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震与泥石流的影响及划分区域

地震与泥石流的影响及划分区域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泥石流的流域可划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排泄区。地震一般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构造地震,即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火山地震,即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

地震与泥石流的影响及划分区域

1.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由暴雨或上游冰雪消融形成的携带大量泥土和石块的间歇性洪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泥石流的流域可划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排泄区。它具有突然发生、来势凶猛、历史短暂、破坏力强的特点,可以沿途冲毁道路桥梁,淹没房屋农田,阻塞河道,在顷刻间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灾害。

2.山体滑坡

山体滑坡,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包括岩土本身重力及地下水的动静压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带)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作用和现象,俗称“走上”“垮山”“地滑”“土溜”等。山体滑坡最主要的原因是山坡上的岩石或土壤吸收了大量的水(如由于暴雨或者融雪),导致岩石或土壤内部的摩擦力降低,岩石或土壤丧失其稳固性下滑。滑坡的活动时间主要与诱发滑坡的各种外界因素有关,如地震、降温、冻融、海啸、风暴潮及人类活动等。

3.洪水

洪水,是指由暴雨、急骤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海水量迅速增加或水位迅猛上涨的水流现象,会淹没堤岸滩涂,甚至漫堤泛滥成灾。描述洪水的要素包括洪峰流量(水位)、洪峰流量出现时间、洪水总量及洪水过程线。水利部门通常将洪水分为10年一遇的洪水,即常遇洪水;10年到50年一遇的洪水,即大洪水;大于50年一遇的洪水,即特大洪水。

4.火山

火山,是指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其有关的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而形成的、具有特殊形态的地质结构,可分为死火山和活火山。火山爆发是一种很严重的自然灾害,它常常伴有地震。火山喷发会对人类造成危害,但它也带来一些好处,如可以促进宝石的形成;扩大陆地的面积(夏威夷群岛就是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作为观光旅游考察景点,推动旅游业,如日本的富士山。专门研究火山活动的学科称为火山学。(www.xing528.com)

5.地震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地震也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地球的最外层叫地壳,地壳下面的部分叫地幔,地球最中心的部分叫地核。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0km左右,地壳厚度为35km左右,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就发生在地壳内。

地震一般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

构造地震,即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汶川地震就属于此类地震。

火山地震,即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塌陷地震,即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