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育国内特色产业集聚区的主要模式

培育国内特色产业集聚区的主要模式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根据不同的产业集聚区划分方式,将特色产业集聚区培育和发展模式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小企业共生型。通常是产业集聚区初始期的状态,聚集区内企业规模偏小,分工协作方式更多地取决于管理者,以横向分工与简单生产链纵向分工为主要形式。内嵌型产业集聚区。通过产业集聚区与全球生产网络的联结,推动集群企业的升级发展。外嵌型产业集聚区。这种模式在早期产业集聚区形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

培育国内特色产业集聚区的主要模式

我国对产业集聚区的培育模式分类有很多种,根据企业聚集区成因,分为内生型和外生型培育模式;根据政府作用,分为市场主导模式和政府主导模式;根据依赖条件的不同可分为市场依赖模式和要素依赖模式;根据企业聚集区的技术特性不同可分为传统产业集聚区模式、混合技术产业集聚区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等等。本书根据不同的产业集聚区划分方式,将特色产业集聚区培育和发展模式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小企业共生型。通常是产业集聚区初始期的状态,聚集区内企业规模偏小,分工协作方式更多地取决于管理者,以横向分工与简单生产链纵向分工为主要形式。产业集聚区极易受这种路径的依赖,单个企业创新的外溢效应使得它们的收益分散化,创新投入补偿率低,使得单个企业开展产品创新的动机降低,模仿和跟随易成为企业的理性抉择,形成以生产同类型或同质产品为主的生产集聚体系,进而陷入“集体无效率”的创新博弈稳态。

(2)核心企业领导型。核心企业在技术链上投入多,研发、专利、标准、品牌或营销渠道等方面在企业网络中具有控制能力,易于实现成本补偿,所以可以最大限度地为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来源,成为分工协作生产体系的中心,其他中、小企业按照技术分层,纵向扩展,以多层外包,分包协助构成体系。这种类型的产业集聚区能有效抑制创新动力缺失所产生的创新外溢效应,实现路径突破和创新的持续性和发展。

(3)内嵌型产业集聚区。这类聚集区的人力资本和产业基础来自社会嵌入和地域嵌入。人力资本作为经济社会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在产业集聚区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具有特殊技能的能工巧匠拥有了在某一产业特定知识或“产业秘诀”,得以在特定区域发展企业,形成了地方生产网络的扩展。在这一阶段一些具有创新意识、创业信念强的企业家和家族式企业家,通过地方资源优势和自身优势发展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在这一阶段的发展中,通过技术创新有了两种发展模式:一是横向模式。聚集区网络内小企业共生,没有核心或是领导企业,分工协作松散,在社会关系网络中企业趋同性明显,意大利的产业集聚区就是这种模式。聚集区内甚至集群间的产品可复制性强,创新成果易模仿,技术溢出很快,产业集聚区缺少创新带来的产品升级力。同时由于缺乏行业协会和工商管理部门等外力监管,导致产品质量受到影响。二是纵向模式。网络内以掌握先进科技的企业为核心,其他企业以不同技术参与集群,逐渐形成一种向外扩散的分工网络结构,企业区分度较大,产品难以模仿,企业间建立起和谐的分工协作关系。韩国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和印度的电子产品产业集聚区都是这一模式。产品能够通过持续创新不断升级,进而带动整个产业集聚区升级。

在这两种发展模式下,内嵌型特色产业集聚区的培育发展通常有以下路径和方法:一是培育聚集区内部的共生企业中的领导企业,形成“核心企业领导型”网络结构,降低创新外溢效应和模仿成本,形成以生产同类型或同质产品为主的生产集聚体系,解决创新体系中由于外溢效应所引起的创新动力缺失问题,也为创新提供了资金和保障。这种路径下,聚集区内拥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企业逐渐发展成为核心领导企业,其余企业承担不同技术,这样会逐渐形成以技术为隐性划分标准的聚集区企业分工协作生产网络。二是嵌入全球生产网络,发展地方生产网络。通过产业集聚区与全球生产网络的联结,推动集群企业的升级发展。此路径下,聚集区内不同规模企业的分层,学习国际市场技术和创新发展,扩大国际生产规模,将产业集聚区纵向拓展,将集群企业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价格竞争转向以创新能力为重点的差异化竞争。比如河南省的许昌发制品产业集聚区,就是利用全球各种资源和信息,嵌入了全球网络通道和机会,推动了产业集聚区的升级发展。

(4)被动嵌入式。发展是政府、企业与国际知名企业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在各方面长期博弈的结果。如果当地产业集聚区的生产网络发展与具有封闭型的全球生产网络无法联结,产业集聚区只能通过“被动嵌入”与国际市场形成一种新型的共生关系,使被动嵌入的本地企业利用国际跨国企业的先进技术产生溢出,实现了本地生产网络和全球生产网络的联结,促进地方生产网络的发展。比如,2001年台湾当局曾对辛格集团提出了三项要求:第一,由本土供货商为其提供83%的零件采购,辛格集团指派工程师帮助本土企业按照其标准化的蓝图生产。第二,从本地采购价格要比其他渠道多15%。第三,产品出口数量最大化。达到要求后台湾的缝纫机产业借助辛格集团迅速提高技术,本地零件企业也得以快速成长。

(5)外嵌型产业集聚区。这种模式在早期产业集聚区形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随着经济繁荣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土地政策改革,我国长三角地区在地理位置、政府服务环境、科技人才等方面优势凸显,逐渐成为该地区产业集聚区主力,作为全球重要的战略基地,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经济发展态势,使得中国市场成为全球战略市场中的重要市场。基于开拓市场发展战略的考虑德国大众等汽车产业巨头纷纷在我国加大投资,促进我国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快速发展。河南省汽车产业也在这一领域发展迅速,并不断创新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发展模式。

“外嵌型产业集聚区”对集群全球化战略模式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从台商笔记本电脑产业集聚区进入我国产业市场的过程来看,具有同源文化的台商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分类意识”,这种意识使得台商与该地区合作企业的交流融通和信任机制有一定阻力,台商对本地企业进入其生产、销售及各个环节时常怀有警惕壁垒。“封闭式”的生产网络,使得当地生产网络、价值链联系以及知识联系机制并没有实现全球—地方联结,产业集聚区仅仅是“非在地”工厂式发展,我们所参与的仅仅是特定地理空间,而非合作。以此为模式建立的企业集群,复制和再造了台湾模式,形成了空间集聚,而内地企业的发展提升机会很少。以德国企业为代表的不同文化背景的外资企业,更加重视企业的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除了本国的供货商,在德方建立的技术标准的门槛下,和政府的介入条件下,也给当地企业配套生产网络建设提供了一个互动和提升的机会,使得德国企业在上海建立生产基地,企业内的股权双方各占50%,打破了区域本土原有的“封闭式”的生产网络,建立合资企业,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6)全球生产共享型。这一类型将生产和销售网络直接嵌入全球生产网络,是种面向国际的发展模式。它将本区域的生产网络与全球生产网络连结,不同规模企业依据自身特色与参与度进行分层,推动集群的升级发展。这种模式使得区域生产网络向纵向拓展,使产业集聚区顺应国际市场,扩大并成长起来,而随着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也将从价格竞争转向创新力的差异化竞争。全球生产共享型产业集聚区模式要适应国际市场,建立国际化的生产、销售网络,这就要求集群要利用全球各种资源和信息,顺应国际化发展趋势,提高企业生产、销售能力,升级集群。产业集聚区中企业的发展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很强,当区域生产网络和环境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时,集群转型生产顺应国内市场产品将会产生巨大差异成本,阻碍产业集聚区的生存和发展。借助全球生产网络,集群企业进行技术学习和创新,提高自身技术水平、改变营销模式,能够在本省生产网络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国际生产网络,形成有利于集群内领导企业持久的创新能力。(www.xing528.com)

参照各国成功的产业集聚区发展,不难看出,走纯粹的内嵌型和外嵌型路径发展产业集聚区都会存在一定的弊端。嵌入全球价值链,建设一个开放的、新型的河南是河南发展的需要,也是带动华北地区经济,促进全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力量。当前河南产业集聚区中资源性传统工业尤其是农业产业在全国具有绝对的优势和支撑地位,结合优势和特色,发展多层次的产业集聚区,调整产业结构,就需要政府在政策和组织结构上给予扶持和引导,建立自上而下的政策体系。

【注释】

[1]李晗斌.日本产业集聚区政策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09(5):29-35.

[2]张浩川.论日本产业集聚区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81-89.

[3]王战营.产业集聚区发展中的政府行为及其评价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3(5):91-92.

[4]印度班加罗尔:“世界办公室”[EB/OL].http://www.sohu.com/a/225911843_99991987.[2018-03-20]

[5]张超,刘丽.印度班加罗尔产业集聚区对鞍山集群经济发展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07(15):28-2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