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心努力,梦想家园圆梦人——井冈山市西坪村的交通新生活

用心努力,梦想家园圆梦人——井冈山市西坪村的交通新生活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邓民生家住井冈山市梦想家园。经济拮据还不是西坪村人最大的困难,最让他们头疼的是交通问题。西坪村村民的新生活美丽如梦,小区故曰“梦想家园”。

用心努力,梦想家园圆梦人——井冈山市西坪村的交通新生活

民生家住井冈山市梦想家园。一套三居室南北通透,从客厅的大窗户一眼望去,远处青山如黛,近处车水马龙。邓民生摸着崭新的家具,乐呵呵地跟记者说:“变了,变了,生活完全变了。”邓民生认识刘洪。“我们小区的名字就是刘书记起的。我们都认得他。”

邓民生所说的“我们”是原来居住在深山老林里的西坪村17户58名村民。

刘洪第一次到西坪村搞得很狼狈。首先是迷路,位于大山深处的西坪村好像在跟刘洪捉迷藏,导航都无法确定其位置。最后,实在没路了,刘洪只得下车,爬坡下沟走了两个多小时,途中摔了两跤,才一身泥水地站在了西坪村村口。

这里原是长古岭林场最偏远的一个村,后来被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特殊的性质遏制了发展,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很差。原来生活在这里的林场工人除了国家给的一点生活补助外,就靠砍点毛竹、林下种点生姜、养几只羊维持生计。经济拮据还不是西坪村人最大的困难,最让他们头疼的是交通问题。

“儿子上学先走山路,再搭车、转车,到学校有50公里。七八岁的娃娃就得住校,碰上天气不好,一个月才能回趟家,几可怜(当地方言,意为‘很可怜’)呢!”说起过去,邓民生直摇头。关于西坪村的交通之痛,我们还听到这样一些伤心往事。

村民聂树英弟媳临盆难产,村里选出10个棒小伙,连夜往山外抬,等抬到医院,已经胎死腹中。

村民黄金妹的公公突发急症,也因山高路远,在送往医院的路上咽了气。

村民刘翠星有一年为给孩子挣学费,起早贪黑挖了一春天的竹笋、野蘑菇,却一直卖不出去,好容易来了个收山货的,只肯出200块钱,刘翠星不肯卖,气得回家喝了农药,差点丢了性命……

刘洪绕着西坪村转了一圈,跟随行干部说:“搬,快搬!‘易地搬迁脱贫一批’指的就是这种地方的老百姓。”

搬,还要快搬,说来容易做来难。往哪儿搬?怎么搬?老百姓愿不愿意搬?搬出去靠什么生活?一连串的拦路虎挡在面前。

开会!市委市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头头脑脑都被召集到了市委大楼会议室。一听说要启动西坪村整体搬迁工程,大家议论纷纷,有说选址困难,有说资金困难,有说配套设施困难……刘洪一拍桌子:“困难我都知道,不用你们提。找你们来就是解决困难的。只要用心用力,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要想办法整合各行各业政策。今天不解决完困难,不散会!”

那天的会开到凌晨2点多,直到所有困难都有了对策,刘洪才宣布散会。

西坪村移民新村建设期间,刘洪多次到工地督促工期,检查施工质量,反复叮嘱:“这可是良心工程,一定要把质量搞好。”

2017年12月8日,注定将在西坪村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17户58名村民全部告别故园,奔向新生活。那一天,帮扶干部们都来了,抬的抬,扛的扛,搬的搬,比主家干得还起劲儿,只用了一天工夫,17家全部搬完!(www.xing528.com)

西坪村村民的新生活美丽如梦,小区故曰“梦想家园”。小区门口有三块大展板,一块是用工信息,一块是针对移民就医、入学、水电补贴等各类优惠政策,还有一块是扶贫政策专项宣传。

邓民生在政府的协调下,在一家事业单位当上了保安,一个月工资3000元,扶贫干部帮他儿子申请到了教育补贴。现在孩子上学,乘公交车不到半小时就能坐到教室里。每天晚上,一家子围坐在餐桌前共进晚餐,邓民生说这就是他梦想中的生活。

黄金妹在政府组织的扶贫专项招聘会上,找到了一份宾馆保洁员的工作,月薪2600元,儿子儿媳也找到了工作,都能挣3000多元。政府还为她提供了一个林区养路工公益岗位,每月又有700元收入。黄金妹家门口的明白卡上各年份收入显示:2015年4543元/人,2016年13844元/人,2017年39601元/人。提到看病,黄金妹说:“那更不用说了,小区门口就是社区医院,就是去市里最好的人民医院,坐车也不过半个小时。我公公那病要是搁现在,肯定死不了。”

刘翠星接受记者采访时,正逗弄着怀里1岁左右的小孙女。这是刘翠星的第二个孙女了,她说这孩子有福,生在梦想家园,3岁就能进附近的幼儿园,跟前的小学中学都是好学校,将来肯定能有个好前程。不像过去村小学六个年级就一个老师教,一般上到初中就回家了,把多少聪明孩子都可惜了。当记者夸她满头黑发看着真年轻时,她红了脸,乐呵呵地说:“染的!日子好了心情就好,也愿意收拾自己了。”

当初,西坪村也有不少人担心搬进城后生活成本高,政府就在梦想家园不远处为每家划出一块菜地、一亩井冈蜜柚,还置办下一个鸡窝。这些七七八八的,只要你人不懒,还愁生活吗?

安居才可乐业。2015年,在井冈山还有不少贫困群众虽然不像西坪村村民那样住在深山老林里,但破败不堪的土坯房同样让市委市政府领导寝食难安。6208栋土坯房就像一块难看的伤疤贴在井冈山脱贫攻坚清单上。

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拆、建、修三轮驱动彻底消灭土坯房的政策很快出台。

一是拆。把空心村整治作为重要突破口,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乡贤能人的作用,拆除农村所有危旧土坯房,特别是“无主房”“空心房”。

二是建。推广实施移民搬迁、就地拆旧建新、改造加固、政府代建等多种模式,统一每户宅基地面积为50—90平方米、公寓联建每户不超过140平方米的建设标准。

三是修。积极探索新技术,运用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墙体,重点保护有文化价值的土坯房,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改造提升,实现“旧居”与文化的对接,风光与记忆的融合。

贫困群众又说了,搬出土坯房乔迁新居当然是好事,但是花钱多了我们可承受不起。这一点政府早就想到了,多措并举整合各类资金,市财政一次性拿出5000万元统一用于补助,并出台了一系列叠加式政策。对烈属子女、贫困户、五保户等不同对象,根据实情给予1.25万元至5万元不等的资金补助,对于纯土坯房拆建户和微修户,在原基础上每户再配套5000元。除了补助,还帮助危房改造对象贷款就业。对于筹资有困难的家庭,可向农商银行申请5万元以下的危旧土坯房改造贷款,市财政局给予贴息;大力引导改造户加入合作社、进企业务工,让群众拆得起、建得起、富得起。

在梦想家园、在每一处移民新居、在井冈山的大街小巷,都有各种尺寸的红五星装饰,与其说是装饰毋宁说是标志。1937年10月,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问世,向世界介绍了真实的中国共产党,向人们宣示了中国未来之所在。80多年过去了,井冈山作证,漫长岁月不仅不曾锈蚀这颗红星,反将它磨砺擦拭得愈发光彩夺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