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依托传统产业 加快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产业集聚区的载体建设

依托传统产业 加快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产业集聚区的载体建设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汽开区有工业企业635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82户,2018年完成工业产值4743亿元。2019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了55个省级特色产业小镇中,以农业为主的小镇15个,工业10个,自然资源旅游业8个,文旅产业5个,医疗健康产业6个,商贸物流产业6个,高新技术产业3个,体育1个,新能源1个。传统产业载体的发展必须考虑这两个因素。

依托传统产业 加快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产业集聚区的载体建设

(1)载体建设的基础和现状

吉林省汽车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载体是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汽开区),汽开区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承担加快长春国际汽车城建设、建设长春西部新城区和承接一汽剥离社会职能3项任务。汽开区有工业企业635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82户,2018年完成工业产值4743亿元。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是该区的龙头企业,2018年全年产销汽车分别达到338.6万辆和341.8万辆,年创产值达到4593亿元,在2018年全国汽车销量排行榜中位列第三位,市场占有率为12.2%。[56]吉林省石化产业载体之一为吉林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于2008年10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规划面积59.8平方公里,享受省级开发区管理权限和优惠政策,区内现有各类化工企业200余家,主要化工产品包括基础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材料、精细化工产品、生物化工产品等,园区内拥有以中油吉林石化公司为代表的大型企业或集团40余家。中油吉林石化公司每年原油加工能力1000万吨、乙烯生产能力85万吨,是全国唯一的乙丙橡胶生产厂家,主要炼化产品115种,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等5套装置生产能力位居全国第一。[57]吉林省石化产业载体之二为吉林松原石油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园区,该区是2011年10月由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工业园区,园区围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化工产业实施龙头项目带动战略,力争打造百亿规模的产业集群。该区以松原石化10万吨/年丙烯项目为龙头企业,谋划建设1500万吨/年石化产业基地项目,推动石油化工产业链的延伸,实现产业蝶变升级,预计近几年形成原油加工能力超过200万吨,产值达到200亿元的产业规模。积极探索生物化工领域,把发展生物化工产业作为园区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58]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的载体主要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创建单位,从2017年吉林省第一批10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创建单位认定以来,分别于第二批认定8家,第三批认定11家,共计29家产业园获得省级认定,成为农产品加工产业的重要载体。综上,我国传统支柱产业的载体相对来说级别高,规模大,产业发展有序、规范,汽车和石化产业以开发区和示范园区为主,农产品加工产业以产业园为主。

吉林省特色小镇产业的发展载体只有一个,就是小镇。2019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了55个省级特色产业小镇中,以农业为主的小镇15个,工业10个,自然资源旅游业8个,文旅产业5个,医疗健康产业6个,商贸物流产业6个,高新技术产业3个,体育1个,新能源1个。[59]吉林省小镇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是各特色小镇的共同选项,但是在发展中,小镇过渡依赖特色产业,却无法给予产业更多支持。一方面是因为小镇级别较低,没有政策权限;二是小镇仍然把特色产业作为小镇经济的一部分,没有拔升到战略地位、首要地位、决定地位来对待,小镇政府应奉行以小镇为产业服务的根本逻辑,而不是相反。按照吉林省文件精神,吉林省特色产业小镇需形成“一个核心、两种类型、三个阶段、四个重点”的新型发展格局。一个核心是支持乡村振兴,发展县域经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两种类型是建制镇与非建制镇共同发展,重点发展非建制镇;三个阶段是成长类、培育类和规划类,分类建设;四个重点是产业多元、空间均衡、三生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和创新运营。[59]

(2)载体建设的建议(www.xing528.com)

传统支柱产业和传统特色小镇产业既然使用传统定义,必然也有与传统相关的特征。一是传统产业历史较长,产业特征逐渐固化,适合渐进式的产业发展路径,激进式的改变容易破坏产业的传统基础和格局。二是传统产业与当地经济联系十分紧密。汽车产业与长春市密不可分,也是吉林省的最重要的产业,支撑着吉林省经济的稳步发展,是中流砥柱,决不能轻动,稳定发展压倒一切,求稳是最重要的选择。石化产业同样是吉林市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半个吉林市都与石化相关。石化产业兴,市民消费能力提升,经济繁荣;石化产业衰,市民消费能力减弱,经济必受影响。同理,小镇产业更是小镇的生命线,很多小镇政府的财政收入60%以上依靠特色产业,成为“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产镇共同体。传统产业载体的发展必须考虑这两个因素。

一是传统产业载体向特色载体转化。吉林省传统支柱产业的发展面临着特色化和融合化发展的契机,如汽车产业面临着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这实际代表着汽车化工产业的融合、特色发展,石化产业所在载体吉林化工循环经济园区产值近千亿,正面临着由规模化向特色化发展的最佳窗口期。这些事实预示着一个重要思路,即传统支柱产业载体的发展也要向特色载体转化。比如,汽车化工产业融合中,应建设产业链中游企业特色园区作为载体。因为,从化工原料到汽车用化工品,吉林市缺少产业链中游企业来承上启下,必须进行补链,即建立具有汽车用化工品业务的各类化工企业的筛选平台,面向全球精准招商汽车用化工品企业,并且依托现有化工循环经济园区,鼓励吉林市有实力的化工企业建立汽车零部件业务。对于传统特色小镇产业来说,作为载体的小镇必须更加具有真正的特色,避免同质竞争,将以特色小镇发展特色小镇产业作为根本思路。

二是传统产业载体与城市、小镇发展相结合。传统支柱产业和传统特色小镇产业都与所在城市或小镇息息相关,唇齿相依,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彼此支撑,彼此借力。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城市或者小镇就是传统产业的载体,产城融合,产镇融合,是传统产业载体建设的重要方向。其一,产城、产镇的软实力融合。传统产业要融入到城市(小镇)精神中,融入到城市(小镇)品牌中,要得到城市(小镇)居民的普遍认可,获得情感认同。其二,产城、产镇的硬实力融合。传统产业要处理好与城市(小镇)居民的和谐关系,主动投入到城市(小镇)教育科学文化领域的硬件建设,从城市(小镇)发展的长期利益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切实提高城市(小镇)建设的参与度和知名度。传统产业与城镇载体的融合度决定了产业未来的发展质量,当二者融而为一的时候,城市(小镇)在,产业就在。如集安市清河镇2017年8月22日被国家住建部认定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2019年2月3日又成功入选吉林省第一批特色产业小镇创建名单。清河镇充分认识到产镇融合的重要性,投入几千万元巨资打造精品小镇项目,提升小镇人居环境,弘扬人参文化,形成了小镇与人参产业的深度融合。2018年镇内规模以上人参企业发展到65户,清河山参交易市场常驻商户达到582户,实现交易额28亿元,产镇融合真正促进了人参产业的良性发展。[6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