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态农业:从农金到金山

生态农业:从农金到金山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6年,王明江一家年收入达到6万元左右,人均收入约1.5万元,远超全乡9400元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全家脱贫。独特的要素、独绝的生态,再加上优越的基础设施,“农”字也能写出“金”。依托该项目,通过激发内生动力、调动生产积极性,使村民的收入翻番,由先富户带动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村财收入逾20万元,实现了零的突破。

生态农业:从农金到金山

2014年以前,王明江一家因大儿子王有长患肌肉萎缩症负债致贫,成为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为了还债,王明江不得不背井离乡,常年在外打工。妻子体弱多病,还要照顾长期患病的大儿子,日子十分艰难。2015年,王明江回到家乡,与大儿子一起加入下党蓉党农民专业合作社,爷俩年收入约有4万元,通过合作社“定制茶园”平台,他们每年茶青收入达1万元左右,小儿子王有华外出务工,年收入约1万元。2016年,王明江一家年收入达到6万元左右,人均收入约1.5万元,远超全乡9400元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全家脱贫。眼看日子越过越红火,王明江欣慰地说:“以前在外打工,四处漂泊,风餐露宿,一个月3000多元的工资,每月最多能存千把块。现在上班离家5分钟路程,同样的工资却能存2000多元,感觉生活充满希望。”

路通了、货通了、策通了,人也通了。独特的要素、独绝的生态,再加上优越的基础设施,“农”字也能写出“金”。

下党村探索出“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模式,打造了中国第一个扶贫定制茶园“下乡的味道”品牌项目,带领村民走上了富民强村的快车道(www.xing528.com)

根据下党村山多、茶叶资源丰富的实际情况,曾守福因地制宜结合未来的生态旅游路子,把原有的茶园改造为生态茶园,确定了“创新发展、共建共享”的理念,形成了“以村党组织为中心,抓住茶叶和乡村旅游两个主产业,推动村财和村民增收、推动互联网思维在乡村传播实践、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致富思路”,组织村里党员干部和能人大户通过在茶厂、茶山上架设30余个探头,开发可视化预订系统和农产品可追溯系统,探索出“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模式,打造了中国第一个扶贫定制茶园“下乡的味道”品牌项目,带领下党村走上了党建富民强村的快车道。依托该项目,通过激发内生动力、调动生产积极性,使村民的收入翻番,由先富户带动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村财收入逾20万元,实现了零的突破。

“滴水穿石”满眼春。扶贫开发30多年来,下党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脱贫精神,从“输血”到“换血”再到“造血”的脱贫攻坚,使下党终于实现了从“赤贫村”到“小康村”的华丽转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