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辽宁新农村建设科技支撑能力体系:历史背景与成果

辽宁新农村建设科技支撑能力体系:历史背景与成果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技部与财政部协商,支撑计划的预算额度已接近“863”计划的投资预算。2007年2月9日,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在北京召开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启动实施大会,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全面实施作了进一步的动员和部署。

辽宁新农村建设科技支撑能力体系:历史背景与成果

一、科技支撑形成的历史背景

为了适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是重点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的国家科技计划。支撑计划主要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的任务,以重大公益技术及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为重点,结合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装备开发,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解决涉及全局性、跨行业、跨地区的重大技术问题,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技术,突破瓶颈制约,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在原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的基础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从立项、运行机制到管理等方面进行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原有的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是国家的指令性计划,是我国综合性国家科技计划从无到有的重要标志,成为我国科技计划体系发展的里程碑。该计划自1983年开始实施以来,在科技促进农业发展、传统工业的技术更新、重大装备的研制、新兴领域的开拓以及生态环境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等方面都取得重大进展,解决了一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难度较大的科学技术问题,对我国主要产业的技术发展和结构调整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同时造就了大批科技人才,增强了科研能力和技术基础,使我国科技工作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然而,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作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最为紧密的科技计划,多年来为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投入增长缓慢,导致对关系社会发展的重大公益技术支持不够,在支持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装备研制等方面显得薄弱,其有效作用的发挥已受到相当程度的制约。

进入21世纪,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提出和实施,国家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和部署,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已迫在眉睫。《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了未来15年我国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明确了科技支撑发展的重要思想,突出了科技支撑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原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基础上设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进一步加大对重大公益技术及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支持,全面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举措。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是在攻关计划的基础上设立的,本着继承与发展的原则,在“十一五”期间,支撑计划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为指导,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对于“十五”攻关计划,将计划发展的领域从8个调整增加到11个,其中重点加强对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公共安全、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等公益行业领域的支持,重点突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引进消化吸收中亟须解决的技术问题攻关。为解决“十五”攻关计划实施中反映出的问题,实现科技的支撑作用,支撑计划将大幅增加投入,提高对项目、课题的经费支持强度。科技部财政部协商,支撑计划的预算额度已接近“863”计划的投资预算。支撑计划项目的遴选注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科技部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优先主题,结合重大需求、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装备研制或引进消化吸收需要,广泛咨询和听取专家意见,按照轻重缓急确定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而非像过去那样实行部门推荐制。应用及产业化项目的立项将充分听取企业意见。

在支撑计划的运行机制上,与过去攻关计划明显不同的是,科技部和财政部将根据任务的不同性质采取不同的支持方式和实施机制。对于具有明确产品导向和产业化的项目,由有条件的企业牵头,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实施机制,积极引入和采用贷款贴息、风险投资、偿还性资助等多种投融资方式,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引导和支持,鼓励吸引社会资金,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体系。

在支撑计划的管理方面,将充分发挥部门、地方的作用,加强目标和过程管理,强化绩效考核,建立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机制;完善统筹协调,实行明确责权、公正透明、运转高效的运行管理体制。项目“一站式”网上申报,并建立技术预测机制和网上公告、公示制度,在确保国家秘密安全的前提下,公开项目管理相关信息,增加透明度。项目组织单位系统外的单位,承担项目的任务经费比例应不低于40%。(www.xing528.com)

与此同时,支撑计划将建立管理决策、实施、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新机制。计划主管部门侧重于计划目标的决策,对计划实施效果负责;项目组织单位负责项目组织及过程管理,对项目目标实现负责;课题承担单位具体承担课题任务,对课题任务完成负责。

此外,支撑计划将开展中介评估及项目监理,推行第三方独立评估制度,加强专业监督、第三方监督,形成专业监督和日常监督相结合的机制。对计划项目目标完成不力或管理不善者追究相应责任。所有这些措施在过去的攻关计划中都不曾有过。

2007年2月9日,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在北京召开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启动实施大会,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全面实施作了进一步的动员和部署。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而新设立的一项国家科技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主要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的任务,以重大公益技术及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为重点,结合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装备开发,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解决涉及战略性、全局性、紧迫性、实用性的重大技术问题,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技术,突破瓶颈制约,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酝酿、设计和前期准备已有近两年时间,紧紧围绕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的任务,编制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广泛征求了行业、地方、企业等重大科技需求,目前在能源、资源、环境、农业、制造业、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等11个领域确定了147个首批启动项目,安排国拨经费73.5亿元,将带动企业、地方、部门等全社会投入近3倍。在项目的安排上,重点加强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突出能源、资源与环境领域的技术创新;二是按照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三是把获取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强化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创新能力;四是加强了人口与健康、公共安全等社会发展领域的公益性技术研究开发,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科技支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在组织实施中,坚持需求牵引、突出重点、统筹协调、规范管理的基本原则,积极探索组织管理运行机制的创新,充分发挥部门、地方在项目组织管理中的作用,发挥专家在决策中的咨询作用,突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促进产学研结合的项目实施机制,进一步提高管理的公正和公开,确保“十一五”支撑计划的顺利实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