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和选拔接班人?

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和选拔接班人?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了培养千万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总结了历史经验,重新提出了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战略思想,并使这一思想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成为党的组织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和选拔接班人?

毛泽东历来重视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锻炼干部,他把社会实践称为“社会大学”,看作是干部学习的“大课堂”,称赞人民群众是最好的“老师”。他深刻地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没有进学校机会的人仍然可以学习战争,就是从战争中学习。革命战争是民众的事,常常不是先学好了再干,而是干起来了再学习。”我们正是由于坚持了这一正确培养干部的方法,才得以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治党治军的骨干。

毛泽东还强调要把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接班人当作我党的一项战略任务。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了培养千万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问题。他提出,“接班人的标准:一是他们必须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二是他们必须全心全意为中国和世界的绝大多数人服务;三是必须能够团结大多数人一道工作;四是必须是党的民主集中制模范执行者;五是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富于自我批评精神,勇于承认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毛泽东也曾对这五条标准做过具体解释,他指出:“这五条标准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第一条是理想也是方向;第二条是目的,到底为谁服务,这是主要的,这一条学好了什么都能办;三、四、五条是方法问题。要团结多数人,要搞民主集中制,不能一人说了算,要有自我批评,要谦虚谨慎。”从中可以看出在培养接班人的方法上,毛泽东强调在群众斗争中锻炼,在大风大浪中成长。他关注的是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世界观的改造,阶级观点、群众观点和劳动观点的确立等,却忽视了对革命接班人科学文化和专业知识的培养。这样,毛泽东在理论上提出了培养革命接班人的正确命题,但在实践中却导致了错误的结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总结了历史经验,重新提出了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战略思想,并使这一思想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成为党的组织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始以后,邓小平同志最关心、讲得最多的问题之一,也是选拔干部和培养接班人的问题。1979年7月,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强调说:“解决组织路线问题,最大的问题,也是最难、最迫切的问题,是选好接班人。”[12]同年11月,邓小平又在《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报告中指出:“现在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不是四个现代化的路线方针对不对,而是缺少一大批实现这个路线、方针的人才。道理很简单,任何事是人干的,没有大批的人才,我们的事业就不可能成功。”[13]他再次强调:“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认真选好接班人,这是一个战略问题,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问题。”[14]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正确的政治路线实行就无法保证,我们向党和人民交不了账”。[15]他对正在领导岗位上的老干部提出:“老同志现在的责任很多,第一位的责任是什么?就是要认真选好接班人。选择合格,选得好,我们就交了账了,这一辈子的事就差不多了。其他日常工作是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第五位、第六位的事情。第一位的事情是要选择好接班人。”[16]邓小平还殷切向老干部说,我们相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实现“四化”的新长征路上,大家“一定会认真选拔、培养好接班人,逐步做好交接班工作,完成自己的光荣使命”[17]。党的十四大通过的党章充分反映了邓小平关于培养接班人的一贯思想,明确提出“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班子建设选拔使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政绩突出、群众信任的干部,培养和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从组织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落实”[18]

坚持改革开放路线是新时期选拔干部的根本条件。能否坚持改革开放反映了一个干部的立场、观点,反映了政治上是否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是新形势下干部“德”的具体体现,“政绩的大小”是选拔干部的基本条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也是检验干部德才的标准,而政绩是干部工作实践的成果,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存在,是得到社会公认的条件。一个干部的政治素质、工作态度以及性格特征等属于主观因素,比较难以准确地量化评估,政绩是干部主观因素通过实践的环节反映出来的外在特征。政绩的大小,不仅体现了干部才能的高低,而且能够正确全面地衡量一个干部的基本素质,被人民公认是选拔干部的社会条件。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评价干部优劣、好坏的主体。干部在实施领导的过程中,面对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因此,选拔使用干部必须贯彻好群众路线

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毛泽东关于干部“德才兼备”原则、“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培养和选拔接班人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的战略问题的高度赋予了时代内容,使之更加丰富深刻,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这是在坚持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的结果,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产物。干部队伍建设要始终坚持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方向。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从来都是与党的政治路线联系在一起,并为之提供组织保证的;在干部培养上要高度重视干部素质的提高,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帮助他们练好“内功”;在干部的选拔使用上要坚持公道正派,任人唯贤的作风;在干部管理上既要严格又要关心爱护,努力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只有按照德才兼备标准大胆选拔和使用干部,做到选贤任能,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才能使党的干部在各自的岗位上有用武之地,充分发挥其作用;也才能确保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里,才能真正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引领中华民族腾飞的新的历史使命。

原载于《理论导刊》2005年第4期,有删改。

【注释】

[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26页。

[2]《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26页。

[3]《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471页。

[4]《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2页。

[5]《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26页。

[6]《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46页。(www.xing528.com)

[7]《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46页。

[8]《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492~493页。

[9]《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27页。

[10]《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46页。

[1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46页。

[1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46页。

[1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笫18页。

[1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80~381页。

[15]《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77页。

[16]《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93页。

[17]《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94~195页。

[18]《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9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