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培养健康的消费习惯

如何培养健康的消费习惯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础上,消费心理学提出了习惯建立理论,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一种习惯建立过程,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喜好是在重复使用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例如,消费者在购买牙膏、洗发水、肥皂等日常消费品时,往往是一种习惯性购买,有其固定的品牌偏好,而这种偏好就是在长期的购买行为中形成的消费习惯。

如何培养健康的消费习惯

孩子们都很喜欢马戏团的动物表演,那些动物受过精心的训练,显得十分聪明。动物们能够做出各种让人惊讶的动作,它们会骑车、跳绳、打篮球、走钢丝,甚至还会打鼓、弹钢琴……

动物表演的这套训练方法,正是斯金纳发明的。20世纪40年代,两个心理系的研究生玛丽安和凯勒学习了斯金纳的理论和方法后,立刻退学,组建动物行为公司。他们在美国阿肯色州建立了一个智慧动物园,训练了150多种、6000多只动物进行表演,生意火爆持续了几十年。

那么,斯金纳为什么能把动物训练得那么聪明呢?他发现了什么样的秘密呢?

在马戏团的动物表演时,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动物每做完一套动作,训练员就会奖励它一些吃的东西。这背后的秘密就是斯金纳发现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作为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最大的贡献就是对操作性条件反射进行了系统研究。

操作性条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ing),又称为工具性条件反射,是指个体能主动学会我们期望的行为。

斯金纳设计了一种动物实验仪器来研究操作性条件反射,这种仪器就是著名的“斯金纳箱”。箱内放进一只小白鼠,并设置一个杠杆,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小白鼠可以在箱子内自由活动,当它按压杠杆时,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里,小白鼠就能吃到食物。小白鼠慢慢找到了规律,于是不断地按压杠杠,获取食物。

斯金纳把动物做出发应后给予的奖励或惩罚,叫作强化(Reinforce-ment)。斯金纳认为,这种先由动物做出反应,然后再给予强化,从而使其反应概率增加的现象,是一种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与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不同,这种不同在于:

第一,动物可以自由活动,而不是被绑在架子上。

第二,动物的反应不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而是自发的行为。(www.xing528.com)

结合巴甫洛夫的实验,斯金纳把行为分成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这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反应;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发的行为,与外界刺激无关。与此相应,斯金纳把条件反射也分为两类: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是由条件刺激引起反应的过程,写成公式是:S→R(Stimulus→Response)。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首先做某种反应,然后得到强化的过程,写成公式是:R→S(Response→Stimulus)。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特点是,强化刺激既不与反应同时发生,也不先于反应,而是在反应之后提供。有机体必须先做出反应,然后才能得到“报酬”。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实质是通过系统的奖赏来鼓励理想行为。斯金纳曾经在实验中教会鸽子跳舞,教会动物打乒乓球和表演其他活动,证明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存在。

斯金纳认为,虽然人类行为比动物复杂得多,但本质上都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立起来的。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我们可以采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方法,设置奖赏环节,对期待的行为进行塑造。例如,新开张的商店,店主可能会举办酬宾活动,向进店的所有顾客赠送礼物,进行奖赏,以期望他们继续光临并最终进行购物。

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础上,消费心理学提出了习惯建立理论(Habit Building Theory),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一种习惯建立过程,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喜好是在重复使用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消费者购买产品后,如果对产品的使用感觉不错,他可能会再次购买并使用,如果多次的购买和使用给他带来了愉快经历,购买行为和愉快情绪的多次结合,就可能在消费者身上形成固定的行为反应模式,消费习惯也就建立起来,见图9-1。

978-7-111-59080-4-Chapter09-1.jpg

图9-1 消费习惯建立的过程

有了习惯建立理论,我们就能够理解许多现实生活中的消费行为,特别是日常消费品的购买和使用。例如,消费者在购买牙膏、洗发水肥皂等日常消费品时,往往是一种习惯性购买,有其固定的品牌偏好,而这种偏好就是在长期的购买行为中形成的消费习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