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辽宁新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研究成果

辽宁新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现代通讯网络的作用,建立统一、有效、向全社会开放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信息传播系统。把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作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提高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从而提高有限的农业科研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辽宁新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研究成果

三、完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我国当前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率不高,针对这一现状,亟须遵循面向产业化、模式多元化、服务专业化、组织网络化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探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农村科技服务有效机制,推动科技进村入户,着力构建多元化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引导农村现代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营造良好环境。

第一,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工程。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现代通讯网络的作用,建立统一、有效、向全社会开放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信息传播系统。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电视广播频道、互联网站、专业服务热线电话和各类信息报道,因时因地因需地常年提供公益性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通过直接的面对面互动、信件互动等,使科研人员更多地了解农民的实际需要,促进农业科研选题更加符合农村的实际需求。农民可以了解农业科研的最新动态及不同科研结构的研究特长,从而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互动单位和最需要的新技术,可以随时获取信息帮助及诉求渠道。把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作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提高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从而提高有限的农业科研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果。(www.xing528.com)

第二,完善并深化农村科技培训工程。近年来,我国政府有关部门相继实施了绿色证书培训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星火科技培训专项行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为农村培养了一批创业致富的能人。但各地培训工作进展不一,培训工作针对性不强受训人数占农村劳动力的比例较低。因此,各级政府要多层次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把提高农技人员的素质作为农业科技推广的突破口。同时必须重视和加强基层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为基层科技人员提供进修、培训、外出考察的学习机会,给他们不断“充电”,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第三,实施农村科技特派员工程。当前我国农民总体素质比较低,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仍属于体力型和传统经验型农民。尤其是科技素质偏低,一年之内接受过一次科技培训的农民不足1/3,接受过3次以上的技术培训的农民不足3%(11),还不能很好地掌握现代生产技术。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应统一部署,举全社会之力实施农村科技特派员工程。即从政府的农业单位、国办涉农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职工中遴选一批相当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按照专业搭配的原则,组建由数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科技支农小组,分期分批下派到经过遴选急需科技支持的农村支农,通过“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农户”的技术推广模式,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的入户面授、现场讲解、示范指导、集中培训等形式,面对面教,手把手传,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让农民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先进的种养实用技术。通过加强支农业绩考核工作,实施支农业绩与支农人员职务、级别、工资晋升挂钩,充分调动支农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为科技支农、科技传播提供长效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