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妈祖文化与明末朝鲜使臣的关系

妈祖文化与明末朝鲜使臣的关系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庙岛创作的第二首诗歌《咏天妃观道士》,应是第二天瞻仰或在庙岛举行祭祀活动后所作。朝鲜进贺、冬至、圣节使正使金尚宪在庙岛创作的第二首诗歌:咏天妃观道士金尚宪千仞孤山百尺台,贝宫珠阁倚天开。[15]《咏天妃观道士》第一句“千仞孤山百尺台,贝宫珠阁倚天开”,意思是说,天妃观(妈祖庙)坐落在孤岛高坡之上,就像紫贝明珠装饰的龙宫水府一样倚托在天上。

妈祖文化与明末朝鲜使臣的关系

天启六年(1626)的朝鲜进贺、冬至、圣节使一行在到达庙岛之前,正使金尚宪还先后作有《三山岛》《舟次平岛有感》《晓发平岛》等诗作。三篇诗作主要抒发了作者沿途的观感,从三篇诗作的内容看,因在辽东大长山岛祭祀了天妃(妈祖)之后来了顺风,作者的心情是愉悦的,如在《晓发平岛》[13]一诗中,首句就是“东风万里送行旌,十日孤帆十岛经”。“行旌”,官员出行时的旗帜,这里指出行的朝鲜使臣。说我们朝鲜使臣向西的航程一路东风,十天经过了十个岛屿。作者还在题目下加注,列出经过的十个岛屿具体名称:“身弥岛,椵岛,车牛岛,鹿岛,长山岛,广鹿岛,三山岛,平岛,铁山嘴,龙王堂凡十岛。”作者把从朝鲜宣沙浦起航到辽东半岛铁山嘴这一段航程所遇到的顺风写作“东风万里送行旌”,实则有感恩天妃(妈祖)的意思,因为在作者心目中,是祭祀了天妃(妈祖),才有了顺水顺风的“清飙”。

朝鲜进贺、冬至、圣节使一行应是八月十五日到达的庙岛,正使金尚宪在庙岛作有《八月十五日。登庙岛城楼玩月,次春城韵》《咏天妃观道士》《次〈庙岛停舟〉》等诗作,可以说明朝鲜进贺、冬至、圣节使一行在庙岛天妃(妈祖)庙举行了祭祀及瞻仰天妃(妈祖)神像的活动。因天启六年(1626)的朝鲜使团没有日记式的《燕行录》传世,所以无法得知他们在庙岛天妃(妈祖)庙的具体活动情况,只能依据正使金尚宪在庙岛留下的诗作,作些分析判断。

八月十五日,登庙岛城楼玩月,次春城韵

金尚宪

危楼缥渺瞰城头,影落沧溟日夜浮。

明月满天凉露湿,悄然孤客不堪留。[14]

“春城”,与金尚宪一起出使明朝的副使南以雄,因南以雄封春城君,故以春城称之。这首诗的题目说明,天启六年(1626)八月十五日,朝鲜进贺、冬至、圣节使一行已到了庙岛,正使金尚宪与副使南以雄结伴登上庙岛城楼赏月,南以雄作有赏月诗,金尚宪作和答诗。“玩月”,赏月。

第一句“危楼缥渺瞰城头,影落沧溟日夜浮”,意思是说,一座高高的城楼被云雾缠绕着耸立在城头,城楼的影子落在了茫茫的大海之上,随海浪日夜漂浮。“危楼”,高楼。李白《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作者用“危楼”来表述庙岛的城楼,不仅是说城楼高耸,更表达的是历经沧桑。“缥渺”,除了描绘城楼被海雾缠绕得若隐若现的视觉外,也是在告诉我们庙岛的神秘,犹如海上仙山。这也为作者一行第二天瞻仰天妃(妈祖)庙做了铺垫。“瞰城头”,俯视城头。这里也有远望大海、保卫海疆的含义,因庙岛的城楼主要是为了防御倭寇而建,可以瞭望入侵的船只。

第二句“明月满天凉露湿,悄然孤客不堪留”,意思是说,八月十五日的月光映亮了满天繁星,因在城楼待的时间久了,凉爽的秋露都湿透了衣衫,我们这些身在海外的孤客,因有使命在身不可以再游览下去了。言外之意,应该回去休息,准备第二天的行程了。

朝鲜使臣出使途中路经庙岛一般不做长时间停留,因为庙岛离登陆登州至多有半天航程,朝鲜使臣需要在登州办理入关手续及进京途中的通关文牒,还要置办沿途所需车马、给养等等。从有记载的明末朝鲜使臣来时在庙岛停留的时间,至多留宿一夜。所以,天启六年(1626)的朝鲜进贺、冬至、圣节使一行,至多也是在庙岛留宿一夜。从正使金尚宪在庙岛留下的几首诗歌内容看,朝鲜冬至、圣节使一行应是在八月十五日下午或傍晚驶进了庙岛。在庙岛创作的第二首诗歌《咏天妃观道士》,应是第二天瞻仰或在庙岛举行祭祀活动后所作。第三首诗歌《次〈庙岛停舟〉》是与寓居登州文人吴大斌的诗歌唱和,除了这首诗歌外,还有在登州的唱和诗,所以第三首诗歌也可能是登陆登州后所作。

朝鲜进贺、冬至、圣节使正使金尚宪在庙岛创作的第二首诗歌:

咏天妃观道士

金尚宪

千仞孤山百尺台,贝宫珠阁倚天开。

丹经一案无余事,只向三山待鹤来。[15]

《咏天妃观道士》第一句“千仞孤山百尺台,贝宫珠阁倚天开”,意思是说,天妃观(妈祖庙)坐落在孤岛高坡之上,就像紫贝明珠装饰的龙宫水府一样倚托在天上。作者在这里强调了天妃观(妈祖庙)就是“主兹四渎”,管理大海的天妃(妈祖)娘娘的住所,它在孤岛高坡之上俯视着大海,又倚托在天上掌控着大海的众位神灵,保护着航行的船只。

第二句“丹经一案无余事,只向三山待鹤来”,意思是说,天妃观(妈祖庙)的道士在专心致志的阅读经书,等待着海上神山的仙鹤飞来。“三山”,指海上的三座神山。典出《史记·秦始皇本纪》:“海上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由于山东半岛北部沿海一带,特别是庙岛周边海域经常出现海市,古人无法对其做出科学解释,误认为海市是海上神山。秦始皇、汉武帝都曾到庙岛周边海域来寻找过神山、仙人。作者在这里借写天妃观(妈祖庙)道士,讲述庙岛悠久的历史文化及天妃观(妈祖庙)所处的神秘的自然环境。

通过《咏天妃观道士》,我们可以断定,天启六年(1626)的朝鲜冬至、圣节使一行在庙岛瞻仰了天妃观(妈祖庙),但是否在天妃观(妈祖庙)举行祭祀活动不得而知。朝鲜进贺、冬至、圣节使一行在长山岛阻风,及祭祀天妃(妈祖)后所带来的神奇效应,必定促使来到庙岛天妃观(妈祖庙)的朝鲜使臣对天妃(妈祖)表示感恩,当然感恩的形式是多样的,但进贺、朝鲜冬至、圣节使一行既然来到了天妃观(妈祖庙),在天妃(妈祖)的神像前,烧香祭拜是不可免的,更何况明末的朝鲜使臣对天妃(妈祖)极度地迷信和敬畏。所以,也有可能在天妃观(妈祖庙)举行了隆重的祭祀活动,如前面说到的,天启三年(1623)的朝鲜使臣来时经过庙岛天妃观(妈祖庙)时,瞻仰天妃(妈祖)的神像并“洁诚为祭”;天启四年(1624)的朝鲜谢恩、奏请使一行来时经过庙岛天妃庙(妈祖庙)时,“焚香沈币,为文而谢海神”。天启六年(1626)的朝鲜进贺、冬至、圣节使一行与天启四年(1624)的朝鲜谢恩、奏请使一行有着差不多的海上经历,所以,到了天妃观(妈祖庙)“洁诚为祭”“焚香沈币,为文而谢海神”,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是极有可能的。笔者查不到相关史料,也只能做一大概的判断。

天启六年(1626)的朝鲜进贺、冬至、圣节使一行路经庙岛时,与寓居登州的文人吴大斌相遇,吴大斌将自己创作的叙写路经庙岛前往辽东的三首诗赠送给了正使金尚宪,金尚宪随即作和答诗。金尚宪和诗的总题为《次吴晴川大斌韵三首》。这里摘录其中的一首唱和诗:

庙岛停舟

吴大斌

千里孤舟傍岛祠,潮平沙畔月明时。

使衔王命芝为检,旅梦乡园菊满枝。(www.xing528.com)

天外节旄清海怪,云边楼阁望鳞差。

临流欲洒河山泪,感慨非关怆索离。

次《庙岛停舟》

金尚宪

澹云轻雨小姑祠,佳菊衰兰八月时。

机石近依牛女渚,桂花低映广寒枝。

梦回孤枕鲸涛撼,风散遥空雁列差。

无限旅愁消不得,喜君诗句慰羁离。[16]

吴大斌的有关史料,主要见于明末朝鲜使臣的记载。天启三年(1623)朝鲜奏闻(请封)使书状官李民宬在《癸亥朝天录》中记载:“吴公号晴川,越州山阴人,故游击宗道之族父也。宗道东征时,以都司来驻我国。宣庙见其揭帖,亟加称赏,命承文院汇集前后之揭缮写以进。后终于镇江尤吉。晴川来从镇江,今寓登州之开元寺。……重厚温雅,且有诗声,见重于士大夫。”[17]记载说,吴大斌,号晴川,浙江山阴人。其族侄吴宗道曾在援助朝鲜反击日军侵略战争时驻防朝鲜。其在朝鲜发布的文告,受到朝鲜国王李昖(庙号宣祖)的赞赏。回国后吴宗道在镇江去世,吴大斌在镇江处理完后事后,来到登州,寓居开元寺。吴大斌持重敦厚,温润典雅,因善于写诗在当地很有影响。因吴大斌有随其族侄吴宗道驻防朝鲜的经历,故与朝鲜使臣多有交往,朝鲜使臣的笔下也多有记载,如天启四年(1624),朝鲜谢恩、奏请使书状官洪翼汉在《花浦朝天航海录》中记载:“大斌,会稽山阴人……年七十余,皓发丹辅,烨如神人,清谈雅论,爽人耳目,貌如其心。”[18]说吴大斌白发红面,双目有光如同神仙,为人善谈且有高论,声音清爽悦耳,貌如其人。天启六年(1626)的朝鲜进贺、冬至、圣节使正使金尚宪在《朝天录》中对吴大斌也有介绍,说像吴大斌这样忧国忧民又有才华的爱国文人,“可以为大夫”,应该被举荐入朝为官辅佐帝王。金尚宪还对吴大斌的《辽海遗踪》给予了高度评价:“献平辽之雅,配诗人之美。丹青竹帛,永图不朽。”[19]说《辽海遗踪》是反击后金入侵、平定辽东的很好的计策,又配上了诗一样的语言,如同丹青竹帛一样,流芳后世。但明王朝当时已是病入膏肓,是听不进一个下层文人的好建议的。但这里可见吴大斌在朝鲜使臣中的地位和影响,吴大斌与多位朝鲜使臣有诗歌唱和,在下面介绍其他朝鲜使臣时还会说到。

吴大斌与金尚宪的诗歌唱和之一《庙岛停舟》,首联“千里孤舟傍岛祠,潮平沙畔月明时”,意思是说,来自千里之外的朝鲜使臣的船只停靠在庙岛的天妃(妈祖)庙旁,此时正是风平浪静的月明之夜。

颔联“使衔王命芝为检,旅梦乡园菊满枝”,意思是说,朝鲜使臣肩负着国王的使命,携带着与明朝友好往来的重要信函,在秋菊挂满枝头的季节来到了旅途中的重要航站庙岛。“芝”,《说文》:“神草也。”古书也指香草,比喻德行的高尚或友情等。“检”,《说文》:“书署也”,这里指使节携带的公文

颈联“天外节旄清海怪,云边楼阁望鳞差”,意思是说,海外的朝鲜反击了后金的入侵,朝鲜使臣才能来到云海环绕着的庙岛瞻望这排列有序的天妃(妈祖)庙建筑群。“节旄”,原指符节上装饰的牦牛尾,这里借指朝鲜。“海怪”,借指入侵朝鲜的后金军队。“鳞差”,即鳞次,像鳞片一样有序地排列着。

尾联“临流欲洒河山泪,感慨非关怆索离”,意思是说,面对着海流,想到辽东被后金侵占真想放声大哭,我如此感慨并非是因为离开辽东回不去了。

从上述吴大斌的《庙岛停舟》内容看,除了对朝鲜使臣的到来表示欢迎和赞许外,也抒发了自己对山河破碎的痛心,同时也拉近了与同样遭受后金入侵的朝鲜使臣的距离。作者之所以选择《庙岛停舟》这样一个题目和内容,一是因为朝鲜使臣路经庙岛时,多在天妃(妈祖)庙旁停舟并祭拜天妃(妈祖);二也有歌颂天妃(妈祖),认可、赞许朝鲜使臣对天妃(妈祖)祭拜的意思。

金尚宪的和答诗《次〈庙岛停舟〉》首联“澹云轻雨小姑祠,佳菊衰兰八月时”,意思是说,庙岛天妃庙(妈祖庙)笼罩在漂浮着薄薄的云雾之中,淅淅沥沥的小雨,滋润着八月时节正在盛开的菊花,可兰花已开始凋谢了。“澹云”,淡薄的云雾。“小姑祠”,仙姑祠,这里指天妃(妈祖)庙。首联主要交代了作者一行来到庙岛的时间及当时的天气情况。

颔联“机石近依牛女渚,桂花低映广寒枝”,意思是说,庙岛天妃庙(妈祖庙)临近天上的牛郎织女星月球广寒宫的桂花影子也折射到了天妃庙。“机石”,指织女支织机之石,这里借指天妃、天妃庙。“牛女”,指天上的牵牛、织女两星,即牛郎织女星。“渚”,水中小洲,这里指牛郎织女星所在的仙洲。“广寒”,指“广寒宫”,月宫。颔联主要交代庙岛天妃庙所处的位置,与天上神仙住处毗邻。

颈联“梦回孤枕鲸涛撼,风散遥空雁列差”,意思是说,作者在梦中依然能感受到海中所经历的惊涛骇浪冲击着海岸的轰鸣声所带来的震撼,那海风,甚至吹得在遥远的高空上飞翔的雁阵也参差不齐。“鲸涛”,惊涛,巨浪。作者由庙岛天妃庙(妈祖庙)转到梦境,实则在回顾遭遇风浪后祭祀天妃(妈祖)所带来神奇效应。

尾联“无限旅愁消不得,喜君诗句慰羁离”,意思是说,虽然我们旅途中的疲惫还没有消除,但得到了您这么好的诗句,对我们这些漂泊海外的人是极大的宽慰了。“羁离”,漂泊他乡。杜甫《重赠郑炼》诗:“江山路远羁离日,裘马谁为感激人。”尾联主要表达了朝鲜使臣对吴大斌的谢意,也反映了当时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金尚宪这首《次〈庙岛停舟〉韵》诗,在艺术上有很高造诣,在中国也有较大影响。清代康熙年间,还得到了一代文坛泰斗王士祯(王渔洋)的高度评价。王士祯在他著名的论诗《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二首》之二十九中说:“‘澹云微雨小姑祠,菊秀兰衰八月时。’记得朝鲜使臣语,果然东国解声诗。”[20]称赞金尚宪这首诗,是一个真正懂诗的人创作的。王士祯在引用时对原诗的词句做了进一步的推敲和润色,将金尚宪诗中的“轻雨”改为“微雨”,将“佳菊衰兰”改为“菊秀兰衰”。由此可见,金尚宪的这首诗作给王士祯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

金尚宪出使明朝期间留下的诗作,结集于《朝天录》,其中包括前面说到的《祭海神文》《长山岛天妃祭文》《祭天妃迎送曲》及歌颂庙岛天妃(妈祖)庙及天妃(妈祖)的几首诗歌。金尚宪的《朝天录》,也为明清时期的中朝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天启七年(1627)年春,进士出身的明朝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李康先为《朝天录》作序,称赞金尚宪“其所著朝天录,阅之,识趣高迈,襟怀寥廓。有工部之深思而不湮于排郁,有谪仙之潇洒而不流于狂肆,有五柳之澹荡而不沦于寂寞。至其音律之铿锵,对偶之金石,大有声振林木,响遏行云之致”[21]。“工部”,杜工部,唐代诗圣杜甫。“谪仙”,李谪仙,唐代诗仙李白。“五柳”,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陶渊明。李康先把金尚宪的《朝天录》与杜甫、李白、陶渊明相媲美,可见金尚宪《朝天录》的魅力和影响。天启七年(1627)初夏,进士出身的太仆寺卿,御史张延登也为《朝天录》作序,并评论说:“读叔度诗,见其事有所感,情有所会。神与景合,气从意畅。亢不伤调,抑不病格。有优柔之韵,无衰飒之音。使世有精识如札其人者采而歌之,必将曰美哉。”[22]这都可见,金尚宪的《朝天录》在明朝文人官员中有着较大的影响,这无疑也传播了朝鲜使臣对天妃(妈祖)的迷信和敬畏。

王士祯(王渔洋)是清初文坛公认的盟主、著名诗人、学者、文学家,系为金尚宪《朝天录》写序的张延登的孙女婿,王士祯也因此十分珍惜与朝鲜文坛的这段缘分,格外关注金尚宪的诗作,并曾在多篇文稿中予以大加赞赏。王士祯在《池北偶谈·朝鲜诗》中就评论说:“邹平尚书华东公延登,刻朝鲜使臣金尚宪叔度《朝天录》一卷,诗多佳句,略载于此。《晓发平岛》云:‘三秋海岸初宾雁,五夜天文一客星’。《初至登州》云:‘南商北客簇沙头,画鹢青帘几处舟。齐唱竹枝联袂过,满城明月似扬州。’《蓬莱阁》云:‘桥石已从秦帝断,星槎惟许汉臣通’。《登州次吴秀才韵》云:‘澹云轻雨小姑祠,菊秀兰衰八月时’。……”[23]张延登,邹平人,金尚宪出使明朝途中路经邹平时,曾游览过张延登家的花园。王士祯点评中说到的《登州次吴秀才韵》,就是前面解读的《次吴晴川大斌韵三首》中的《次〈庙岛停舟〉》。有研究妈祖文化的学者指出:“王士祯作为康熙朝‘一言足以轻重天下士’的文坛泰斗,从朝鲜文人金尚宪的身上,不仅了解了朝鲜的‘声诗’,而且在论诗绝句中大加赞赏。……当读到金尚宪‘清婉可诵’的一篇篇诗歌时,一种又见故人的感动和喜悦油然而生。因此,在自己的文集中,他才对金尚宪的诗特别地加以摘引。……王士祯感受到了两国文化的同源异地以及两国文人亲密无间的友谊。因显应宫而写的一首小诗,引发两国文坛一桩盛事,不能说不是一件可喜的文坛轶事。”[24]“显应宫”,这里指的是庙岛天妃(妈祖)庙。这里说的“文坛轶事”,主要指的是朝鲜使臣金尚宪与寓居登州文人吴大斌关于赞颂天妃(妈祖)庙的诗歌唱和,加入这组诗歌唱和的还有其他朝鲜使臣,如崇祯二年(1629)的朝鲜使臣崔有海等,因在下面还会说到,这里不再赘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