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辽宁新农村科技支撑能力体系研究成果

辽宁新农村科技支撑能力体系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加大引进创新力度,培育高产优质农业新品种“十一五”期间,辽宁省累计引进农作物种质资源6000余份、配制新组合2000份、利用常规育种与生物育种相结合的方式选育玉米优良自交品系127份,选育玉米、水稻、大豆等农作物新品种190个,新品种推广面积累计3亿亩使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保持95%以上。

辽宁新农村科技支撑能力体系研究成果

二、加大引进创新力度,培育高产优质农业新品种

十一五”期间,辽宁省累计引进农作物种质资源6000余份、配制新组合2000份、利用常规育种与生物育种相结合的方式选育玉米优良自交品系127份,选育玉米、水稻大豆等农作物新品种190个,新品种推广面积累计3亿亩使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保持95%以上。

玉米新品种“辽单565、丹玉39、东单80”等具有品质优良、增产效果明显抗病抗逆性强的特点,很受农民青睐,品种推广面积占全省种植面积的75%。其中“辽单565”在辽、吉、黑,河南、河北、山东等十几个省迅速推广,亩产量平均增加50公斤,被命名为科技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及农业部“科技入户工程”项目重点推广品种之一。

“沈农265”、“千重浪2号”、“辽星1号”、“盐丰47”等水稻新品种经农业部专家验收,万亩片平均亩产均达到700公斤以上。“辽优5218、辽优2006”等超级杂交稻经在辽宁省东南沿海稻区大面积推广应用,表现出抗病力强、增产幅度大等优势。其中“辽星1号”于2005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2007年通过农业部超级稻认定、2008年被农业部列为全国主推品种。2007年“辽星”牌水稻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这是我省第一个获此殊荣的水稻种子品牌。“十一五”期间“辽星1号”推广面积累计达1200万亩,获经济效益14亿元。

“十一五”期间累计引进国内外高油、高蛋白、高油亚比材料和特种花生新品种(系)89个,育成花生新品种6个。其中“锦花8号”、“锦花9号”产量比白沙1016花生增产10%—15%,籽粒桃圆形,外形美观,符合外贸出口标准,亩产在200—300公斤,很受群众欢迎。“阜花14号、阜花15号”现已在辽西北及吉林双辽地区示范推广,比当地平均亩产水平增产35.2公斤。培育出2个抗氧化出口专用型花生新品种,同时建立了抗氧化花生在辽宁省的栽培技术体系,在锦州地区建立2万亩花生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项目区花生平均亩产达215.5公斤,比非项目区增产27.8公斤。

选育林木畜牧、水产等新品种40个,丰富了我省种业市场,提升了种业品质,为农业的健康高效及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由大连水产学院、省海洋水产科学院联合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刺参、海胆高产抗逆品种的培育”项目,获得国家经费350万元。目前,已培育出生长速度快、抗低盐的刺参新品系2个及1个扇贝新品系“象牙白”,培育新品种刺参苗种7000多万头,示范养殖面积达7200亩,培育海胆优良苗种2000多万头。2009年辽宁省绒山羊育种中心联合中科院生态所、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常年长绒型辽宁绒山羊新品系选育扩繁及产业化示范”项目,获得科技部专项资金1907万元。(www.xing528.com)

由辽宁省农科院牵头的国家粮丰工程项目“东北平原南部(辽宁)春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中,通过对玉米缩距增密栽培技术、双株定向栽培与机械化配套技术、增密防早衰技术、抗旱节水技术、保护性耕作及机械化耕作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等的研究与集成,建立了辽南湿润区玉米高光效、辽西干旱区玉米水分高效利用、辽北半湿润区玉米增密防早衰高产技术集成与示模式。“十一五”期间在全省内累计建立核心区、示范区4800万亩,技术辐射积基本覆盖辽宁省玉米主产区。2009年落实超高产田169亩,其中138亩达吨产,建平县50亩超高产田块最高亩产达1157.16公斤。

通过对水稻减氮增效丰产技术、化控技术在水稻上的应用、旱种湿管栽技术、主要病虫害安全高效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建立了辽宁东南沿海、河平原三角洲、辽宁中部和辽北四大稻区的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集成模式技术辐射面积590万亩,2009年有330亩超高产示范田平均亩产达832公斤。

针对我省大豆生产目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确立了辽宁南部、中北部地及辽西半干旱区保苗高产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模式,在品种选择与布局、良良法配套、病虫草害防治、科学施肥、机械化保护耕作等方面,将各项技术因制宜地集成并应用于示范区的大豆生产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十五”期间累计建立大豆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田11处,合计示范面积6201亩,平产量达到216.6公斤/亩。项目示范区加辐射区累计200万亩,平均每亩增22公斤,增加大豆4400万公斤,增加经济效益1.6亿元。2009年在锦州建立大豆超高产示范田亩产达到294.5公斤。

通过农业新品种的应用推广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集成与示范,实现了种良法的配套,为我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