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农产品主产区分布及发展重点

中国农产品主产区分布及发展重点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农产品主产区的主要分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全国层面提出: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的大局出发,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重点建设以“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产品主产区。其中,“七区”包括东北平原主产区、黄淮海平原主产区、长江流域主产区、汾渭平原主产区、河套灌区主产区、华南主产区、甘肃新疆主产区。表20-3各农产品主产区的发展重点资料来源:《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年。

中国农产品主产区分布及发展重点

(一)农产品主产区的定位与发展策略

农产品主产区一般以农产品生产为主要功能,同时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与城镇化开发。这类区域一般具备几个特征:①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②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③以提供生态产品、服务产品和工业品为其他功能;④农产品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层面农产品主产区的功能定位是: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的重要区域,农村居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该区域的发展策略是:着力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具体举措包括土地整治、水利及基础设施建设、编制规划合理优化农业生产布局、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合理确定农业投入产出强度、协调不同农产品生产之间的有机联系、推动城镇化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

专栏 国家层面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的发展方向和开发原则

——加强土地整治,搞好规划、统筹安排、连片推进,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推进连片标准粮田建设。鼓励农民开展土壤改良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排灌泵站配套改造以及水源工程建设。鼓励和支持农民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节水农业,推广节水灌溉,发展旱作农业。

——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和品种结构,搞好农业布局规划,科学确定不同区域农业发展重点,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

——国家支持农产品主产区加强农产品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引导农产品加工、流通、储运企业向主产区聚集。

——粮食主产区要进一步提高生产能力,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要稳定粮食自给水平。根据粮食产销格局变化,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生产水平高、调出量大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在保护生态前提下,开发资源有优势、增产有潜力的粮食生产后备区。

——大力发展油料生产,鼓励发挥优势,发展棉花、糖料生产,着力提高品质和单产。转变养殖业发展方式,推进规模化和标准化,促进畜牧和水产品的稳定增产。

——在复合产业带内,要处理好多种农产品协调发展的关系,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和相互影响,合理确定发展方向和发展途径。(www.xing528.com)

——控制农产品主产区开发强度,优化开发方式,发展循环农业,促进农业资源的永续利用。鼓励和支持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积极推进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拓展农村就业和增收空间。

——以县城为重点推进城镇建设和非农产业发展,加强县城和乡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

——农村居民点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要统筹考虑人口迁移等因素,适度集中、集约布局。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年)

(二)农产品主产区的主要分布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全国层面提出: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的大局出发,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重点建设以“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产品主产区。其中,“七区”包括东北平原主产区、黄淮海平原主产区、长江流域主产区、汾渭平原主产区、河套灌区主产区、华南主产区、甘肃新疆主产区。

表20-3 各农产品主产区的发展重点

资料来源:《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