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B2B品牌资产的构建机理解析

B2B品牌资产的构建机理解析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考虑不同驱动因素之间的关系虽然加重了模型的整体负担,但对于理解B2B品牌资产的形成阶段及构成机理非常必要。

B2B品牌资产的构建机理解析

3.1.4.1 将品牌资产的构成因素转化为驱动因素

营销学中的许多概念都经历了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例如顾客满意,最初学者们多从偏差(disconfirmation)的角度来界定顾客满意。后来,偏差被视作满意的先行驱动因素。此外,虽然最初把满意视同于情感,但最后情感也被视作满意的另外一个先行驱动因素。关于服务质量的研究也大致经历了这样的过程(王永贵,2002)。在对品牌资产的研究中,Washburn(2002)和Yoo(2001)等也建议将品牌资产的关键维度视作先行驱动因素,这样有利于从动态角度理解品牌资产的发展和演进。这种思路为研究品牌资产的形成机理提供了条件。类似的研究在van Riel等学者(2005)提出的B2B品牌资产模型中也有体现,详见图2.5,在此不再赘言。因此,本书将B2B品牌资产的“静态”构成维度转化为“动态”驱动要素,即前置因素加以研究。

3.1.4.2 驱动要素之间的关系梳理

van Riel等学者(2005)在构建B2B品牌资产模型时,认为品牌认知、感知质量、品牌忠诚等变量之间不是完全独立的,相互之间存在关联。这种关联体现在:企业顾客也会经历从认知到感知,由实际感知到与预期进行对比,由对比形成偏好(满意),再由偏好到达态度形成(忠诚)的过程。因此,考虑不同驱动因素之间的关系虽然加重了模型的整体负担,但对于理解B2B品牌资产的形成阶段及构成机理(机制和原理)非常必要。

另外,品牌忠诚是偏好性行为的结果变量,相对于满意、质量感知而言,其状态更加稳定,对企业顾客的绩效层影响更加直接。而品牌形象、品牌满意等变量都处于B2B品牌价值链条的某个环节,都需要最终转化为品牌忠诚才能对绩效产生影响。这也符合产业经济学理论中的S-C-P经典范式,即结构(Structure)决定行为(Conduct),行为决定绩效(Performance)[1]。许多研究虽然将品牌忠诚视为品牌资产的重要来源、维度(Aaker,1991;Keller,1993,1998),但本书将其看作B2B品牌资产在“行为阶段”的期望结果,并将其与绩效层进行直接“捆绑”更加适合。(www.xing528.com)

接下来,本书将对上文所述的三个层次进行细化,用三个子模型加以描述,并呈现不同前置因素之间的关系,详见图3.4。

图3.4 研究框架模型

(资料来源:本书自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