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脱贫致富之路:沿黄公路带来的希望

脱贫致富之路:沿黄公路带来的希望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沿黄公路修通以后,货物运输方便了,红枣就能卖个好价钱,我们脱贫致富也就有希望了!”沿黄公路全线通车后,直接受益人口将达到200多万人,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民生路、脱贫路、致富路。随着沿黄公路的建成,两县特色优势产业的互补效应会越来越明显,蔬菜与水果互通的特色优势农产品运输大动脉,也必将促进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有利于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脱贫致富之路:沿黄公路带来的希望

“沿黄公路修通以后,货物运输方便了,红枣就能卖个好价钱,我们脱贫致富也就有希望了!”清涧农民王大寿高兴地说。

清涧是“中国红枣之乡”,全县种植红枣约60万亩。家住沿黄公路边庙墕村村民贺福向说,“以前运送红枣要走山后边的土路,三轮车得颠簸半个小时运送到石盘镇,现在家门前的公路修通了,真是方便了很多。”沿黄公路清涧段建成通车,让从事红枣加工的贺福向生意更红火,最忙的时候要雇20多个工人,他的红枣加工厂每年收购加工红枣70多万斤,年收入约40万元。

佳县和清涧一样,是陕西红枣生产大县,尤其是朱家坬乡泥河沟村千年枣树林更是享誉塞上,这里的群众家家户户都以枣为生。原来卖枣的时候,全靠人力或者畜力,绕道佳县通镇,然后运往佳县县城或是榆林市区,不仅路途远,而且运量低、成本高。自从沿黄公路佳县段基本贯通后,就有专门的红枣收购商上门收购,足不出户就可以把红枣销往全国各地,在交通便捷、运费降低的情况下,枣农的纯收入也随之提高。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繁重的工作在广大农村,最艰巨的任务在贫困地区,最重要的工程是补齐贫困地区交通“短板”。全长约828.5公里的沿黄公路,途经陕西榆林、延安、渭南、韩城4市12个县,其中8个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贯穿的72个乡镇1220个村基本上也都属于贫困村。尽管沿黄区域内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黄河天然屏障及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限制,致使这一区域的道路等级普遍不高、路况较差、坡陡弯急、晴通雨阻,断头路多,甚至无公路通达。交通不便、流通不畅,货物南北进出时常绕行,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成为陕西脱贫攻坚重点区域之一。

长期以来,为了改变沿黄区域的贫困面貌,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当地群众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始终收效甚微。要致富,先修路。从沿黄公路最初的酝酿、提出到后来的决策、规划、建设,考虑得最多的也是最主要的功能意义,就是助力沿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沿黄公路建成后,可将9条高速公路、13条国省干线公路以及80条县乡公路连接起来,有效改善黄河沿岸乡村交通条件,缓解沿黄地区交通“瓶颈”制约。(www.xing528.com)

“土山石盖头,黄河向西流;女人挖苦菜,男人走西口 。”府谷县郝家寨村过去十分贫穷,村里的人只好背井离乡外出谋生。现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当地人旅游观光、休闲采摘的“优选地”。当地村民说,“这得益于大家的勤劳苦干,也得益于村里对生态旅游、特色种植的探索,更得益于有了这样一条很好的沿黄公路。”沿黄公路全线通车后,直接受益人口将达到200多万人,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民生路、脱贫路、致富路。

总人口26万的华阴市,自古为交通咽喉所在,是中原通往西北的必经之地,路网密度居中国西部前列。总人口70余万的大荔县,号称关中第一大县,“瓜果之乡”久负盛名。然而长久以来,隔河相望却咫尺天涯的地缘,束缚着这两块土地上的联通,制约着两地的发展。“学技术,学经验,购良种,找师傅,真是没少跑路!大荔瓜果种植基础好,想致富,没门路,只有上门去求教,有一次为买一批果袋,天还没亮就出发了,到最后还是落了个空手而归!”回想起以往奔波于华州、大荔两地的艰辛,设施农业种植户赵东民感慨良多。

以前,浮桥、摆渡一直是华阴、华州渭河南岸人们去往北岸的主要通道,但长时间的绕行却是一段辛苦的旅程。“明明就在对岸,但必须早早出发,耗时可能整整一天!”华阴市罗敷镇付家村老人说。如今,沿黄公路渭洛河特大桥已经建成通车,大荔县农民张万城高兴地说:“这下好了,桥一通,以后去来就方便了。”随着沿黄公路的建成,两县特色优势产业的互补效应会越来越明显,蔬菜水果互通的特色优势农产品运输大动脉,也必将促进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有利于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