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郭先生的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的滥竽充数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滥竽充数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音乐,尤其是喜欢听竽乐合奏,乐队必定多达三百人。有个南郭先生本不会吹竽,却冒充吹竽高手,加入了吹竽行列。当竽乐齐奏时,这位南郭先生就混在乐队之中,装模作样,前俯后仰,仿佛吹得十分卖力,其实一点声音也没有。滥竽充数,常用来比喻社会生活中的以次充好,以滥充真。滥竽充数为什么可以成立,得逞于一时?一旦发现造假做假或纵假漏假,必定查明实情,严肃处理。

南郭先生的滥竽充数

滥竽充数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音乐,尤其是喜欢听竽乐合奏,乐队必定多达三百人。有个南郭先生本不会吹竽,却冒充吹竽高手,加入了吹竽行列。当竽乐齐奏时,这位南郭先生就混在乐队之中,装模作样,前俯后仰,仿佛吹得十分卖力,其实一点声音也没有。因为造假逼真,居然也享受高薪美食,一混就是多年。后来,齐宣王死了,齐湣王继位,他也喜欢音乐,不过不爱听合奏,只爱听独奏。这样,南郭先生就混不下去了,只得悄悄溜走了。

滥竽充数,常用来比喻社会生活中的以次充好,以滥充真。

滥竽充数为什么可以成立,得逞于一时?恐怕主要有三个条件:主有所好,人多水混,装模作样。这三样,缺一不可。

如果不是主政者有爱听齐奏的偏好,弄虚作假者就不可能混入其中;如果不是因为齐奏者多达300人,一两个作假的,怎么会不被识破;如果作假者不是摇头晃脑,模仿得惟妙惟肖,恐怕也早就露出破绽。也或许,滥竽者早已得到某种默许,被开了“后门”,因为主上只求场面盛大,虚荣一时,管他是真是假,那也说不准的。

唐代张志和在《和渔夫词》中说:“风搅长空浪搅风,鱼龙混杂一川中。”意思是说,风急浪混才可能鱼龙混杂。“水至清则无鱼。”由此联想,若要铲除假货,先要铲除利于造假的环境和条件。如果没了假货的生存土壤,也就没了假货。假货总得依赖杂土而生,仗着混水而长,即使当下有所谓“无土栽培”,那也要有各种各样的营养液予以滋补。斩草须除根,打假须铲土。如果土是优质的,水是清澈的,假货就没了滋生、成长,乃至成气候的可能。就如同后继的那位君王,不喜齐奏,只喜独奏;不喜场面,只喜悦耳,一个个过堂,一个个表演,那就没了作假之土、混杂之水,也就作不得假了。

联想当下,弄虚作假,假冒伪劣,远远并未绝迹。铲除作假之土,远远比铲除假货更为重要。依我体会,铲土至少应该把握五条:(www.xing528.com)

醒神。提高公众的鉴赏能力和鉴别能力,改进公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习惯,增进公众的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应从价格至上转变至品质至上、品味至上;从追求所谓的“价廉物美”提升到“物有所值”、质价齐升;从“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转变到一丝不苟的严谨和尊严。同时,公示正牌正品的防伪标志和鉴别细节,让公众掌控识别标准和辨别方法。

清土。不求表面繁荣,只求一方净土。无论线下还是线上,都要建立市场准入机制和验收机制,逐个查验核实,假冒伪劣者不得入内。无论哪一种展示销售平台,都要设置“照妖镜”,负责“验明正身”;同时提高入市门槛,“非正莫入”。无论哪一种营销模式都应提高清假与查假的职责,设立溯源机制和追责机制;你若不筛假、不除假、不打假,那么,社会和公众就给你应有惩处。

织网。建立广泛而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编织打假的天罗地网,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人民战争。社会监督至少包含四个层面:政府、公众、媒体、同行。从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广泛监督,鼓励并奖励公众举报。决不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犯自由主义错误

重拳。一旦发现造假做假或纵假漏假,必定查明实情,严肃处理。如同眼里容不得半粒砂子那样,区分情况,予以不同惩处。不论名气多大,背景多深,后台多硬,该重罚还得重罚,该严惩还得严惩,不予故息。造成不容假、不作假的大气候大环境。

自律。这是铲除假土的根本。牢固树立“用户至上,诚信为本”的基本理念。若是人人自觉,对社会公众对衣食父母抱有敬畏之心,就不会有假货滋生。自律应该是全面自律,包括行业自律、企业自律和个人自律。个人不自律,由企业管;企业不自律,由行业管;行业不自律,由政府和公众管。由不得你不自律。人人自律,才会有正气抬头,歪风扫地;才会有真正的昌明和繁荣。否则,一切皆是假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