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时代中国宏观调控转型的政治经济学解析

新时代中国宏观调控转型的政治经济学解析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能否规避西方现代化历程的弯路,关键要通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顶层设计加以预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调控是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宗旨,相应地就应转变宏观调控目标,以适应新时代经济运行趋势和特征。相应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建立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系,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新时代中国宏观调控转型的政治经济学解析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任务既包括经济发展,也涵盖政治、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多维目标,其实现过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性工程,在本质上需要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保障。首先,社会主义国家的所有制基础是公有制,这就需要政府从总量和结构层面对经济运行予以调控,满足以人民为中心的利益诉求。其次,从2020年到21世纪中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遵循两步走的战略,只有宏观调控才能保证经济在长期一以贯之地按照既定方针运行。再次,发达国家走过的现代化历程,往往伴随着两极分化、城市拥挤、农村凋敝、环境污染等现代病。我国经济发展能否规避西方现代化历程的弯路,关键要通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顶层设计加以预防。最后,宏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建成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我国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改变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目标、以直接干预为调控原则以及以需求管理为主要调控方式的传统宏观调控,建立与新时代经济运行的新特点和新规律相协调的高质量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传统的宏观调控是以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这一目标体系相对易于评价和考核,但却遗漏了新时代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些重要问题,如环境治理、风险防控和精准脱贫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调控是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宗旨,相应地就应转变宏观调控目标,以适应新时代经济运行趋势和特征。综合而言,新时代宏观调控的目标应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充分就业为先导,以物价稳定为基础,以化解重大风险为核心,以污染防治为根本。

相应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建立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系,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宏观调控就应遵循间接引导、固定规则和存量调控的原则,避免过度调控和干预成本过高,引导公众的理性预期,最终提升宏观调控的长期政策效果。具体来看,调控新原则包括:间接引导为主、直接干预为辅,固定规则为主、相机抉择为辅,存量调控为主、流量调控为辅,最终,调控方式也需要转型:数量调控转向质量调控、总量调控转向结构调控、需求调控转向综合调控、“强刺激”政策搭配调控转向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www.xing528.com)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宏观经济研究也需要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关注高质量发展问题,吸收和采纳高质量研究方法,理论紧密联系实际讲好中国故事,服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