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环境保护:重点政策及可持续发展

中国环境保护:重点政策及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落实21世纪议程,1995年以来还先后推出《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和《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大力植树造林、加强土地和森林资源保护,改变目前中国农田土壤贫瘠化和森林覆盖率过低的状况,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这是中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和环境治理计划能最终得以实现的一个可靠保证。

中国环境保护:重点政策及可持续发展

我国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重申了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环保大会的《人类环境宣言》精神,进一步认识到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并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对于建立新的、公平的全球伙伴关系的极端重要性。这次大会的最大成果是形成了全球发展和开展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的战略性框架文件,即《21世纪议程》。

  中国政府对此作出了最为迅速的反应,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在1992年开始起草《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对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并于1994年由国务院讨论通过。这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编制国别“21世纪议程”的国家。在白皮书中,中国正式把可持续战略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决定1996~2010年将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时期,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走“持续发展”之路。凡此种种,都表明中国政府正以坚定的决心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地强调了“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宣布,中国今后的发展将不只是经济的发展,而是要走一条人口、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在通过《议程》的同时,国务院还成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即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为了落实21世纪议程,1995年以来还先后推出《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和《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目前,中国很多省、自治区结合各自的情况推出了本省的21世纪议程,建立了自己的管理机构。可持续发展作为中国发展的一个重大的战略,正在有条不紊地加以落实。

2、调整产业结构的工业发展政策

  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必须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来大力发展质量效益型、资源节约型的产业,特别是要注重推广应用无害技术产业。中国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尤其是一些乡镇企业的发展对环境污染产生了很严重的后果,乡镇企业的污物排放量已占全国污物排放总量的30%,造成污染向农村蔓延。

  中国要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必须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来努力减少经济发展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从而走一条生态代价最小的经济发展新路子。这样,对那些能耗高、效益差、污染重的企业,就必须实行关、停、并、转的政策,对那些长期积压滞销、消耗过高、质量低劣、环境污染的产品,就必须实行限产和转产的政策。这是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办法。(www.xing528.com)

  以淮河流域为例,淮河流域近50%的河段已经失去了使用价值,11万多人口饮水困难。这种状况与该流域地区大量地发展所谓的乡镇企业是有关的。按照轻工总会的产业政策,1、7万吨为规模经济的标准,淮河上游有小造纸厂400~500个,生产能力一般都在0、5万~1万吨以下,政府决定下大决心分批把1、7万吨以下的小造纸厂全部关闭,这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尽管小造纸厂占全国总数的40%,尽管上大规模的造纸厂需要100多亿元的投资,也要一改治不了污染而收取排污费的不良机制。

  无论是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是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都必须依托技术进步。科技进步是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键。在建国以来相当长的时期里,中国采取的是两条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只注重数量和速度而不考虑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因此就决定了它必然是一种依赖于外延扩大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和低效率的增长方式。

  中国工业物耗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64、9%上升到1985年的67、4%,1989年进一步上升到71、7%,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据90年代前期的统计,中国能源的利用率仅为30%,而一般工业化国家在50%以上。中国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是日本的6倍,美国的3倍。

3、推广生态农业政策

  农业土壤和森林植被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植树造林、加强土地和森林资源保护,改变目前中国农田土壤贫瘠化和森林覆盖率过低的状况,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很长时期里,中国一直实行“以粮为纲”的农业政策,这一政策往往又伴随着落后的农耕方式,因此可以说,尽管在建国后一段时间里,中国的环境问题还只是局部性的,但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问题却因这样的政策和这样的方式而始终存在。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年代里,中国强调数量和追求产值的工业化道路亦即片面强调“以粮为纲”,不惜牺牲林业、牧业和渔业为代价发展单一粮食生产的农业发展道路把中国引向了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误区。这种农业政策带来了毁林、毁牧、围湖造田、搞人造平原等等不合理的行为,从而严重破坏了农、林、牧、渔彼此之间相互依存的生态平衡。

  因此,大力推广植树造林,推广生态农业,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到目前为止的10多年来,中国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仅三北防护工程就使4万多平方公里的荒沙变成了绿色林地,1100多万公顷的农田得到了保护。这是中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和环境治理计划能最终得以实现的一个可靠保证。在经济增长的未来15年,如果方向正确,措施得力,环境保护的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