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浦东新区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浦东新区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浦东新区的相关养老产业机构近年来发展迅速,自2007年之后每年至少有15家与养老相关的企业创办建立。截至2013年,浦东新区共有养老服务(产业)相关机构275家,主要机构类型为民办非企业单位,主要经营内容集中在老年家政服务。表4-39浦东新区老年产业机构增长情况养老院作为老年产业的重要业务种类,近年来呈稳定发展趋势,这与老年人不断增加的护理需求相适应。

浦东新区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浦东新区的相关养老产业机构近年来发展迅速,自2007年之后每年至少有15家与养老相关的企业创办建立。截至2013年,浦东新区共有养老服务(产业)相关机构275家,主要机构类型为民办非企业单位,主要经营内容集中在老年家政服务。

老年产业的种类将随着我国养老政策的推进和老龄化程度的加深,逐步从养老院(敬老院)等传统社会化养老机构延伸、扩展为基于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服务的项目也将从以往的单一项目转变为种类齐全、覆盖面广的养老相关服务体系。未来浦东新区的养老服务体系框架和主要思路,将继续贯彻、落实国家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发展格局,进一步明确政府、社会、市场和家庭在养老服务业中各自的角色和功能。

1.养老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

(1)机构养老的主体是民办非企业单位。

养老产业的组织机构类型分为九种,分别为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居委会、村委会以及其他组织机构。[10]浦东新区养老产业的机构类型如表4-37。

表4-37 浦东新区老年产业机构类型(单位:所、%)

根据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浦东新区275家老年产业相关机构中,有201家为民办非企业单位(73.1%),即为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和企业则排名随后,分别为34家(12.0%)和21家(8.0%);而事业单位、机关、基金会、居委会占比均小于5.0%。

从登记注册类型来看,机构的登记注册类型分布多样化,涵盖国有集体性质、私营、中外或港澳台投资等类型。在275家老年产业相关机构中,215家属于内资中的其他性质,占比78.0%;有20家企业为集体性质,占比7.0%;外来投资企业数量少,占比小。

(2)养老产业中,老年(家政)服务业发展最快。

根据老年人需求属性的不同,我国的养老产业可细分为十个种类,分别为医疗保健业、日常生活用品业、家政服务业、地产业、保险业金融业、娱乐文化产业、旅游业、咨询服务业和其他特殊产业(种类定义细则见附录)[11]。按照浦东新区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浦东新区的老年产业可被粗略归入以下十个类型(表4-38)。

表4-38 浦东新区老年产业相关机构的产业类型(单位:所、%)

现阶段,浦东新区的老年产业主要集中在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服务行业。从表4-38可以看出,新区的老年产业相关机构中有85.5%属于老年服务业,即以家庭护理、日常家庭照顾、家庭修缮以及各种用品修理等为主的服务产业。其他九类产业相较于服务业比重较低,只占到总份额的15.0%。浦东新区目前尚未有以老年房地产和旅游业为主要业务活动的相关机构,其原因有如下两点:第一,目前市场中的房地产业和旅游业已将老年服务内容涵盖,并没有机构以单独经营老年房地产和旅游业为主要业务活动;第二,老年地产和老年旅游行业目前尚未得到市场的足够关注,但是随着中国“婴儿潮一代”(出生于1950~1960年间的人群)逐渐进入老年阶段,这一群体的购买力和日趋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将极大地刺激该市场。多样化的养老产业将长期受益于国内的老龄化进程,特别是支付能力相对较强的“婴儿潮一代”的老龄化,这已经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中得到印证,市场应该对这一特殊群体较高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给予关注。

2.养老产业中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迅猛

(1)2000年以来老年产业发展迅速。

养老产业发展于近现代,在浦东新区275家养老产业相关机构中,最早建立的为一家于1975年创办的红十字老年护理院。在此之后的近20年中,养老产业的发展一直维持于较低水平,每年新增的机构数量只维持在1~2家。直至2000年之后,随着人口逐渐步入老龄化,各项老龄化相关问题开始浮现,国家对老龄化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强,浦东新区的养老产业相关机构也开始快速发展。在2007年一年里,新建的养老产业相关机构就有34家,为历年之最。之后养老产业相关机构的创建速度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每年新增15家以上的发展速度(图4-42)。

(www.xing528.com)

图4-42 养老产业相关机构创建数量

(2)居家、日间服务为主的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大、发展快。

2000年之前,在浦东新区创办的37家养老相关机构中,32家为敬老院或养老院,并没有日间养老服务或者居家养老服务的相关机构,并且相关的文化娱乐金融项目所占比重极低。2000年后,随着一系列新的养老政策和方针的出台,国家大力倡导居家养老模式,上海市也提出了针对养老布局的“9073”规划。由此,浦东新区也积极响应国家及上海市的政策导向,养老产业的经营项目也由原来的单一发展敬老院、养老院、福利社转为日间服务中心、居家服务以及其他养老产业项目“齐头并进”的蓬勃发展局面。仅2010~2013年的四年间,以日间服务和居家服务为主要服务项目的养老服务机构就增加了49所(表4-39)。社区通过建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不同程度的失能老人或因子女无暇照料的高龄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有效地补充了家庭照料的不足。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在西方国家养老模式中也被称为“喘息服务”,也就是临时照料服务,每月安排一定时间替代家庭照料者照顾老年人,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家庭照料者提供帮助。目前,我国的养老模式以家庭成员照料为主,这种长期高负荷的照料行为对照料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负担。政府如果能发挥社区的作用,通过日间照料中心的模式为家庭照料者减轻一定程度的重担,对于居家照料的长久发展能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表4-39 浦东新区老年产业机构增长情况(单位:所)

养老院作为老年产业的重要业务种类,近年来呈稳定发展趋势,这与老年人不断增加的护理需求相适应。但总体而言,养老院的盈利状况不甚理想,平均盈利额为6.1万元,有36家处于盈利状态,另有36家处于亏损状态。在盈利的养老院中,平均盈利额为81.9万元;在亏损的养老院中,平均亏损额为61.8万元。

随着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政策的推行,养老产业的重心也开始逐渐转移。图4-43显示,自2007年之后,新区的敬老院、养老院的增长速度趋缓,而日间服务中心和居家服务机构则迅速增长,各街镇的老年协会相继建立,老年文化娱乐产业的经营增长依旧较低,但是,养老投资、助老器械研发、老年人社会工作者支持等其他行业开始展现蓬勃发展的势头。这一转变显示了浦东新区的养老体系逐渐完善。

图4-43 养老产业经营项目变化

3.养老理念提升助推了新兴养老产业的发展

自从我国将养老政策的重点集中在居家养老之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相关的养老服务机构增长迅速。但老年人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日常生活的照顾,近年来,一些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等更高层次和多元化需求的新兴养老产业逐渐发展起来,并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浦东新区的新兴养老产业主要集中在老年金融(投资)、针对老年人康复护理等特殊需求的产品设计和具有“医养结合”创新理念的新型养老机构。

(1)养老金投资业务逐渐启动发展。

根据浦东新区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浦东新区现已有2家保险公司开始“试水”老年金融产业,推出了提供养老金咨询、投资等一系列金融服务,帮助老年人进行养老投资与资产管理,使老年人的资产得到更好的保值,为未来的老年生活做好充足的经济储备。中国的老年人退休之后一般的收入来源为:退休金、退休前的储蓄和子女赡养费。目前,金融市场环境的不稳定性给老年人的资产投资带来一定的风险,一些有前瞻性的金融企业“瞄准”了老年金融这块“蛋糕”,及时推出具有稳健型收益率的金融产品。

(2)老年人特殊需求行业大力发展。

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市场上出现了专门为方便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研发设计公司。比如老年人服装设计公司(3家),老年人康复、辅助日常生活的医疗器械、便携生活设施生产企业(3家)。随着新区老年化逐渐呈现高龄化、失能化等趋势,罹患慢性疾病和失能老人的比例快速提高,虽然“纯老户”“空巢”老人比例越来越高,但是仍然有相当比例的老年人希望就地养老,不愿选择费用不菲且与子女亲情隔离的养老院,因此,各种辅助老年人日常生活起居的高科技产品,既减轻了家庭照顾者的负担,又使得老年人能相对独立地居住。

(3)“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备受青睐。

传统的养老机构只提供一般的生活照料,而无法提供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各种慢性病的发病率逐渐提高,对兼有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功能的新型养老院需求更大。另一方面,为了节约医疗成本,医疗服务体系必然要从以治疗为中心向前端的健康监测以及后端的康复护理进行延伸,因此,“医养结合”是未来养老机构的发展趋势。从浦东新区经济普查数据中可以看到,浦东新区有关部门的领导意识到传统养老院已不能适应现代老年人综合性、个性化的健康护理需求,在养老院的规划上,不再一味追求数量和规模,而是更多地鼓励、支持有健康养护功能的满足浦东新区老年人对医疗健康护理需求的新型养老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