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庙岛天妃庙的洁诚祭礼与明末朝鲜使臣

庙岛天妃庙的洁诚祭礼与明末朝鲜使臣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是交代了庙岛天妃庙所处的位置,系海上往来的交通要道和登州海防的要塞重地。所以,九月二十六日到达庙岛后,进贺、冬至、圣节兼谢恩使正使赵濈不仅组织所属人员瞻仰了天妃庙的妈祖神像,还极为虔诚地举行了天妃(妈祖)的活动。岛上有娘娘庙,故号为庙岛。船行者,必洁诚为祭,多蒙神庇。[18]赵濈在九月二十六日的记载,先是介绍了庙岛的由来:因“岛上有娘娘庙,故号为庙岛”,再是说明庙

庙岛天妃庙的洁诚祭礼与明末朝鲜使臣

天启三年(1623)的朝鲜奏闻、请封使一行抵达庙岛后,书状官李民宬在《癸亥朝天录》中记载:

六月初十日……与诸船联次棹入真珠门,泊于庙岛。

六月十一日,留庙岛。晓,移泊于庙前。汉林蕴之女殁为水神,敕封“天妃”,名以庙岛者以此也。副使买枣、瓜、杏分送船上,闻再昨经夜于洋中,备尝危苦,昨乃抵此云。……岛之形势,最为宽阔。峰峦萦纡,围抱左右。其间沙汀横亘数十里,又有二岛浮出其外,若障空补缺者然。其他海峤之可望者无数。但晴而愈暗,不得了然耳。峰顶通望处逐设烟墩,屯田农幕,处处相望。商船、战舰之抛泊近案者,不知其数。乃近登(州)防汛信地也。天津卫运粮船三十余艘待风于此,九月间,发向皮岛云。[13]

“真珠门”,前面说到,即珍珠门,指庙岛群岛北长山岛与挡浪岛之间、从渤海进出庙岛必经的水道。

《癸亥朝天录》的记载,一是交代了庙岛名字的由来,因为岛上有供奉“天妃”娘娘的庙宇,故称庙岛。作者还解释了“天妃”系“汉林蕴之女”,死后成为水神。“汉林蕴之女”,意思是汉人林蕴之后。“汉人”,指汉族人,中国人。前面说到,妈祖的原形是莆田女子林默,福建地方志记载,林默系唐代邵州刺史林蕴之后。这说明,天启三年(1623)的朝鲜奏闻(请封)使一行来时在庙岛天妃庙瞻仰了天妃(妈祖)神像。二是交代了庙岛天妃庙所处的位置,系海上往来的交通要道和登州海防的要塞重地。在庙岛的“商船、战舰之抛泊近案着,不知其数”,说明庙岛当时驻军及战舰数量很多,而且还是重要的商埠。文中还说道:“天津卫运粮船三十余艘待风于此,九月间,发向皮岛云”,“皮岛”,即今朝鲜椵岛,说明庙岛也是京津地区与朝鲜半岛海上往来的重要中转站。“屯田农幕”,指的是军屯,说明当时的庙岛有军屯的士兵驻防。按明代制度,军队士兵必须携带家属前往戍地,这也说明,当时的庙岛也有士兵的老婆孩子居住。文中说到的“副使买枣、瓜、杏分送船上”,也说明庙岛的水果交易非常活跃。庙岛是个小岛,只有1平方千米,岛上即使有一点果树,无论数量、品种都很少,不可能满足这许多往来的船只及驻防的士兵所需。朝鲜副使“买枣、瓜、杏分送船上”,说明使团的每个船只都送了水果。李民宬在《癸亥朝天录》中详细记载了朝鲜奏闻(请封)使一行人的数量:六艘船只,“各船员役、格军共通三百四十五人”[14]。庙岛能买到时令的水果,说明当时的庙岛有着非常繁荣的商贸市场,否则,无法满足往来的商客和驻军的需要。庙岛天妃庙处在这样一个环境中,香火必定非常兴盛,也对当地的军民和往来的商客、使船人带来较大影响,事实也确实如此,这在后边朝鲜使臣的记载中就有清楚的说明。

天启三年(1623)的朝鲜进贺、冬至、圣节兼谢恩使一行,航海途中也有祭祀海神的活动。

八月二十四日,朝鲜进贺、冬至、圣节兼谢恩使一行于朝鲜宣沙浦,“沐浴斋戒,晓,行大海诸神祭。巳时乘船,未时行船出浦口”[15],起航出使明朝

进贺、冬至、圣节兼谢恩使一行沿途多次遭遇逆风巨浪,九月二十四日行至平岛(今大连市区,是明代中国北方的重要商埠),泊船时,使团一行“初昏祭大海”,正使赵濈作祭文曰:

东藩恪勤,至诚上贡。辽广路塞,木道乃通。顾余贱价,奉表西至。得达平岛,莫非神赐。仍念前程,海阔且□。倘非风便,难以开洋。神龙之窟,又难轻渡。伏惟灵神,特加怜护。东北长风,一吹连日。风利波恬,奄到蓬阁。实惟神惠,感荷难量。一心祈恳,顺风之长。[16](www.xing528.com)

“东藩”,指当时的朝鲜。“木道”,木船行驶的航道。“木道乃通”,这里指中朝官方往来海上航路的开通。“蓬阁”,蓬莱阁,这里代指朝鲜使臣登陆的蓬莱阁所在地登州。

九月二十四日傍晚祭祀海神之后,正使赵濈在《燕行录》中有这样的记载:

二更初,张两帆从风发船,船疾如飞。……曙色朦胧,明月高挂,执碇军官望见一发螺鬟微茫呈于水云之间,疑是黄(隍)城岛已在目中,相与忭跃曰:“舟行正当直路,不南不北。吾济之得生,天之怜也,使道之德分也。”云云。

二十五日,壬子,晴。海日初升,北风渐紧。船之疾驰,如跃如湧。船到黑水海,掀天大浪,荡潏澎湃。一浪之来,船疑上天;一浪之去,船疑入地。……天风从北而来,掀天振海,雪浪山堆者乎?操舟之练习莫如水手,而到此不能措手足,丧魂惊呼、颠僵呕逆者过半。况乎日不习舟楫者乎?未及黄城(岛),船几不保。不得已,计无所出,暂为落帆。过去欲入黄(隍)城岛,而风大浪涌,泊船无策。更令迤南执舵,为走入舵(砣)矶岛之计。而此岛泊船不好,更令迤南走入多镜岛留泊。日已高矣。所谓多镜岛,昔日苏东坡谓仙人所居之地云,而今则一草一木无足可观,只守堡唐官率兵驻扎,牛马羔羊处处放牧矣。今日过海,实是天佑神助。波涛之险、海路之广,果如所云,而自然利涉于大风大浪之中,王灵所仗,鬼神亦为扶护。下碇浦内,整顿舵缭,即解衣安寝,到晚不起。[17]

进贺、冬至、圣节兼谢恩使一行在平岛“初昏祭大海”之后,不久即迎来利于航行的大好顺风,张帆发船后,“船疾如飞”,虽说第二天在隍城岛海域遭遇了“掀天振海”的滔天巨浪,“丧魂惊呼、颠僵呕逆者过半”,但也有惊无险,而且借助风势,多走了许多航程。原本在隍城岛停泊,但风急浪高,无法靠近岛屿,只好继续南行,并越过砣矶岛,到了多镜岛停泊。朝鲜使臣把这样的航海经历,归之于“天佑神助”,必然也加重了他们对神灵的敬畏和迷信。所以,九月二十六日到达庙岛后,进贺、冬至、圣节兼谢恩使正使赵濈不仅组织所属人员瞻仰了天妃庙的妈祖神像,还极为虔诚地举行了天妃(妈祖)的活动。正使赵濈在《燕行录》中记载:

(九月)二十六日……辰时到黄(此字有误,应为“庙”)岛。一、四两船昨日已先到泊。岛上有娘娘庙,故号为庙岛。娘娘乃女号之尊名。昔者,有一女子死为海神,能号令四海之神、河伯、江神,故自前敕封娘娘圣女庙。船行者,必洁诚为祭,多蒙神庇。故后世乃以为庙尊祀之矣。到此,即令船人沐浴,炊饭做饼且兼果实以祭之。军官、译官等争相下船观光于庙中,不之禁也。岛有沈总兵领率舟师千余兵,沙号船七十余只,顷往复州地方斩真五十余级,诱引假千余名而来云云。[18]

赵濈在九月二十六日的记载,先是介绍了庙岛的由来:因“岛上有娘娘庙,故号为庙岛”,再是说明庙里为什么要供奉“娘娘”,是因为“一女子死为海神,能号令四海之神、河伯、江神”,而且庙岛娘娘庙是“敕封娘娘圣女庙”。妈祖的身份在“四海之神、河伯、江神”之上,这一点,也可说明前面说到的能够支配“屏翳”“飞廉”“阳侯”“海若”等诸神及海中“百灵秘怪”的“大海神”就是天妃(妈祖),而且在下面的朝鲜使臣的航海经历中还有更多形象的说明。“敕封娘娘圣女庙”,系前面说到的明太祖朱元璋封妈祖为“孝纯正孚济感应圣妃”,也称圣母、圣女。记载中还强调了娘娘庙香火的兴盛及兴盛的原因:“船行者,必洁诚为祭,多蒙神庇。故后世乃以为庙尊祀之矣”,说凡是行船的,都非常虔诚地祭祀妈祖,因为行船的人,经常得到妈祖神灵的庇护。所以,后来的人就建庙宇供奉妈祖。正因为这样,天启三年(1623)的朝鲜进贺、冬至、圣节兼谢恩使一行路经庙岛时,正使赵濈也“令船人沐浴,炊饭做饼且兼果实以祭之”,说明进贺、冬至、圣节兼谢恩使一行也在庙岛天妃庙举行了虔诚而隆重的祭祀活动,这也表达了朝鲜使臣对中国妈祖文化的高度认同及对妈祖神灵的极其敬畏和虔诚。使团的“军官、译官等争相下船观光于庙中,不之禁也”,争先恐后地下船到娘娘圣女庙瞻仰,也说明妈祖神灵在朝鲜使团的人员中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赵濈《燕行录》九月二十六日的记载,还强调了庙岛是明军驻扎的军事要地,明军沈总兵率领“舟师千余兵,沙号船七十余只”,从辽东战场归来驻扎于庙岛。“沙号船”,一种遇沙不易搁浅的大型平底帆船,也称“防沙平底船”,是中国古代近海运输的海船中的一种优秀船型。“复州”,明代复州城在今大连市代管的瓦房店市区。“”,同獭,水陆两栖动物,这里指后金军队。“假”,应指打着后金军队旗号的反明起义队伍,或沿海一带的海盗。“沈总兵”,指驻登州的明军总兵沈有容,据《明史·沈有容传》记载:万历二十年(1592),日本侵略朝鲜,沈有容“从(兵部左侍郎)宋应昌援朝鲜”,大败日军。泰昌元年(1620),“始设山东副总兵,驻登州,以命(沈)有容”。天启元年(1621),“擢(沈)有容都督佥事(正三品),充总兵官,登、莱遂为重镇”。路经登州的朝鲜使臣一般都会拜会沈有容,沈有容“出接之礼,亦有款曲之意”,令朝鲜使者很受感动,“谢拜千万”[19]。这里之所以介绍沈有容,是因为明末驻登州的军政官员都非常相信神灵,还为登州的许多寺庙,包括庙岛天妃庙的扩建、修缮捐献了巨资。天启四年(1624)的朝鲜谢恩、奏请使书状官洪翼汉在路经登州时就记载:“寺僧持一册来示,即舍施名录。所谓大施主居首者,都督沈有容、总兵毛文龙等大小官员无不与焉。……右隅则题钦差镇守山东等地都督府都督沈有容鼎建。”[20]我们在下面还会说到,沈有容之后的另一位总兵杨国栋重修庙岛天妃庙,说明当时迷信神灵的风气,也影响了明军将士。沈有容率“舟师千余兵”驻扎于庙岛,既说明庙岛是当时的海防要地,在当时官场迷信神灵的大背景下,必定也繁荣了庙岛天妃庙的瞻仰和祭祀活动,其浓郁的氛围对往来的朝鲜使团也带来影响,朝鲜使团的“军官、译官等争相下船观光于庙中”,也应是受到了当时天妃庙香火旺盛这一氛围的感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