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妈祖文化与明末朝鲜使臣:天启三年的交流

妈祖文化与明末朝鲜使臣:天启三年的交流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明末朝鲜使臣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一带海岛祭祀海神的情况看,均应包括天妃(妈祖)神灵在内。因天启二年的朝鲜进贺、冬至使兼圣节使团没有传世的《燕行录》史料,故沿途祭祀海神的情况不得而知。天启三年,出使明朝的朝鲜奏闻、请封使和进贺、冬至、圣节兼谢恩使两个使团,也均举行过祭祀天妃(妈祖)的活动。

妈祖文化与明末朝鲜使臣:天启三年的交流

天启二年(1622),朝鲜出使明朝的是登基使和进贺、冬至使兼圣节使。登基使正使吴允谦,进贺、冬至使兼圣节使正使李显英。

朝鲜登基使吴允谦(1559—1636),别号揪滩,官拜朝鲜领议政(首相),出使明朝期间传世有《揪滩东槎朝天日录》,其中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出使路经的地点、时间。朝鲜登基使一行返程时,于十月初三日,“到(登州)城上望海楼行东海神祭,自传祭文,乃上船。午后行船”[1]。从明末朝鲜使臣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一带海岛祭祀海神的情况看,均应包括天妃(妈祖)神灵在内。

朝鲜进贺、冬至使兼圣节使正使李显英,也是朝鲜仁祖时王室重臣,历官大司谏、礼曹判书、大司宪、吏曹判书(正二品)等,去世后,“赠议政府领议政”[2]。因天启二年(1622)的朝鲜进贺、冬至使兼圣节使团没有传世的《燕行录》史料,故沿途祭祀海神的情况不得而知。从下面说到的情况看,明末乘船出使明朝的朝鲜使团都有举行祭祀海神的活动,这诸海神中必有天妃(妈祖),李显英一行也不会例外

天启三年(1623),出使明朝的朝鲜奏闻、请封使和进贺、冬至、圣节兼谢恩使两个使团,也均举行过祭祀天妃(妈祖)的活动。(www.xing528.com)

天启三年(1623)朝鲜奏闻、请封使正使李庆全(?—1644),号石楼,朝鲜光海君、仁祖大王时期朝中重臣,历官刑曹判书、判中枢兼同知春秋等职,并以左议政(第一副首相)名义出使明朝。李庆全出使明朝归国后,只有韩平君这一散官职衔,《朝鲜李朝实录》评价这一时期的李庆全:“在散地二十余年,诗酒自娱,俭素自奇,而与勋臣相善,取容于世。”[3]朝鲜奏闻、请封使副使尹暄,字次野,号白沙,善山府海平(今韩国庆尚北道龟尾市海平面)人。尹暄18岁即中明朝万历庚寅(1590)进士,历官朝鲜兵曹参判、义禁府事副总管、大司谏等职。天启三年(1623)出使明朝期间,尹暄的身份是礼曹判书,著有《白沙公航海路程日记》,但传世的只有归程的记载,且内容极为简单。朝鲜奏闻、请封使书状官李民宬(1570—1629),字宽甫,号敬亭,祖籍今韩国全罗北道义城郡,历官朝鲜司宪府掌令、成均馆司成兼司宪府执义、承政院左承旨、左道义兵大将等职。李民宬还是著名诗人,人称李谪仙,有后人整理的《敬亭集》《敬亭续集》传世。出使明朝期间,李民宬写有《癸亥朝天录》,记载了沿途每天的行程及见闻,还编有《燕槎唱酬集》,登载了出使明朝期间创作的诗歌及他与正使李庆全(石楼)、副使尹暄(白沙公)及明朝官员的诗歌唱和。

天启三年(1623)的朝鲜进贺、冬至、圣节兼谢恩使正使赵濈(1568—1631),号花川,祖籍丰壤(今韩国京畿道南扬州市),进士,25岁时在抗击倭军侵占朝鲜的壬辰战争中“累有军功”,任职地方官员时,受“清白吏”之勋[4]。赵濈历官朝鲜兵、礼曹参判、副承旨、刑曹参议、金海府使、江源道观察使等,出使明朝期间,赵濈著有《燕行录》(一云《朝天录》),记载了沿途的行程及所见所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