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坦然面对工作中的得失

坦然面对工作中的得失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生不会总是在失去,也不会总是在得到,有得有失是必然规律,所以我们应该坦然面对工作中的得与失,不能经常因为失去而郁郁寡欢,因为得到而欣喜不已,这两种心态会直接导致浮躁,我们应该坚决摒弃。一天,他祈祷时,向耶稣表明了他这份心愿。既然事情清楚了,富商便去找冒牌耶稣所形容的穷人,而年轻人则匆匆离去,生怕搭不上船。这种坦然面对失去的豁达心态,令人顿生敬意,也令人深思。他们面对得失心平气和、冷静对待。

坦然面对工作中的得失

人生不会总是在失去,也不会总是在得到,有得有失是必然规律,所以我们应该坦然面对工作中的得与失,不能经常因为失去而郁郁寡欢,因为得到而欣喜不已,这两种心态会直接导致浮躁,我们应该坚决摒弃。

北欧一座教堂里,有一尊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塑像。因为有求必应,所以专程前来这里祈祷、膜拜的人特别多,几乎可以用门庭若市来形容。

教堂里有位看门的人,眼看十字架上的耶稣每天要应付这么多人的要求,觉得于心不忍,总希望能够分担些耶稣的辛苦。一天,他祈祷时,向耶稣表明了他这份心愿。意外地,他听到一个声音,说:“好啊!我下来为你看门,你上来钉在十字架上。但是,不论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不可以说一句话。”这位先生觉得,这个要求很简单。

于是耶稣下来,看门的先生上去。这位先生也依照先前的约定,静默不语,聆听信友的心声。来往的人络绎不绝,他们的祈求有合理的,有不合理的,千奇百怪不一而足。但无论如何,他都强忍下来而没有说话,因为他必须信守先前的承诺。有一天,来了一位富商,当富商祈祷完后,竟然忘记了随身携带的袋子便离去了。他看在眼里,真想叫这位富商回来,但是,他还是憋住了没有说。接着来了一位三餐不继的穷人,他祈祷耶稣能帮助他渡过生活的难关。当要离去时,发现先前那位富商留下的袋子,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钱。穷人高兴得不得了,嚷嚷道:“耶稣真好,有求必应!”说罢万分感谢地离去。十字架上伪装的耶稣看在眼里,想告诉他,这不是你的。但是,有约在先,他仍然憋着没有说。

接下来有一位要出海远行的年轻人来到,他是来祈求耶稣降福他平安。正当要离去时,富商冲进来,抓住年轻人的衣襟,要年轻人还钱,年轻人不明就里,两人吵了起来。这个时候,十字架上伪装的耶稣再也忍不住,最终开口说话了……

既然事情清楚了,富商便去找冒牌耶稣所形容的穷人,而年轻人则匆匆离去,生怕搭不上船。这时,伪装成看门人的耶稣指着十字架上的看门人说:“你违约了!那个位置你没有资格了!”

看门人说:“我把真相说出来,主持公道,难道不对吗?”

耶稣说:“你错了,那位富商并不缺钱,他那袋钱不过是用来挥霍的,可是对那穷人,却可以维持一家大小生计;最可怜的是那位年轻人,如果富商一直缠下去,延误了他出海的时间,他还能保住一条命,而现在,他所搭乘的船正在沉入海中。”(www.xing528.com)

这是一个听起来有些像笑话寓言故事,但却透露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正确看待得失。我们必须相信:目前我们所拥有的,不论顺境、逆境,都是对我们最好的安排。若能如此,我们才能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

飞速行驶的列车上,一位老人刚买的新鞋不慎从窗口掉下去一只,周围的旅客无不为之惋惜,不料老人毅然把剩下的那只也扔了下去。众人大惑不解,老人却坦然一笑:“鞋无论多么昂贵,剩下一只对我来说也没什么用处了。把它扔下去就可能让捡到的人得到一双新鞋,说不定他还能穿呢。”老人看似反常的举动,体现了他清醒的判断价值的能力,与其抱残守缺,不如果断地放弃。这种坦然面对失去的豁达心态,令人顿生敬意,也令人深思。

在工作和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患得患失,本来拥有一些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却又绞尽脑汁想使这些东西不减反增,为这些终日烦恼,长此下去有损身心健康。一般来说,人们总是习惯于得到而害怕失去。尽管“有得必有失”的道理人人皆知,但人们依旧认为得到了可喜可贺,而失去了则可惜可叹。每有所失,总要难受一阵,甚至为之痛苦。得到的时候,渴望就不再是渴望了,于是得到了满足,却失去了期盼;失去的时候,拥有就不再是拥有了,于是失去了所有,却得到了怀念。连上帝都会在关了一扇门的同时又打开一扇窗,得与失本身就是无法分离的:得中有失,失中又有得。

有一个故事,说有个小伙子,在他还穿开裆裤时,也记不得是哪一天,发现门前那堵墙上有一个闪光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艳丽无比。从此,朝思暮想,流连仰望。终于有一天,渐渐长高的小伙子决定爬上去看个究竟。百年危墙,爬的过程危险万分。近了,近了,最后,那只颤抖的手一把抓住了它,原来是一支破牙刷。他失望极了,心情懊丧得很。事物的转换总是这样,小伙子在此之前,拥有一份好心情,一旦得到了那支牙刷,却又失去了昔日的那份好心情。

孔子家语》里记载:有一天楚王出游,遗失了他的弓,下面的人要找,楚王说:“不必了,我掉的弓,我的臣民会捡到,反正都是楚国人得到,又何必去找呢?”孔子听到这件事,感慨地说:“可惜楚王的心还是不够大啊!为什么不讲人掉了弓,自然有人捡得,又何必计较是不是楚国人呢?”

“人遗弓,人得之”,应该是对得失最豁达的看法了。就常理而言,人们在得到一些利益的时候,大都喜不自胜,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而在失去一些利益的时候,自然会沮丧懊恼,心中愤愤不平,失意之色流露于外。但是对于那些志趣高雅的人来说,他们在生活中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不把个人的得失记在心上。他们面对得失心平气和、冷静对待。

要正确认识得失,得到了也可能失去,无论你得到了什么,都不妨时常这样提醒自己。这样,得到了的时候就会备加珍惜,失去的时候也不至于无所适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