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陈家铺村:保留完整的传统建筑群和生活方式

陈家铺村:保留完整的传统建筑群和生活方式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陈家铺村的村落建筑保持良好的传统格局,传统公共设施利用率高,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整体风貌完整协调。陈家铺村现存传统建筑群及周边环境原貌保存完好,建筑质量良好且分布连片集中,无突出不协调建筑,风貌协调统一,均有原住居民生活使用,传统活态保存良好。陈家铺村仰仗高山的依托,以自然体现出村落的恢宏气势,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回归自然的经典之作,是先民不屈精神的体现。

陈家铺村:保留完整的传统建筑群和生活方式

陈家铺村的村落建筑保持良好的传统格局,传统公共设施利用率高,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整体风貌完整协调。[5]整个村落街巷体系至今保留完整,古民居中有三合院、四合院木板屋等,种类繁多,造型精美,结构合理。村里保留着30多幢清代民国的古民居,建筑布局精巧,构架坚固,风格独特。

两条古驿道穿村而过,漫步在村道上,一条条纹理细密的石板道路将陈家铺村呈网状连接在一起,村道落差在几米甚至几十米不等,没有扶手,也没有围栏,如同挂在悬崖上。村道除了曲折艰险之外,有些坡度极陡,甚至有四五十度的角度,而且台阶非常狭窄,最窄的不足半米,只足一个人侧身而过。村落仍有60%以上的人居住在村内,传统建筑仍在使用中,有“人气”的建筑传统就能较好地被保存,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活态性。

对村落选址、格局有重要影响的历史环境要素及数量

陈家铺村文物古迹分布图

陈家铺村现存最早建筑修建于清代,建筑群集中修建于清代,其中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建筑1处,传统建筑占地面积4.5公顷,占全村建设用地面积80.3%。陈家铺村现存传统建筑群及周边环境原貌保存完好,建筑质量良好且分布连片集中,无突出不协调建筑,风貌协调统一,均有原住居民生活使用,传统活态保存良好。

古民居中有三合院、四合院、木板屋等等,主要由泥土、木板、青砖、石头巧妙地利用地形地貌和岩石结构建成,沿着山崖、山坡一级级向上延伸,一座座石头搭建而起的平台托起房屋,硬生生地在山崖上辟出了一座村落,在视野中展现出一个巨大的建筑立面,形成了壮观的阶梯式村落格局。

红黑色相间的瓦片下压着黄色、深褐色、青色、红色、黑色、青灰色等多种色彩,形成了一个色泽繁富的拼图,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其传统建筑外观朴素大方、形体美观、结构科学,材料和装饰均是就地取材,建筑内部装饰采用了大量的木雕,辅以石雕砖雕以及彩绘,所有建筑的牛腿、雀替、大梁以及门窗隔断都精雕细琢,寓意吉祥丰富,工艺水平很高。地面多由青砖铺设,传统工艺材料大量应用,工艺独特,具有浓厚的山区农耕特色,科研价值、建筑价值和工艺美学价值极高。陈家铺村仰仗高山的依托,以自然体现出村落的恢宏气势,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回归自然的经典之作,是先民不屈精神的体现。(www.xing528.com)

陈家铺村20世纪80年代后建成的房屋仍大量应用传统材料、传统工具和工艺,泥墙外观、土木结构,与传统建筑浑然天成,风格风貌协调不突兀。依托这些传统建筑,村民依然传承着祭祖拜神、祈福、建房上梁、放鞭炮等习俗。

陈家铺村周边环境良好,与村落和谐共生,景色秀丽,可谓步步入景,处处堪画,一派田园风情。村落周围散落着80多棵百年以上古树,其中不乏名木,3棵300多年的红豆杉构成古树群,直径2米左右,要4人伸手才能环抱过来。村中溪流、山涧、深潭、浅滩、激流、幽谷、沟渠,一条条溪涧如同粗细不等的网绳,覆盖了整个陈家铺村,走在村中犹如游在画中。[6]

村落建设结合风水布局,具有浙西南淳朴的山地特色,具有山野大气象,具有朴素大美,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美感,深受都市人热爱,成为摄影休闲养生的乐园。

近年来,随着旅游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回归自然、体验乡村”的旅游概念也被越来越多的游客所了解和接受,发展乡村旅游的市场潜力非常大。陈家铺村依托旖旎秀美的自然风光、淳朴敦厚的田园风情,积极发展以民宿业为主导的乡村旅游,着力打造“崖居山庄,云上人家”的摄影休闲养生品牌。

村落局部

村落局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