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税务审计程序的概述

税务审计程序的概述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税务审计程序包括总体审计程序和具体审计程序。总体审计程序一般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终结阶段和审计整改检查阶段。具体审计程序是指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程序和实质性测试程序。考虑到企业的应纳税额大小,将潜在税额较高和税收欺诈风险较大的企业列为税务审计重点,而放弃虽然风险高但潜在税额低的企业。

税务审计程序的概述

税务审计程序包括总体审计程序和具体审计程序。总体审计程序是审计人员对审计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系统工作步骤。总体审计程序一般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终结阶段和审计整改检查阶段。

具体审计程序是指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程序和实质性测试程序。

总体来说,税务审计分为四个基本程序:审计计划、审计执行、审计结论和审计报告或审计决定。审计计划具体包括收集证据、初步分析评价、风险分析、审计工作任务测试和编制审计计划。在编制审计计划之后,税务审计就进入了实质性审计执行阶段。当审计师认为已经收集到足够证据时,就可以做出审计结论。最后,审计人员出具审计报告或审计决定。具体到各种不同的税务审计程序,各有其特殊性。

无论是税收征管审计、纳税审计、民间税务审计还是内部审计,税务审计一般程序或阶段如下:

第一阶段,审计的准备阶段,主要工作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税务审计风险分析,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编制税务审计计划。

第二阶段,审计的实施阶段,主要工作包括:进驻被审计单位,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测试财税报表及其反映的经济活动,收集各类审计证据(收集评价财税报表、审查其他相关资料、查阅有关文件)。

第三阶段,完成审计工作阶段,主要工作包括:整理和评价审计证据,复核审计工作底稿,编写审计报告等。

在实施税务审计程序时,要充分考虑实施审计的成本、收益和对被审计单位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程度,因此税务审计重要性的认定和评估非常重要。

所谓税务审计重要性,是指财税报表信息的错报或者漏报可能影响国家税法遵从性的一般判断。跟财务审计原理基本一致,很难保证任何一家企业在经济事实认定(反映在财务报表上)方面,完全做到真实、合法和公允。根据复杂多变的税法体系,也很难保证任何一家被税务审计的企业在涉税经济事实的认定(反映在财税报表上)方面,完全遵从国家税法。

涉税错报是正常可能出现的情况,包括:事实错报、判断错报和推断错报,需要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和更正。但在审计过程中累积且被审计单位未予更正的错报,可能会导致审计机关对重要性水平的重大修改,甚至影响税务审计报告的结论。

税务审计重要性的评估,要充分考虑涉税错报的金额、财税报表的整体性、以往的审计经验、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财税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等。(www.xing528.com)

一般地说,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呈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抵,审计风险越高。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也呈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低,应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多;重要性水平越高,应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少。

在实施税务审计程序时,还要充分考虑税务审计风险(指企业财税报表存在重大涉税错报而税务审计人员不能发现,由此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首先是识别风险。考虑到企业的应纳税额大小,将潜在税额较高和税收欺诈风险较大的企业列为税务审计重点,而放弃虽然风险高但潜在税额低的企业。审计人员应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和风险反馈等风险管理的4个方面进行量化管理,及时发现纳税人在注册登记、纳税申报财务管理、税收遵从等方面的风险,并进行等级评定,从而有效规避税收风险。

税务审计风险的识别是进行税务审计风险管理的基础。只有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准确地识别风险,才能有针对性地对风险实行有效管控。

基于税务审计风险的特征、影响因素、成本与效益等,税务审计风险识别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业务流程分析法,指按照全面、系统的分析原则建立系统的税务审计风险识别体系,对被审计单位每一生产经营环节逐项考察,找出风险存在的原因以及潜在的风险影响因素。通常采用列举方式列示可能存在的涉税风险,或是采用流程图法对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涉税问题进行形象地描绘,系统、有序地分析识别风险事项。二是表格分析法,指根据被审计单位所提供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营业报告书等财务资料,运用相关的财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识别涉税事项所面临的潜在税务审计风险。三是特殊业务调查法,指运用已获取的信息,重点分析企业特殊业务可能存在的涉税风险。对特殊业务配置相应的审计资源来调查印证,往往效率较高,得到的效果也比较有针对性。

在具体运用过程中,税务机关从纳税人往年收入以及其他收入来源等数据入手,掌握真实信息,通过与纳税人申报的收入、扣除额和抵免额对比验证,以确定其逃避税收的情况,并进行风险分析。尤其对于中小企业税务审计,通常先把风险从高到低排序,分成不同级别,再综合考虑企业应纳税的大小,把年应纳税额较高、存在税收欺诈风险较大的企业作为重点审计对象,做到有的放矢。

其次是评估风险。通过风险识别发现纳税人在税务管理、财务管理、税收遵从等方面的风险后,要对风险进行评估,以确定各项涉税风险的概率和强度,从而为控制税务审计风险的方法设计提供依据。评估的过程可按照初步评估、进一步评估和最终评估的思路来进行。在初步评估阶段要做好审计准备工作,对税制的完整性、税收政策时效性有很好掌握,选择好评估的方法。常见的有经验预测法、模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风险赋值法、专家预测法等,其中风险赋值法是最重要、最有效、最适用的方法。

在进一步评估阶段,主要通过建立税务审计风险评估模型,对所掌握的纳税人涉税信息进行赋值、测度,并合理配置好审计资源,进一步修改完善计划。在最终评估阶段,审计人员需要对审计过程中所涉及的项目进行自我评估和小组讨论,然后将审计活动全部过程中所涉及情况汇总,制作成表格再由相关部门人员进行评估。

再次是处理风险。一旦纳税人的风险被确定,经复核发现该风险并非偶然现象后,则须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主要方法包括:一是鼓励纳税遵从;二是实施案头审计;三是实施个案审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