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五星红旗,见证山村发展

五星红旗,见证山村发展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村子中央的小广场上聚集了几乎全村的男女老少,人们神情肃穆,向小广场中央那面正冉冉升起的鲜红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雄浑的国歌回荡在小村庄上空,回荡在乌蒙山的层峦叠嶂间。每周一早晨升国旗已成为石门乡群众心目中最神圣的一种仪式这是一位有故事的老人。调研归来,陈敏尔立刻召开常委会,商量省委常委们定点帮扶贫困乡的事。从韩大爷家窗口望出去,天蓝云白,乌蒙山上郁郁葱葱,五星红旗静静飘扬。

五星红旗,见证山村发展

晨曦初绽,记者一脚踏进年丰村,便被眼前的情景震撼了。

村子中央的小广场上聚集了几乎全村的男女老少,人们神情肃穆,向小广场中央那面正冉冉升起的鲜红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雄浑的国歌回荡在小村庄上空,回荡在乌蒙山的层峦叠嶂间。

73岁的张德荣老人努力挺直瘦小的身板,双唇嚅动,跟着广播唱国歌。记者分明看到,老人的双眸蕴含着闪闪泪光。

每周一早晨升国旗已成为石门乡群众心目中最神圣的一种仪式

这是一位有故事的老人。年轻时,张德荣多次递交入党申请书,但因出身问题,屡次被拒绝。随着年龄增长,老人的心凉了。党的十八大后,脱贫攻坚战在这个穷乡僻壤打响,驻村工作队来了,县委书记来了,市委书记来了,甚至连省委书记都来了。

新房子盖起来了,柏油路修到家门口了,自来水接进了家,年丰村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从前的年丰村“荞麦洋芋过日子,想吃苞谷饭,除非老婆坐月子,想吃大米饭,除非投胎下辈子”,2016年的年丰村实现了“产业就在家门口,打工不用往外走,老人不空巢,儿童不留守,婆娘不会跟着别人走”。

张大爷藏在心底几十年的愿望又如熊熊烈火般燃烧起来。“共产党太伟大了,我虽然年纪大了,可还能干事,我要入党!”

记者见到张大爷时,他已被发展为预备党员,他说自己正在全力竞选村里“自管委”小组长,他指着县里给他的一摞“种烟能手”荣誉证书说:“我有种烤烟的技术,要带着大伙儿发展种烟产业,脱贫致富。”

“自管委”(全称“村民自我管理委员会”)是石门乡自创乡村“三级自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村委会+村民小组”的乡村治理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乡村形势,“老人治村”“无人治村”在石门乡14个村庄成为普遍现象。缺乏组织领导的农村好似一盘散沙,通知开个村民大会都应者寥寥,脱贫攻坚战怎么打?

乡党委班子通过调研,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决定撤销村民小组长,以自管委主任代之,构建起村级党支部领导下的“村委会+自管委+十户一体”三级村民自治体系。村中事务,村支两委依旧是核心,具体工作就由自管委抓。自管委由村民选举3—5人组成,大事小情商量着来,不再是村民小组长一人说了算。“十户一体”通常是把居住相邻、技能相似、产业发展愿望相同的10户农户捆绑为一个主体,推选出一名中心户长,在村支两委和自管委的领导下,抱团发展,这就突破了包产到户后单兵作战,规模做不大、效益难提高的瓶颈。

自己的事自己能做主了,咋能不乐意?“三级自治”一经实施,效果立竿见影。过去是“支书主任满村跑,大事小事四处找,一年下来老十岁,老少爷们儿放狗咬”,现在是“通知开会全到,村里有事全问,支书主任靠谱,老少爷们儿全信”。

渐渐地,人心齐了,干群关系、党群关系日益好转,张德荣觉得好像又回到了自己年轻时激情燃烧的岁月。

石门乡党委书记马仲华认为,“每周一升国旗、唱国歌对脱贫攻坚至关重要”。2015年,时任省委书记陈敏尔第一次来石门乡调研时曾启发大家说:“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很多很大,需要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需要信仰,需要一个精神的核。”(www.xing528.com)

这个核是什么?经过乡党委反复开会讨论,大家终于豁然开朗:这个核就是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特别是国家传统和中华文化认同。于是就有了“三级自治”的制度创新和升国旗唱国歌的神圣仪式。

培养国家传统和中华文化认同在石门乡显然具有特殊意义,而石门乡扶贫工作也因此蕴含了特殊的认同价值。这一切都与石门乡的历史紧密相关。

石门乡原称石门坎,所在县域是多民族混居区,苗族是石门乡集中居住的少数族群,其族裔分支被称为“大花苗”,由于地域封闭和交通落后,在解放前作为某种文化典型被人类学家和西方传教士所关注。1906年,英国传教士伯格理和苗汉知识分子曾在石门创制文字,并兴办现代教育,以利于传教和扩展知识,留下了较深的文化印痕。

2015年9月,时任省委书记陈敏尔上任伊始,就对全省20个极贫乡展开调研。走进石门乡,他的眉头越皱越紧,村中污水横流,人畜共居,房破人穷,一片凋敝。村民对前来调研的干部表情淡漠,爱搭不理。尤其一个现象引起陈敏尔的注意,当地久居的群众较多因宗教影响,习惯于在精神上依托某些宗教要素,日常生活也安于贫困,基层党组织影响力总体偏弱。

当晚,躺在破旧的石门乡中学学生宿舍的一张硬板床上,陈敏尔彻夜难眠。

调研归来,陈敏尔立刻召开常委会,商量省委常委们定点帮扶贫困乡的事。全省确定由20位副省级以上领导干部挂帅出征,帮扶20个极贫乡镇。他把最难啃的石门乡留给了自己,他说:“石门乡脱贫攻坚政治意义重大,我们要以脱贫攻坚为契机,从物质到精神再造新石门。”

两年后,孙志刚接任贵州省委书记,继续选择啃下这块最硬的骨头。站在石门乡纵横交错的田畴间,孙志刚对当地干部说:“大家按照陈敏尔书记的要求,扣好了第一粒扣子,现在还有第二粒、第三粒,我们都要扣好。”

陈敏尔在任时,每年都到石门乡调研,跑遍了石门乡14个村庄。孙志刚也在上任后第一时间来石门乡看望大家。荣合村苗族老人韩庆福说陈敏尔是他的老朋友,两次进村都来看望他。“共产党太好了,你看我这房,这电视沙发,还有碗柜全是政府给置办的。还有外头这路,现在我们这些老人出门都不用拄拐了,地平啊!”

当记者问到收入时,老人更兴奋,“政府给我们老两口每人每月75块钱养老,让我当护林员,每月500块钱工资。扶贫工作队还给我钱(政府贴息扶贫特惠贷)帮我养猪赚钱。我是贫困户,看病政府也管。孙书记也把我们放在心上,让政府拿钱给幼儿园娃娃们搞营养餐。我们这日子过得,老辈人想也不敢想呀”!

记者倾听韩庆福老人讲述他与老朋友陈敏尔书记的故事

记者随着韩大爷参观他敞亮的两层小楼,大爷家堂屋最醒目处悬挂着毛泽东主席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画像。从韩大爷家窗口望出去,天蓝云白,乌蒙山上郁郁葱葱,五星红旗静静飘扬。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这一抹红色总能让每一个中国人充满骄傲和自豪。

乾坤清朗,岁月静好。生逢盛世,岂止安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