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习惯培养法,又称为养成教育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促进孩子的学习,而不良的学习习惯则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究其原因,多是因为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说,良好习惯是孩子今后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主宰其人生,使孩子终身受益的必要条件。可见,培养良好习惯对孩子今后事业成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良好学习习惯主要包括以下九个方面的内容。

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心理学家王极盛在其《做个合格家长——成功家庭教育的秘诀》一书中曾讲过:他在对60多名1999年全国高考状元的访谈中,总结出状元家长家教的“六大秘诀”,其中一大秘诀就是“从小培养孩子好的习惯”。而学习习惯培养法,即家长通过一定的日常行为规范对孩子进行教育和训练,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相对稳定性学习行为的教子方法,则是提高孩子学习效率,保证学习任务顺利完成,使亲子双方终身受益的科学教子方法。习惯培养法,即家长通过一定的日常行为规范,对孩子进行教育和训练,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相对稳定性行为的教子方法。习惯培养法,又称为养成教育法。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孩子的良好习惯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以及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这是每一位家长不可不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有何意义

哲学家培根曾讲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他还讲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是可以主宰孩子的人生,并使其终身受益的一件大事。它对于促进孩子全面健康成长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孩子逐步形成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

孩子的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不是生来就具有的,而是在后天的教育训练中一点一滴地逐步形成的。例如,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孩子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的重要内容。孝敬父母的内容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孩子孝敬父母一靠教育,二靠训练。孩子是在生活实践中逐步养成诸如孝敬父母,恭敬礼让;听从教导,虚心求教;关心父母,热心照顾等良好习惯的。孩子只有在养成孝敬父母的一个个习惯中,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同理,孩子也只有在养成一个个家务劳动习惯中,才能逐步形成吃苦耐劳、勤俭朴素、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等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哲学家费尔巴哈在其《日记》中曾讲过:“习惯——这是德行的秘密。”这是一句至理名言。它对于孩子逐步形成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同样也是适用的。

2.有助亍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和保证其学习任务的完成

孩子能否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关键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促进孩子的学习,而不良的学习习惯则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自幼聪明、脑筋灵活、身体也很好的孩子,可就是学习成绩很差。究其原因,多是因为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共同特点是:上课不能集中精力听讲,下课不能认真进行复习,做作业一边玩一边做,也不好好进行检查。这种不良学习习惯一旦从小养成,想改掉也是非常困难的。

3.有助于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

良好的道德习惯,尤其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劳动习惯,可以使孩子科学饮食,按时睡眠和起床,讲究卫生,少生疾病,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更好地参加各种学习和活动。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与其相反,有些孩子厌食、偏食,晚上看电视迟迟不睡,早晨睡懒觉迟迟不起,家务劳动从来不参加,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天气稍有变化,不是伤风感冒,就是头疼脑热。长此下去,其身体怎么能够得到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呢?

4.有助子为孩子令后事业成功提供重要条件

孩子长大成人后,总有一天要走出家门和校门参加工作的。他们在工作岗位上能否事业成功,也往往与其从小是否养成的习惯息息有关。可以说,良好习惯是孩子今后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主宰其人生,使孩子终身受益的必要条件。197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当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他的回答出乎人们意料:“是在儿童园。”正是在儿童园里,他终身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不是别的,而是家长和老师给他培养的良好习惯。可见,培养良好习惯对孩子今后事业成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孩子良好学力习惯的主要内容

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学习习惯多数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并逐步养成了,在中学阶段则继续坚持、充实、巩固和提高罢了。这些良好学习习惯主要包括以下九个方面的内容。

1.读、写、坐、看姿势的习惯

读,即养成正确的读书姿势习惯。眼睛与书本要保持适当距离,不能躺着看书,不能长时间看书,不能近距离看书,也不能疲劳看书。写,即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习惯。握笔和书写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认真、工整、整洁。坐,即养成正确的听课和玩电脑姿势习惯。坐姿要直,不能脖子往前伸;脚要着地(可在脚下放置小板凳垫脚),不能半空悬吊着;眼睛应与黑板和屏幕平行,不能仰视黑板和屏幕;每隔一段时间要让孩子休息一下。看,即养成正确的看电视习惯。看电视时,务必保持适当距离和高度,一般要在视平线或低于视平线的位置看电视。每天看电视时间要适当。不能边看电视边写作业等。

2.带齐学习用再的习惯

每天上学前,让孩子自己动手,按照课程表的安排和老师的要求,带齐并检查上课用的课本和文具,以及相应的练习册、作业本和彩笔等。上课前,要做好课前各种准备。下课后,要注意把学习用具收拾好。上体育课或参加文体活动特殊需要的用品,如,运动鞋等,要按照老师的要求提前准备好。要让孩子自己准备,防止家长包办代替;让孩子自己检查,防止遗忘丢失。一旦发生携带不全,或遗忘丢失现象,要让孩子承担后果。

3.热爱读书看报的习惯

从小培养孩子对读书看报的浓厚兴趣,对童话故事书、英雄故事书、惊险故事书和通俗科技读物爱不释手,对卡通书、连环画也津津有味。每天翻阅报纸。对于书籍报纸中的重要观点、精辟论述和名言警句,勤于摘记,善于积累。能体验出阅读书刊的乐趣,养成阅读书刊的习惯,并自己借书和购书进行阅读。

4.自主进行学习的习惯

孩子不用家长督促,自觉主动进行学习,独立完成老师留给的家庭作业。他们不是家长、老师逼着“让我们学”,而是自己愿意学、想着学、“我们要学”。他们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有条理地预习、复习、做作业;遇到了难题,自己反复看书、认真思考;对自己的作业,认真进行检查。他们把学习看作是自己的事,并自信能够学好,考出好成绩来。

5.认真专注学习的习惯

课前能充分进行预习,课中能集中精力听讲,课后能认真复习和做作业。能认认真真地按时独立地完成家庭作业。不边玩边做作业,不边吃东西边做作业,不边看电视边做作业,做事专注,精力集中,不学则已,学就学好。

6.爱问善问敢问的习惯

对学习和周围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打破砂锅纹(问)到底”,向家长提出一个又一个“为什么”。在课堂上勤于动脑筋,善问敢问,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自己弄不明白的问题,及时请教家长和老师,或查字典,或自己找书籍寻求答案。正如爱因斯坦所讲过的:“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7.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

孩子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思考,是他们认识事物和获取知识的基本环节和途径,也是他们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家长要鼓励孩子观察思考的行为,保护孩子观察思考的兴趣,教会孩子观察思考的方法,使其逐步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就是说,孩子对周围事物不仅要仔细地去看,而且要认真地去想,还要通过大脑进一步加工,总结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点。这样做,认识事物就可以进一步深化和升华。

8.善于讨论切磋的习惯

古人讲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孩子的学习不仅要学会自学,而且还要学会与家长、与朋友、与同学进行讨论、切磋,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以吸取他人之长处,弥补自己之不足,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

9.讲究学习效率的习惯

孩子上课时能聚精会神地倾听,抓住重点问题倾听,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倾听,课堂吸收率高。课后做作业时,不磨蹭,时间抓得紧;不偷懒,作业质量高。日常生活安排紧凑合理,何时复习功课,何时看课外读物,何时出去玩,何时背数学公式、外语单词,何时看电视,何时上床休息等,安排井然有序,讲究效率,学就认认真真地学,玩就痛痛快快地玩,整块时间充分利用,寸阴片刻也倍加珍惜。

10.具备良好的道德习惯

良好的道德习惯包括: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尊敬师长;为人诚实,不说谎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别人添麻烦;具有责任心和义务感,不应只考虑个人需求,还应考虑别人的需求,并承担行为后果的责任;责己严,待人宽,善于尊重别人,平等待人,与人合作,和睦相处;文明礼貌,团结友爱,乐于助人;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能正确正视自己的不足和短处,合理欣赏和学习他人的优势和长处;爱集体,守纪律;生活朴素,注意节俭;注意环境保护,不做对环境有害的事;勇于同困难作斗争,不向困难低头。

11.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养成正确的读、写、坐习惯握笔姿势正确,眼睛和书本保持适当距离,爱护自己的书籍和文具。(2)养成自己带齐学习用具的习惯自己动手检查学习用具,把学习用具收拾好,充分做好课前准备。(3)养成认真学习的习惯上课集中精力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和写作业,注意速度、质量并重,讲究学习效益。(4)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不用父母督促,自己主动进行学习,独立完成老师留给的作业。(5)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从小对读书产生兴趣,能体验出读书的乐趣,并自己借书、购书进行阅读。(6)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从小具有探究学习的兴趣,喜欢向父母问为什么;自己弄不明白的问题,及时请教父母和老师,或自己找书籍和资料去寻求答案。

12.具备良好的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包括:①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少吃洋快餐,科学吃零食,防止成为“小胖墩”或“豆芽菜”;②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独自上床,按时睡觉,按时起床,保持正确的睡觉姿势,并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③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立习惯:学会自己吃饭、穿衣、洗衣服,自己整理自己的书包等,逐步提高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④养成良好的遵守时间习惯:按时上学、上课、就餐和锻炼身体及生活有规律等。

13.具备良好的卫生习惯(www.xing528.com)

良好卫生习惯包括: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时洗手、洗脸、洗澡。保持衣服整洁。注意眼睛卫生,爱护自己的眼睛。注意牙齿卫生,拥有健康的牙齿。②养成正确的站立姿势、坐立姿势和写字姿势,做好儿童常见病的预防。③养成维护环境卫生习惯,自己不随地吐痰、大小便,不乱扔纸屑果皮,注意维护公共环境卫生。积极参加打扫卫生活动。

14.具备良好的劳动习惯

力所能及地参加一些家务劳动。如,帮助父母洗碗、抹桌子、倒垃圾、购买酱油醋;学会关闭录音机电视机空调;学会查看电表、水表和煤气表;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如植树、打扫积雪、帮助孤寡老人、擦洗栅栏,以及参加校园美化、绿化劳动。通过劳动,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劳动技能。

15.具备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坚持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认真上好体育课、做好广播操,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种体育锻炼和竞赛活动。

(三)如何具体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细致的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良好习惯是家长教育训练出来的,是家庭环境氛围熏陶出来的,是孩子模仿出来的,也是家长示范和表率感化出来的。

1.善于运用日常行为规范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中国历来就有制定家训、家规的传统。如,明末清初的《朱柏庐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就涉及了勤俭持家、待入接物和治家修身等诸多方面的日常行为规范,对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起到了积极作用。又如,我们国古代的蒙学名篇《三字经》《女儿经》和《弟子规》,提出了许多日常行为规范,对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教育部于2004年3月颁布了《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对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基本内容做出了科学规范。2004年9月至12月,北京市妇联等单位在北京共同开展了“家庭文明习惯”短句征集活动。许多家庭还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成文的和不成文的家训、家规等。家长要善于运用上述这些日常行为规范,对孩子进行生动活泼的教育,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

2.善于抓住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人们经常讲,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要从早抓起,从娃娃抓起。为什么?就因为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关键期。许多学者专家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认为3~12岁,即学龄前阶段和小学阶段是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最佳年龄阶段。[2]在这个阶段中,孩子认识事物逐步深入,活动范围逐渐扩大,求知长能的欲望非常强烈,各种习惯正在形成但尚未定型,极易接受家长的教诲和训练。此时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往往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务必从早抓起,从娃娃抓起,切莫错过了孩子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3.从一点一滴抓起,进行良好习惯的严格训练

孩子的良好习惯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它体现在一个个日常生活、学习和活动的小事上。比如,“早睡早起”“饭前便后要洗手”“写不完作业不能出去玩”、“对人要有礼貌”等,都非常具体,可操作性也很强。良好习惯的培养不仅要靠教育,而更重要的是靠训练,靠实践,靠养成。一是从一个个小事抓起进行严格训练。一遍不行,再来一遍,甚至重复多遍,直到养成良好习惯为止。二是从一个个“第一次”抓起进行严格训练。孩子的一个个习惯培养,无一不是从第一次开始的。第一次做好了,就开了一个好头,再有第二次、第三次,重复若干次,就形成了良好习惯。如,上学后第一次做家庭作业,家长就要明确告诉孩子“写不完作业不能出去玩”,并监督孩子这样做。以后坚持若干次,就形成了习惯。如果孩子贪玩,非要先玩后做,家长又一次次地迁就退让,这个第一次就没有开好头,第二次、第三次也做不到,良好习惯也就很难形成。三是对孩子的行为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无论是肯定评价,还是否定评价,都是行为习惯的一种导向,是要孩子明确何种行为是正确的、何种行为是错误的。只有导向正确了,才能使孩子从小养成一个个的良好习惯。四是对孩子的不良习惯要勇于进行纠正和限制。如,“饭前便后要洗手”,孩子没有做到,家长就要求他必须做到。总之,只有从一点一滴做起,进行严格训练,才能培养出孩子的良好习惯。

4.善于给孩子提供良好习惯的示范和表率

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问题上,家长的示范和表率起着关键性作用。年幼孩子的行为习惯,一般来说都是在模仿、学习家长行为习惯中逐步养成的。家长的行为习惯,是一种无声的命令,也是一种行为示范。孩子在无意识状态下就不知不觉地被熏陶出一些行为习惯,而且,不同的家风熏陶出不同的行为习惯。据报道:王根同学之所以荣获全国青少年最高奖励——“宋庆龄奖学金”,其名字被刻在“中国少年榜”上,与其父母的示范和表率作用息息相关。他的父亲是一个大型企业的董事长,其热爱事业、尊重同事的做法,潜移默化地教育了王根。其母亲是哈尔滨市卫生学校副校长,尽管事业的担子很重,但对家庭生活也是尽职尽责,凡要求孩子做到的事,自己首先做到,从而为王根树立了榜样。[3]但由于年幼孩子知识缺少,经历短浅,缺乏是非辨别能力,所以,他们往往是未曾理解消化就机械地进行模仿、学习。家长的良好行为习惯,孩子要模仿、学习;而其不良的行为习惯,他们也跟着模仿、学习。豆豆的爸爸没有睡懒觉的习惯,而其妈妈喜欢睡懒觉,平时的言谈中也经常流露出对双休日睡懒觉的盼望和回味。在这种情绪感染下,豆豆也从小养成了懒床的习惯。因此,家长务必提高自身素质,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真正为孩子提供良好习惯的示范和表率。

(四)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使亲子双方终身受益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不同于老师,不可能像老师那样天天给自己的孩子上课。然而,家长却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一滴一滴地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这是一种省时、省力且讲究效率的教子方法,也是一种使亲子双方终身受益的教子方法。

1.抓住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进行培养

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是生来就具有的,而是在后天教育培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孩子的学习习惯,从广义上说,从婴儿童时期就开始了,它主要是在家庭中培养的。但是,这一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却是在小学期,尤其是小学l~3年级是孩子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最为重要时期。它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双重教育培养下逐步形成的。而家长在这里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在校学习时能按老师的要求办,但一回到家,思想放松了,要求降低了,学习变样了,一些好的学习习惯也无影无踪了。所以,家长要抓住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期,紧密配合学校老师,做好培养工作。可以说,抓住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进行培养,可以事半功倍、效率极高;错过了这一关键期进行培养,则事倍功半、效率极低。

2.它有助于提离孩子的学习效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同一所中小学、同一个班级,且智商大体相同的孩子中,学习效率却大不相同。有些孩子上课能集中精力听讲,下课能按时复习和完成作业,课余时间能大量阅读书籍报刊,积极参加各种有益活动,考试时成绩一般都稳定在优良水平。而另一些孩子则上课爱说话、做小动作,下课后边玩边做作业,非得家长多次督促检查才能勉强完成。他们极少参加课外活动,但一到考试就错题百出,常常出现多门功课不及格现象。其原因何在?是智商原因吗?不是。是身体原因吗?也不是。原因就在于这些孩子从年幼时养没养成良好的上课倾听、专注学习、认真复习和按时做作业等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则学习效率高,没有养成则学习效率低。可见,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对其提高学习效益是非常有益的。

3.创建一个有利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家庭环境氛围

为孩子开辟一个“学习角”,有条件的家庭可专门布置一个学习、娱乐兼卧室的具有浓厚学习氛围的房间,房间内有桌子、椅子、文具盒、衣服架、图书柜和玩具柜等。当孩子做作业时,桌面上应备齐所需学习用品和材料,零食、玩具和课外图书等统统拿走,家长的娱乐活动应暂时停止,外界的各种干扰应尽量控制。家长也不宜边在桌边干活边监督孩子做作业,以便减少各种干扰,使孩子能在一个安静环境中集中精力干自己的事。又如,孩子每天在家复习功课、做作业、阅读、看电视和玩电脑的时间应相对固定下来,每次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当孩子提前完成作业时,家长也不宜l临时增加孩子的作业量。再如,为孩子购买必要的图书资料,订阅有关的报纸刊物,购置所需的学习用品,或带领孩子逛书店等。另外,还要安排好孩子的休息,保证其有充足的睡眠等。

4.它有助于促进孩子身心得以全面健康发展

良好学习习惯是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家长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抑制和消除不良学习习惯。如果孩子良好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则直接影响其身心得以全面健康发展。据2005年《全国防盲指导组给少年儿童的一封信》中讲:“根据卫生部、教育部的联合调查,全国小学生的近视率为13.35%;初中生的近视率为37.44%;高中生的近视率为61.5%。”这种令人深感担忧的状况,可以说与孩子从小养成的不良读写姿势和看电视、玩电脑以及玩游戏机习惯有着直接的联系。据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心理.门诊副主任医师柏晓利介绍,近年来在该医院心理门诊就诊的中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压力大;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心理烦躁不安;适应能力差;情绪忽高忽低极不稳定和心理不平衡等。其中,学习压力感是当前中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障碍问题。[4]这些心理问题又多与他们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有着直接的联系。

5.它有助于孩子终身进行学习

21世纪的人才仅仅靠在校努力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终身自觉进行学习,不断进行知识“充电”和更新。而良好学习习惯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孩子终身自觉进行学习,不断补充继续前进的“燃料”和“动力”。正如北京市《一百五十名教育专家给中小学生家长的五点建议》中所指出的:“我们正生活在信息时代,人类知识生产的速度之快超乎我们的想像。当我们自己正在了解和尝试终身学习理念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用这个理念去认识和指导我们子女的学习生活呢?”当然是应该的。其途径就是着力培养孩子们的良好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6.它也有助于家长省时、省力而又省心地成功教育孩子

当代的中国家长,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操心、最舍得投资、最舍得出力的家长,既费时、费力而又费心,但不少家长却收效甚微,甚至教育出的子女不仅未获得成功,反而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其原因何在?其中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从小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实践证明,教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一种省时省力而又省心,且极易获得成功的一种科学教子方法,也是一种高超的教子艺术。谁掌握了这一方法与艺术,谁就在教子实践中掌握了教育的主动权。

7.按照三个阶段具体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林格在其主编的《稳步提高学习成绩》一书中,曾将习惯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约束阶段,即确定了习惯养成目标以后,刻意修正和约束。这个阶段通常为一至两周。第二阶段是适应阶段,即有意识地进行坚持、适应。这个阶段通常为四至五周。第三阶段是自然阶段,即将适应变为一个人的自觉行为,习惯就基本形成了。这个阶段通常为3~4个月。家长应以此三个阶段来设置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实施步骤。如,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带齐学习用具”等,在操作上要细化为几条具体要求,使孩子一听就能明白。同一时间内培养的学习习惯要有重点,不易过多。在约束阶段,要敢于刻意修正和约束,严格指导,从一开始就立下好的规矩。另外,在适应阶段和自然阶段,要不断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和矫正,对于良好学习习惯要及时表扬、鼓励,对于不良学习习惯要敢于矫正、批评。总之,要分阶段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8.按照一致性的原则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问题上,有些家庭常常出现诸多不一致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父母的要求与爷爷、奶奶以及姥爷、姥姥的要求不一致;丈夫与妻子的要求不一致;另外,孩子自身的言论与行动有时也不一致。就每一个家庭而言,这种不一致又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情况来。所以,要遵循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一致性原则,统一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家长之间的认识,采取一致的培养目标和行动步骤,齐心协力地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9.采取多种措施纠正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孩子不同程度地养成了一些不良学习习惯。主要表现为:逃学、厌学、写作业马虎、磨蹭、不专心和痴迷于网上聊天、游戏的习惯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客观上的原因;既有孩子的原因,也有家长的原因。家长要采取多种措施,如,激发学习兴趣,进行心理疏导,教会学习方法,提高责任意识等,逐步克服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使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10.家长还要给孩子树立良好学习习惯的榜样

这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有效途径,也是高超的教子方法与艺术。正如美国的罗伯特·瓦伦文所讲过的:“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给孩子做出好榜样,让孩子向你看齐,只要你能够在行为举止方面给孩子做个好榜样,他们迟早会效仿你的。”[5]心理学家王极盛在其所著《做个合格家长——成功家庭教育的秘诀》一书中,曾总结出高考状元家长家教的六大秘诀,其中一大秘诀就是“父母的表率作用”。在他看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格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最富有教育意义,人格最富有教育的“魅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