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会计的历史与发展:复式记账和成本会计的重要发展

会计的历史与发展:复式记账和成本会计的重要发展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计是社会生产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一时期的会计方法有两大重要发展:一是复式记账法的不断完善和推广;二是成本会计的产生和迅速发展。受1860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世界范围内现代工厂发展迅猛,企业对利润的关心促使了成本会计的产生与发展。财务会计产生的报告一般称为外部报告,管理会计产生的报告一般称为内部报告。由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会计的历史与发展:复式记账和成本会计的重要发展

会计社会生产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经济活动中,总希望以尽量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客观上就要求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加强经济管理。而加强经济管理,仅仅依靠记忆和经验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对相关人、财、物的购买、生产、消耗和分配进行准确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甚至还需要进行比较、分析、预测等,随之便产生了会计。会计发展的历史一般可以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一)古代会计阶段

我国古代会计阶段是指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至封建社会末期。这一时期的会计所运用的主要技术方法是原始的计量记录法、单式记账法和萌芽状态的复式记账法。

在我国,远在伏羲时期就出现了“结绳记事”,以及在树木、石头或者龟甲上刻记符号记事等行为。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用文字、数码刻记等方式对生产过程和结果进行简单记录和计量的行为。可以说,这是会计的萌芽阶段。我国在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就建立了官厅会计,并首次出现“会计”一词。到了唐宋时期,开始用“四柱清册法”进行结账和报账。所谓“四柱”,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相当于现代会计术语的期初结存、本期购进、本期发出和期末结存,通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即可检查日常记录的正确性。

到了明朝,我国会计开始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明末清初,我国开始出现“龙门账”,即把全部账目划分为“进”(即收入)、“缴”(即支出)、“存”(即资产)、“该”(即权益和负债)四大类,这和现代会计对账户的分类方法已经非常接近了。

(二)近代会计阶段

近代会计是指从15世纪末期到20世纪40年代。这一时期的会计方法有两大重要发展:一是复式记账法的不断完善和推广;二是成本会计的产生和迅速发展。(www.xing528.com)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所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出版发行,其中“计算与记录详论”部分系统介绍了复试记账,确立了复式记账法中借贷记账法的地位,并得以在世界各地传播,奠定了现代会计的基础。在我国,借贷记账法是清朝后期由我国第一位注册会计师谢霖从日本引进的。

受1860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世界范围内现代工厂发展迅猛,企业对利润的关心促使了成本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三)现代会计阶段

现代会计是指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目前的阶段。此阶段会计发展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会计核算手段的现代化,出现了会计电算化。1946年美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54年便在会计中得到初步运用。二是随着生产和管理科学的发展,会计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财务会计产生的报告一般称为外部报告,管理会计产生的报告一般称为内部报告。

由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理论、方法和技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管理要求的提高而不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