一辈子的腰,老了老了还真是赶上了好时候,不用出门就能喝到干净的水,走在路上也不怕绊倒。以前儿子、孙子们老让我去城里住,方便照顾,我一直不愿意去,就想住在村里,一辈子,习惯了。现在条件好了,孙辈们经常回来还能住上一阵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