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进与发展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进与发展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情况下,区域发展应该先于区域发展理论的产生。因此,区域发展理论应该说形成于杜能的《孤立国》,其后的“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论”“增长极理论”“核心边缘理论”“点轴理论”乃至“圈层理论”等都属于区域发展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而由陆大道先生主编的、2003年4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区域发展理论与实践》一书,主要讨论的是区域发展类型。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进与发展

区域发展理论何时在世界上产生,学界没有定论,但从逻辑角度来说,区域发展与区域发展理论的产生时间应该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区域发展应该先于区域发展理论的产生。同时,就理论的特性而言,区域发展理论应该是源于区域发展问题的探讨。而从区域发展问题的探讨这个角度讲,区域发展理论当从德国农业学家杜能(Johann Heinrich von Thunen)于1826年完成的《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关系》(简称《孤立国》)一书论述的农业区域理论起算。1807年,普鲁士首相施泰因颁布“十月敕令”,“允许地主把拿破仑战争时期‘无主’的那些农民土地攫为己有,同时不管农民意见如何,如果地主给农民一定的代价,或者在别的地方换给农民同样大小的土地,地主便可占有农民的份地,把小块土地联合成大地产。”[17]这为当时德国农业的企业化经营或规模经营奠定了条件。与此同时,当时的普鲁士著名农业学家泰尔(A.D.Thaer)提出应将中世纪的“三圃制”农业生产方式改为轮作制(即在农地上种植三叶草萝卜马铃薯)农业生产方式,史称“合理农业论”。杜能的《孤立国》就是针对农业规模经营和轮作制生产经营方式提出的在地域上的农作物种植配置原则,即在特定区域范围中的农业生产经营或德国农业规模经营及轮作制应该遵循的生产规模。

20世纪初,德国经济学家韦伯(Alfred Weber)1909年出版的《工业区位论:区位的纯理论》一书,也是基于德国近代工业有了较快发展,并伴随大规模人口的地域间移动,从而形成商业和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现象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机理的探讨。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通过对实际经济活动的观察,提出的“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它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于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18]以及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Walter Christaller)提出的“中心地理论”,美国区域发展和区域规划学家弗里德曼(John Friedmann)和赫希曼(A.O.Hirschman)等人提出的“核心-边缘理论”,波兰萨伦巴和马利士提出的“点轴理论”等区域发展理论,其共同特征都是基于区域发展中问题的理论探讨。因此,区域发展理论应该说形成于杜能的《孤立国》,其后的“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论”“增长极理论”“核心边缘理论”“点轴理论”乃至“圈层理论”等都属于区域发展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www.xing528.com)

我国区域学家陆大道先生所著、1995年4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是我国专家首次用区域发展名称构建理论体系的论著。该书由9章构成,包括区域发展是当代世界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国外区域发展研究的进展,我国区域开发与区域发展研究的进展,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空间结构与区域发展,位置级差地租与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点轴、渐进式扩散及点轴空间结构系统,技术创新与空间结构。从该书的9章内容看,该书侧重于区域发展基础理论,如区位,空间结构,区域发展中的产业、资源、经济、社会、环境、技术关系等,没有研究区域发展的具体类型。①陆大道先生还有一本与区域发展有关的著作《区位论及区域研究方法》,于1988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而由陆大道先生主编的、2003年4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区域发展理论与实践》一书,主要讨论的是区域发展类型。由我国胡兆量和韩茂莉编著、2008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区域发展导论》,也是用区域发展名称构建理论体系的。该书是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班的教材,由15章构成,包括经济增长,古代农耕区的扩展与地区开发,行政区域与行政区划,经济的区域结构与区域差异,区域协调发展,城市协调发展,区位与房地产,首都北京与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前进中的香港深港共建国际都市,澳门的回顾与前瞻,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西部开发,新区域地理探索。从该书的15章内容看,该书既包括区域发展基础理论的内容,如区位、协调发展、区域结构等;更多的则是区域发展具体类型的内容,如长三角、深港澳、京津唐、中西部等。[19]崔功豪、魏清泉、刘科伟编著、1999年6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共有15章,包括绪论,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区域发展的整体评价,区域优势与区域分工,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区域规划及其发展,区域发展战略,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区域土地利用与区域管理,区域产业规划布局,区域基础设施规划,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区域生态环境规划。从该书的15章内容看,该书主要包括区域发展理论、区域分析和区域发展实施三大部分内容,没有涉及具体的区域发展类型。综合上述我国专家有关的区域发展学科体系构建来看,区域发展学科体系的内容主要侧重四大部分,一是区域发展基础理论,包括区位、区域划分、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协同或合作、区域协调或平衡等;二是区域发展分析,包括区域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水平、区域发展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区域发展优势和区域分工等;三是区域发展类型,包括城市、乡村、商业区、工业区、都市圈、城市群、经济带等;四是区域发展实施方法,包括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发展规划、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区域发展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