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海西庙与西关商业区的形成

南海西庙与西关商业区的形成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直到阮元修志之道光二年,南海西庙及其所藏铜鼓仍无恙。且三角市邻近南海西庙,故可判断,南海西庙所在之港口,即为白田镇,亦即今日西关商业区之雏形。当然,这些市场、码头的形成,或许较西庙之建为晚,但商业聚落的发展,大都有所因袭,有历史轨迹可寻,可以肯定,早在北宋以前,以南海西庙所在地为中心,已形成了一个为对外贸易服务的商业区,即白田镇,其大量出口的陶瓷,很大一部分当产于邻近之西村窑。

南海西庙与西关商业区的形成

南海西庙,今已不存,故址在今文昌路广州酒家一带。乾隆《南海县志》记:“洪圣西庙,即南海神(原文如此),在太平门外第十甫,嘉靖十三年(1534)建。国朝康熙六年(1667),察院董笃行奉谕祭。康熙二十一年(1682),侍郎杨正中奉谕祭,有碑记。”[19]由朝廷派专人南下致祭,可知西庙是当时西关地区的重要祠庙。

不过,说西庙“建于嘉靖十三年”却是错的。阮元《广东通志》“建置略”卷145转引《南海志》云:“南海西庙,建于宋绍兴(1131—1162),其铜鼓不知得于何时。方信孺《南海百咏》之铜鼓,东、西庙皆有之,则在嘉定(1208—1224)以前矣。铜鼓有二种,一为骆越鼓,一为伏波鼓,此鼓较东庙略小,而较伏波鼓大,殆亦骆越鼓欤?”转引之外,又说:“铜鼓在番禺波罗南海神庙者二,在南海西域外第十甫南海西庙者一,在香山南门外诸葛武侯庙者一,小榄麦氏家藏者一。”可见直到阮元修志之道光二年(1822),南海西庙及其所藏铜鼓仍无恙。

吴兰修《南海百咏书后》,方信孺《南海百咏》成书于南宋开禧二年(1206)以前。其“南海庙”篇序云:“又有西庙在城西五里。”“铜鼓”篇序云:“南海东、西庙皆有之。”“波罗蜜果”篇序云:“南海东、西庙各有一棵。”又前引南宋诗人杨万里之《题南海东庙》谓:“大海更在小海东,西庙不如东庙雄。”还有七律《二月十三日谒两庙早起》一首。[20]可见南宋时西庙确已存在。

不过,说西庙“建于宋绍兴”却仍是错的。南宋乾道三年(1167)廖颙《重修南海庙记》说:“古庙即扶胥之口,又一在州城之西南隅,故有东西二庙之称。天宝(742—755)、元和(806—820)间,增(下不可辨)艺祖临御,首遣中使,重加崇葺。嘉祐中(1056—1063),余靖尝修之。元祐中(1086—1093),蒋之奇(下不可辨)于政和(1111—1117),李陵葺西庙于绍兴(1131—1162),咸记于石。”[21]又蒋之奇《广州州学记》云:“元祐元年(1086)番禺缺守,有诏以命臣之奇来治州事。”[22]而黄佐《广州志》卷36“艺文”收有李陵《修西庙记》和蒋之奇《修东西二庙记》之目,可证实廖颙所记。因此,西庙之建,肯定在北宋元祐之前,从廖颙行文语气分析,甚至可能早至唐代。阮元所引《南海志》谓建于绍兴,显然是把李陵的重修误为始建了。

东、西庙二庙长期共存的局面,到宋元嬗代之际一度发生变化。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陈思善《代祀南海神记》称:“广州南海神祠,前代遣使致祭,岁无违阙,中更变革,不遑及者十余年……至元二十八年(1291),诏封广利灵孚王,越明年,圣旨遣怯薛歹必阇赤塔不迷失,集贤院蒙古必阇赤孙澄捧香致祭。”[23]以后每年都遣使致祭。前引陈大震《重修波罗庙记》称,至元“二十八年(1291),世祖皇帝加以灵孚之号,天使奉命,驰驿万里至广州城……将致宠光于正祠,闻祠已废,乃于城西别祠行礼焉。”直至大德七年(1303)东庙修复,元初恢复朝廷祭典的头11年(1292—1302),仪式显然都只能在西庙举行。至于清初康熙年间两次朝廷致祭也在西庙,究竟也是因东庙毁于战火还是“海禁”等其他原因,则有待考证了。

海神庙必建于海边的码头附近(当时西关所临珠江江面宽阔,称“小海”),出海商船的商贾和船员在出航前要在神庙祈求保佑,安全归来则要到神庙酬神谢恩。故规模大、香火盛的南海神庙所在之地,亦必为商业繁盛之区,商船辐辏之港。东庙所在,为扶胥镇,西庙所在,则为白田镇。

据前引北宋王存等编修的《元丰九域志·广南路》,白田镇与扶胥镇同属番禺七镇之列。《新五代史》记:“(刘)以海舶十余,悉载珍宝、嫔御,将入海,宦官乐范窃其舟以逃归。(宋)师次白田,素衣白马以降。”又阮元《广东通志》称:“(侬)智高引众去广州,广东兵马钤辖张忠、知英州苏缄邀击于白田。”又皇祐五年(1053)蔡君谟《中书门下牒广州南海洪圣广利王牌》谓:“乃者侬獠狂悖,暴集三水,中流风飓起,舟留三日。逮至城坛,广已守备。”[24]可见侬智高以舟师进攻广州,其退亦当乘船,由此两事,可知白田镇为广州城西之港口,水陆交通的枢纽。

至于白田镇之位置,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引《南游记》称:“今府西十七里有花田……一名白田。”明嘉靖《广东通志》卷19“古迹”记:“花田在城西十里三角市。三角市这一地名,清末民初地图仍可见到,在今珠玑路中段。”[25]以上所记花田、白田、三角市之位置,虽不能完全吻合,但无疑都在广州西关。且三角市邻近南海西庙,故可判断,南海西庙所在之港口,即为白田镇,亦即今日西关商业区之雏形。

南海西庙之东北邻,即为梁代达摩禅师在中国登陆的“西来初地”。罗文俊《绿萝书屋遗集》称:“普通七年(526),达摩泛海至粤城西南登岸,后人名其地曰‘西来’。”[26]可见这里是广州早期海运码头。西庙之东南,有缸瓦栏(今用其谐音,名光雅里),说明这里古代是颇大的陶瓷批发市场,而陶瓷是唐宋时期中国的大宗出口商品。再往南,是古代的十四甫码头。码头东侧,则为明代接待海外使节、商人的怀远驿,其所在地原名蚬子步,显然也是码头。当然,这些市场、码头的形成,或许较西庙之建为晚,但商业聚落的发展,大都有所因袭,有历史轨迹可寻,可以肯定,早在北宋以前,以南海西庙所在地为中心,已形成了一个为对外贸易服务的商业区,即白田镇,其大量出口的陶瓷,很大一部分当产于邻近之西村窑。

西村窑位于西村增步河东岸岗地上,是晚唐至北宋年间规模较大,专门烧制外销陶瓷的著名民间窑场。[27]其产品大多为盘、碗、碟、盒、壶、瓶、灯、枕、盏之类的日常生活用品,中国内地传世者极少,而在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我国西沙群岛等地则已有大量发现。当时广州不产优质瓷土,故西村窑之原料,需从他处运来。在此建窑,显然是出于较近外销市场的考虑,因为当时由增步至南海西庙、缸瓦栏一带,水路运输非常近便。由此可知,广州西村窑是在唐宋时期西关白田镇陶瓷市场已形成并蓬勃发展,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创建的,而西村窑的出现,又降低了外销陶瓷的成本,进一步促进了陶瓷市场的兴旺和白田镇的繁荣,奠定了明清两代西关成为广州外贸中心的基础。

随着西关经济的发展,扶胥镇的衰落,西庙与东庙相比,一度有后来居上之势,元初、清初朝廷在西庙行祭典,已可略见端倪,明清时期西关“八桥之盛”西庙南邻,今光雅里和曹基直街之间的德兴桥即为第八桥。每年旧历二月十三日南海庙会时最盛,有“赛过波罗第八桥”的诗句。[28]但由于珠江岸线加速南移,西庙至清末已离水域过远,遂失其意义而日渐荒废,未能保存至今。

(刊于广东炎黄文化研究会编:《岭峤春秋——海洋文化论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注释】

[1]同治《番禺县志》卷30“金石”三。

[2]参阅黄鸿光:《〈六侯之记〉碑辨伪》,《广州文博》1987年第1期。

[3]何天相、陈鉴朝:《南海紫荆木——广州南海神庙出土枕木的鉴定》。

[4]同治《番禺县志》卷29“金石”二。

[5]《宋会要辑稿》方域九之28,并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37。

[6]《昌黎集·南海神庙碑》。

[7]曾昭璇:《广州历史地理》,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02、251页。

[8]龙庆忠:《南海神庙》,广州市文化局:《广州文博通讯》(增刊),广州市文化局1985年版,第50页。(www.xing528.com)

[9]龙庆忠:《南海神庙》,广州市文化局:《广州文博通讯》(增刊),广州市文化局1985年版,第50—51页。

[10]同治《番禺县志》卷29“金石”二。

[11]廖颙,连州人,道光《广东通志》、同治《番禺县志》均作廖容,王文指为误,不确,盖避清仁宗颙琰讳耳。

[12]同治《番禺县志》卷29“金石”二。

[13]《昌黎集·南海神庙碑》。

[14]《宋史·乐志》。

[15]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元大德南海志残本》,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6、1页。

[16]陈大震:大德七年(1303)《重修波罗庙记》,同治《番禺县志》卷30“金石”三。

[17]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 《元大德南海志残本》,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4—47页。

[18]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元大德南海志残本》,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5页。

[19]乾隆《南海县志》卷13“奇观”。

[20]龙庆忠:《南海神庙》,广州市文化局:《广州文博通讯》(增刊),广州市文化局1985年版,第50页。

[21]同治《番禺县志》卷29“金石”二。

[22]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元大德南海志残本》,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6页。

[23]黄佐:《广州志》卷35“礼乐”。

[24]同治《番禺县志》卷29“金石”二。

[25]曾昭璇:《广州历史地理》,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01页。

[26]曾昭璇:《广州历史地理》,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5页。

[27]西村窑之起始年代,有晚唐、北宋二说,暂从前说。然无论取何说,均对本文之结论无大影响。参阅罗雨林《广州西村窑陶瓷的艺术特色》。

[28]曾昭璇、曾宪珊:《西关地域变迁史》,罗雨林主编:《荔湾风采》,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