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聚氰胺事件与乳品消费转变

三聚氰胺事件与乳品消费转变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8年9月11日,卫生部经调查,高度怀疑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当晚,三鹿集团发布声明,立即召回受污染的700吨奶粉。这就是轰动全国的三聚氰胺事件,这一事件使人们的乳品消费习惯受到影响,大量消费者停止喝牛奶,改喝豆浆。三聚氰胺事件导致消费者不喝牛奶、改喝豆浆的例子,说明消费者可以在类似的产品之间进行比较,寻找消费替代品,这种现象叫认知替代品效应。

三聚氰胺事件与乳品消费转变

2008年9月11日,卫生部经调查,高度怀疑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当晚,三鹿集团发布声明,立即召回受污染的700吨奶粉。随后,在多个品牌的奶粉中检测出三聚氰胺。此前,共有6个婴儿因喝了有毒奶粉死亡,超过30万儿童因此患病。

这就是轰动全国的三聚氰胺事件,这一事件使人们的乳品消费习惯受到影响,大量消费者停止喝牛奶,改喝豆浆。此事过后不久,市场上并不多见的豆浆机出现脱销,豆浆机这个新兴的小家电行业快速发展。统计表明,豆浆机在2007年整体销售额只有20亿元左右,而到2010年,这个行业的销售额已经超过100亿元。

三聚氰胺事件导致消费者不喝牛奶、改喝豆浆的例子,说明消费者可以在类似的产品之间进行比较,寻找消费替代品,这种现象叫认知替代品效应(Perceived Substitute Effect)。(www.xing528.com)

认知替代品效应可以影响消费者的价格参考点,消费者可以在类似的产品之间进行价格比较。我们洗衣服的时候,可以用洗衣粉,也可以用洗衣液。它们之间的价格就会形成竞争,如果洗衣粉卖得很贵,消费者就可能买洗衣液进行替代,反之亦然。不同饮料之间的竞争,也存在认知替代品效应,看起来果汁碳酸饮料和矿泉水不是同一类产品,但实际上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竞争,都在竞争消费者的胃,竞争解渴的需求。

消费者掌握的信息越充分,越能寻找认知替代品。反之,如果消费者对产品信息的了解不多,就难以寻找到认知替代品,对价格就不那么敏感。例如:一个经常去商场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的家庭主妇,对各种产品的信息了解得比较充分,总能找到价格最合算的产品。但是,偶尔去一趟超市的男士,对各类商品的价格就不那么敏感,也不会在各种认知替代品中进行价格比较。同样,与城市里的饭馆相比,旅游景点的饭馆面临的价格压力要小得多,因为旅客对相关情况并不了解。而当地的居民会觉得那些旅游景点的饭馆是“宰客”的地方,因为这些饭馆的价格远远高于其他普通饭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