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三经普的企业进入情况分析

基于三经普的企业进入情况分析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同时期成立的不同行业企业所占比例情况。三经普时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 852家,其中,能对应二经普数据的有1 519家,占82.02%,这些企业我们称之为在位企业;未对应的企业应是二经普之后进入浦东的企业,我们称之为新进入企业。

基于三经普的企业进入情况分析

1.2008年后新成立的企业情况

(1)不同年份成立企业并存活到三经普的数量和比例。

二经普以后每年成立并存活到2013年的企业共有3 270家,占三经普工业企业总数的22.29%,从经普周期来看,二经普和三经普期间成立并存活下来的企业数要少于成立于一经普和二经普期间的企业数量(表2-26)。

表2-26 2008年后成立的企业数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经济普查数据计算。

(2)不同时期成立的不同行业企业所占比例情况。

从注册登记类型来看,2009~2013年成立的工业企业中内资企业数量所占比例高达95.69%,相对应的是外资企业数量所占比例仅为3.27%,远低于2009年以前8%的均值,这说明2008年金融危机后新进入浦东的工业企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表2-27)。

表2-27 不同时期成立的不同登记类型企业所占比例(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经济普查数据计算。

从行业来看,2009~2013年成立企业数占比超过3%(包括约等于3%行业)的有13个行业,13个行业企业数量所占比例从2004年以前的77.01%增长到2009~2013年的82.23%,不同行业企业数量占比总体保持稳定;2009~2013年成立企业比例超过10%的三个行业分别是金属制品业(14.10%)、通用设备制造业(12.23%)和纺织服装、服饰业(10.89%)(表2-28)。

表2-28 不同时期成立的不同行业企业数量所占比例(单位:%)

注:表中行业为2009~2013年企业数量占比超过3%的行业。
数据来源:根据经济普查数据计算。

从资产来看,2009~2013年企业资产占比超过3%的仅有7个行业,这7个行业所占当时成立企业资产的比例从72.75%上升到89.53%,这说明二经普后进入浦东的工业企业在行业上有较高的集中度。具体来看,汽车制造业与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两个行业资产的投入主要集中2004年以前;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在2004年以后占有很高的比例,而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则是2009年开始占有很高的比重,从这里可以看出特定阶段浦东重点发展行业分步走的特点。主营业务收入指标也是呈现类似的分布趋势(表2-29)。

表2-29 不同时期成立的不同行业资产所占比例(单位:%)

2.新进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情况

(1)数据说明。

三经普时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 852家(三经普标准),其中,能对应二经普数据的有1 519家,占82.02%,这些企业我们称之为在位企业;未对应的企业应是二经普之后进入浦东的企业,我们称之为新进入企业。

(2)行业特征。

第三次经济普查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 852家,其中,在位企业1 519家,占82.02%,新进入企业333家,主要集中在7个行业,分别为通用设备制造业(45家,行业附加值率为13.51%)、汽车制造业(31家,行业附加值率为25.31%)、专用设备制造业(30家,行业附加值率为20.77%)、金属制品业(26家,行业附加值率为32.2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23家,行业附加值率为14.5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1家,行业附加值率为6.93%)以及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21家,行业附加值率为15.39%),共占新进入企业总数的59.16%。这些新进入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所属行业的附加值率大部分高于排除汽车制造业的浦东工业附加值率水平(13.14%),因此,必然会增强浦东新区先进制造业的实力,改善工业结构,促进其转型升级(见附录一附件五)。

(3)科技研发。

虽然新进入企业的企业数量仅占全部三经普标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7.98%,但研发产出中的专利指标所占比例远高于平均水平,这是在科技活动人员和经费支出相对较少的条件下实现的,这说明新进入企业有很高的研发效率。新进入企业未来应该继续加强科技投入,力争使新产品产值和销售实现大的突破(表2-30)。

续 表

(www.xing528.com)

注:表中行业为2009~2013年企业资产占比超过3%的行业。
数据来源:根据经济普查数据计算。

表2-30 三经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进入企业科技活动对比

续 表

数据来源:根据经济普查数据计算。

3.在位企业的发展情况

(1)营收情况和人员情况。

三经普标准的在位企业数量虽然仅为二经普标准在位企业数量的46.21%,但两次经济普查时资产所占比例分别达到90.20%和95.30%,主营业务收入达到93.40%和97.54%,从业人员数达到77.32%和89.42%,这说明三经普标准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从总体来看,三经普标准的在位企业2013年要比2008年获得很大的发展,总资产增长73.92%,主营业务收入增长58.14%,从业人员数增长28.94%,增速均高于二经普标准的在位企业,这说明浦东工业发展特别依赖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发展(三经普标准,规模更大)(表2-31)。

表2-31 在位企业两次经普指标对比(单位:亿元、人)

数据来源:根据经济普查数据计算。

(2)经营情况。

按照三经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标准,大部分在位企业都实现了增长,尤其是主营业务收入接近70%,高出二经普标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样本20多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数和资产实现增长的企业比例也分别高出二经普标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样本17.58%和12.86%,进一步说明了三经普标准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竞争力(表2-32)。

表2-32 不同经营状况企业的数量和比例

注:从业人员保持不变的企业数是30家,占1.97%。
数据来源:根据经济普查数据计算。

(3)研发情况。

这里主要从科技研发的投入、科技产出(专利和新产品情况)两个方面比较在位企业研发情况的进展。从投入来看,无论是科技人员和经费投入都实现了较高幅度的增长,分别增长57.45%和47.56%;从研发产出来看,专利三项指标的增幅均在70%以上,较二经普有跨越式的进步,而新产品产值则相对增长较慢,仅为29.27%(表2-33)。

表2-33 在位企业研发情况对比

数据来源:根据经济普查数据计算。

从不同企业的表现来看,各项指标实现增长的企业比例在10%~20%之间,只有很少数企业出现了负增长,但无论是正增长还是负增长,都说明企业有科技投入和产出活动;这里有至少3/4的企业各项指标为零增长,主要是由于在相关指标上均为0,也就是很多企业并不存在科技研发活动,这种情况与浦东工业转型升级是极不匹配的(表2-34)。

表2-34 不同研发状况企业的数量和比例

数据来源:根据经济普查数据计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