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健康预防,构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健康预防,构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石门县通过基础建设提质工程,打造医联体,积极引进和培养医疗人才,解决“看不到病”的难题。石门县脱贫攻坚以来,累计投入8.13亿元用于医疗机构设施设备建设,新改扩建业务用房近5万多平方米,用以改善贫困人口就医条件。石门县不断推进村卫生室建设,对于验收合格的,由县财政以奖代补。截至2018年,石门县已实现了每个村都有一个卫生室和医务人员的目标。

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健康预防,构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专门到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卫生院了解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村民看病就医情况,询问村民看病方便不方便,并指出,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均等化愿望十分迫切。像大城市的一些大医院,始终处于“战时状态”,人满为患,要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3]大城市的一些大医院之所以“始终处于‘战时状态’,人满为患”,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发展不均衡,城乡差距大。农村人口由于无法在居住地获得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而只能长途奔波去大城市的一些大医院,继而出现大城市的一些大医院“始终处于‘战时状态’,人满为患”的现象。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对于贫困地区的贫困群体而言,不仅仅要“看得起病”,还需要“看得到病”,“看得到病”是“看得起病”和“看得好病”的重要保障条件。这个重要的保障条件就是要有相应的医疗设施和医疗人才。石门县通过基础建设提质工程,打造医联体,积极引进和培养医疗人才,解决“看不到病”的难题。

1.实施基础建设提质工程

破除健康扶贫“拦路虎”,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要有地方看病,石门县党委和政府决策层将这个问题看得准、抓得实。石门县脱贫攻坚以来,累计投入8.13亿元用于医疗机构设施设备建设,新改扩建业务用房近5万多平方米,用以改善贫困人口就医条件。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分别建成三级综合医院、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其中,石门县人民医院获评“湖南省医疗服务价格和成本监测与研究网络先进单位”、成为中国卒中学会和中国卒中中心联盟“卒中中心”,石门县红十字会医院荣升二级医疗机构、获评首届湖南省群众最信赖的医院,县妇幼保健院获评全国妇幼健康服务先进集体,县疾控中心获评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集体、湖南省县级甲等疾控中心。石门县要求每个乡镇创建一所标准化的乡镇卫生院。石门县蒙泉镇、夹山镇、易家渡镇、新铺镇、白云镇、所街乡6所乡镇卫生院被国家卫计委授予“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石门县不断推进村卫生室建设,对于验收合格的,由县财政以奖代补。村卫生室的建成解决了部分村无村卫生室的问题,通过调剂、返聘、选派、招聘等方式,解决了46个村无村医的问题。截至2018年,石门县已实现了每个村都有一个卫生室和医务人员的目标。

2.实施医联体建设提速工程

为进一步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带动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协同发展,石门县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和乡镇卫生院医疗设施设备的建设,建立远程医疗协作远程会诊系统,让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城市三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据统计,石门县转诊率靠前的5种疾病分别是恶性肿瘤、血液病、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严重外伤。为有效降低转诊率,通过“内引外联”“大手牵小手”,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县人民医院建立“石门县胸痛中心”、卒中中心、远程会诊中心,与15家乡镇卫生院组建了胸痛专科联盟,与全国多家知名医院建立了远程协作关系。县中医医院与9家乡镇卫生院建立了医联体,与湘雅三医院签订医联体框架协议,县红十字会医院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签订医联体框架协议,县妇幼保健与湖南省妇幼保健院签订双向转诊协议。(www.xing528.com)

3.实施卫技人才提升工程

有医生为病人看病是破除健康扶贫“拦路虎”的关键,石门县对此谋划长远,从源头出发构建面向基层的医疗人才培养体系,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工作力度。与引进医疗人才相比,本土人才更能扎得下、留得住。石门县积极从当地乡镇招收本土生源,争取湖南省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类本科学生项目和专科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招生计划数,认真组织推荐和考核选拔工作,定期跟踪学生在校情况,保证教育培养质量。脱贫攻坚以来,石门县培养农村免费定向医学本科生39人、专科生24名、本土化乡村医生(中专)87人,招聘基层卫生专业人员187名。

石门县不仅注重培养本土人才,充实基层医疗人才队伍,还加大对基层医疗服务人员培养和技术培训力度,提升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以更好地满足基层民众的医疗服务需求。一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把专业医生请到基层来,一边为患者诊治疾病,一边进行教学、示范;同时把基层医疗服务人员“送出去”进行集中培训,将先进的治疗理念和技术带回基层,累计开展各种业务技能培训28次,培训人员达1200人次。借鉴对口援建“传帮带”工程,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知识、帮机构、带徒弟,为贫困地区打造一支愿承担、有能力、可支撑的本土人才队伍。二是实施转岗培训。石门县实施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助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让每个乡镇卫生院拥有2名及以上全科医生。

除此之外,为了真正让基层医疗人才留得下、稳得住,石门县不断改善基层医疗服务人员的工作环境,让基层医疗服务人员能够安心工作;不断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政策,提高基层医疗服务人员的收入待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偿,根据核定的任务量和考核结果将经费拨付给基层医疗服务人员,对在山区工作的技术人员,无论是正式员工还是新聘员工,实行同工同酬,同等享受全科医生专项补助、武陵山片区农村卫生专业人才津贴、乡镇工作人员补贴等优惠政策,针对服务人口1000人以下、原来没有乡村医生的贫困村卫生室,县财政每年拨付一定资金用于乡村医生生活补助,使其“稳得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