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凯恩斯经济学理论:引领经济理论发展的历史性创新

新凯恩斯经济学理论:引领经济理论发展的历史性创新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个时代都有代表性的经济理论。其实,用新凯恩斯经济学理论取代新凯恩斯主义的提法更为准确。所以,尽管“新凯理论”的各种实践存在不小的阻力,但作为当前经济理论最重要的前沿课题,正在成为全球经济新时代最核心、最重要的经济理论依据,并对宏观经济政策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事实证明,一系列重大政策变革,并未引发“恶性通胀”,反而推动美国经济稳定增长,失业率屡创新低,以事实证明了“价格粘性”的实际存在。

新凯恩斯经济学理论:引领经济理论发展的历史性创新

每个时代都有代表性的经济理论。从西方近代经济理论发展的历程看,按照次序,其主线大致是:1933年之前,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主义经济学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是主流经济学理论,时代以此为据而演进;1933年之后,以“罗斯福新政”为起点,美国开始接受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论,开启了一个新的经济时代,而政府主导成为这个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1972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经济“滞涨”现象否定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论,而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开始主导经济行为,同时开启了金融资本主导经济的时代,直至2008年金融危机。

回首过往10年,金融资本行为开始受到限制。以“沃尔克法案”亦称《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为代表,金融审慎监管的理念开启。尽管2018年特朗普签署《经济增长、放松监管和消费者保护法案》,似乎否定了“沃尔克法案”,但从实际内容看,所谓“再度放松金融监管”不过是“重新梳理必须审慎监管的金融机构之标准”,为小型金融机构释放出监管空间,但“金融审慎监管”理念却坚如磐石。

尽管如此,我们必须看清一个重要经济格局:“再工业化”已成发达国家当下经济政策的主要方面,但未来,绝非金融资本或实体资本谁会独占经济舞台中央的问题,而是二者如何水乳交融、共生共荣的问题。2017年6月,美国财政部发布《一个创造经济机会的金融体系——银行信用联盟》的报告;2017年10月,又先后发布了针对资本市场监管、资产管理及保险业监管的改革建议。从这些报告中我们可以明确看到,金融监管的改革目标均体现着抑制空转、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内涵。其“度”之关键在于:不是去分辨谁重谁轻、谁该取代谁,而是如何形成“两类资本”的合力,更为有效地“创造经济机会”。

这明显是对金融资本主导经济——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的“扬弃”,也代表着一个新时代的经济特质。但问题是:这个时代经济政策、经济行为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其实,用新凯恩斯经济学理论(简称“新凯理论”)取代新凯恩斯主义的提法更为准确。因为“新凯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机械、不教条,博采众长。更为可贵的是,作为“新凯理论”研究的前提假设更加讲求贴近实际,实事求是,不仅坚持凯恩斯理论的“基本内核”,同时也吸收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合理内核”,从而使理论对实践更具指导意义。

20世纪80年代,凯恩斯主义式微,“新凯理论”进入研究阶段,在凯恩斯和新自由主义的基础上,重新给定一系列理论假设。比如,凯恩斯认为市场不存在出清,而新自由主义主张时刻出清,但“新凯理论”则认为,“非完全出清”才是市场常态;凯恩斯认为工资、价格刚性,新自由主义认为工资、价格弹性,但“新凯理论”则认为“工资、价格粘性”才是市场常态。原因在于,凯恩斯主张政府主导,新自由主义主张充分竞争,但新自由主义认为“当今世界垄断竞争是主体”;在垄断竞争前提下,工资、价格变动更多取决于垄断集团的利益考量,所以变化很慢,呈现粘性。诸如此类。(www.xing528.com)

华尔街非常痛恨“新凯理论”,因为它推翻了新自由市场主义神殿,而让金融必须接受更严格的监管,同时可能使金融资本失去对经济的“绝对统治地位”。但2008年,正是依据“新凯理论”的救援行动,才使美国金融体系免遭破产崩溃,并将美国经济拉出危机之外,这也是华尔街无可争辩的事实。所以,尽管“新凯理论”的各种实践存在不小的阻力,但作为当前经济理论最重要的前沿课题,正在成为全球经济新时代最核心、最重要的经济理论依据,并对宏观经济政策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比如,基于垄断竞争前提,“新凯理论”从微观上论证了“工资、价格粘性”。正是这一论证,使得我们对传统“通货膨胀”有了崭新认知:尽管工资、价格变动与货币供给之间存在动态关系,但工资、价格变化更多取决于垄断厂商对利益判断。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两位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和珍妮特·耶伦都是“新凯理论”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代表性人物。在他们的金融行动中,除强化金融监管、大力约束“私下签约”的金融衍生品无度发育之外,还大胆启动了“货币资本化”进程,通过“扭曲操作”向金融市场大量注入长期基础货币,并借此培育长期资本市场,而以长期股权资本的增长,有效压低金融和实业企业的过高的负债率(杠杆率)。

事实证明,一系列重大政策变革,并未引发“恶性通胀”,反而推动美国经济稳定增长,失业率屡创新低,以事实证明了“价格粘性”的实际存在。美国金融危机救市三人组——伯南克、盖特纳、保尔森共同证实,导致2008年金融危机的三大风险——经济和金融过度依赖极易引发挤兑的短期融资风险、期限错配导致的“高杠杠”风险和金融系统向影子银行转移过多风险——在一系列“新政策”的作用下获得明显改观。比如,压力测试显示美国银行体系的优质资本金已经非常充足,这大大减少了金融系统对短期流动性的依赖。从2008年到2015年,证券贷款从平均每日的2.5万亿美元降准至1万亿美元;曾带给贝尔斯登和花旗银行大麻烦的几类高风险融资工具,已被彻底清除,至今都未出现;金融危机之前,无抵押短期负债占金融体系资产总额的1/3,而现在仅为1/6,大幅降低了5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