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都市连绵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都市连绵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6年,周一星在分析中国城市概念和城镇人口统计口径时,提出了都市连绵区,以与国外普遍使用的大都市带这一概念相对应。周一星所指的都市连绵区是以都市区为基本组成单元,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并与周边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走廊分布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地区。图21-3都市连绵区形成与发展过程模式资料来源:胡序威等。

都市连绵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1986年,周一星在分析中国城市概念和城镇人口统计口径时,提出了都市连绵区,以与国外普遍使用的大都市带这一概念相对应。周一星所指的都市连绵区是以都市区为基本组成单元,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并与周边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走廊分布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地区。都市连绵区的形成有五个必要条件:①具有两个以上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作为发展极;②有对外口岸;③发展极和口岸之间有便利的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走廊;④交通走廊及其两侧人口稠密,有较多的中小城市;⑤经济发达,城乡间有紧密的经济联系。都市连绵区成型也有五个指标:具有两个以上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作为发展极,且其中至少一个城市具有相对较高的对外开放程度,具有国际性城市的主要特征;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领先的大型海港(年货物吞吐量在1×108吨以上)和空港,并有多条定期国际航线运营;区域内拥有多种现代运输方式叠加形成的综合交通走廊,区内各级发展极与走廊之间有便捷的陆上手段;区内有较多的中小城市,且多个都市区交通走廊相连,总人口规模达到2500万以上,人口密度达到700人/平方千米以上;组成连绵区的各个都市区之间、都市区内部中心与外围县之间存在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2009)。

在城市群空间组织演变规律方面,胡序威等(2000)参照弗里德曼(1973)区域空间组织演化模型和杨吾扬的城市地域结构演化模型,提出了“中小城市孤立发展阶段—都市区形成阶段—都市区轴向扩展形成联合都市区阶段—都市连绵区雏形阶段—都市连绵区成型阶段”的都市连绵区发展的五阶段模型,如图21-3,区域空间组织不断走向高度优化动态均衡的阶段。

图21-3 都市连绵区形成与发展过程模式(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胡序威等(20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