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时间和品种:如何选择正确的水稻?

时间和品种:如何选择正确的水稻?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双峰县1956年与青森5号同时引进的晚粳1059、银坊、松场261、老来青等品种试种表现较好,第二年扩大示范面积。1958年全县种植的松场261亩产400~450公斤,老来青亩产300~350公斤,而晚籼红米冬粘为亩产175~200公斤。1960年全县计划双季晚稻21462公顷,晚粳占49.61%,本地白米冬粘占0.35%,红米冬粘占18.1%;晚粳面积迅速扩大,进入鼎盛期。双峰县农业局1964年栽培的晚稻品种中没有晚粳品种。

时间和品种:如何选择正确的水稻?

1.晚粳的兴起。1955年湖南省从江西引进松场261及韭菜青等晚粳良种,首先在大通农场示范。1956年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双季晚粳一般亩产150公斤,比晚籼增产50~100公斤。双峰县1956年与青森5号同时引进的晚粳1059(社员喜称“一天一壶酒”)、银坊、松场261、老来青等品种试种表现较好,第二年扩大示范面积。1958年全县种植的松场261亩产400~450公斤,老来青亩产300~350公斤,而晚籼红米冬粘为亩产175~200公斤。县农科所种植19.3公顷晚稻,其中晚粳3.2公顷,平均亩产375.5公斤,比籼稻增产40%;粳稻有松场261、老来青、红须粳、10509霜打青、有芒小种、铁谷早粳、新太湖青、红毛火种等九个品种。1960年全县计划双季晚稻21462公顷,晚粳占49.61%,本地白米冬粘占0.35%,红米冬粘占18.1%;晚粳面积迅速扩大,进入鼎盛期。

2.晚粳退出、晚籼回潮。1960年全省双季晚粳面积尽管扩大到56.23万公顷,但“大跃进”带来大倒退,酿成大饥荒,这一年晚粳减产,晚籼更低,全省双季晚稻每亩仅产59.5公斤。原邵阳专区14县市1960、1961、1962三年的晚稻每亩产量依次为59、73、68公斤,双峰县三年晚稻单产依次为61、67、86公斤,全国粮食形势严峻,退到1951年的水平。通过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政策,在农村实行“三自一包”“联产计酬”以及超产“吃尾巴”、大包干等多种经营形式,将自留地退还农民,有的还划给“口粮田”,这成了社员的“活命地”“救命田”。种植计划相对自由,于是社员选择需肥、劳力都较少的老品种,如红米冬粘、白米冬粘等,以及浙场九号、油粘等晚籼品种。粳稻脱粒难,需肥较多,虽米质佳,但胀性差,吃得多而被放弃。双峰县农业局1964年栽培的晚稻品种中没有晚粳品种。(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