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巧设问题:四个引导参与技巧

巧设问题:四个引导参与技巧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4-6设计问题的四个技巧1.周期提问增加提问频率按理说,微课脚本设置提问是很容易理解的,但实际上却不是我们想的那样。问题3:对于客户流失这件事,你认为X、Y、Z三个原因中哪一个可能性更大?

巧设问题:四个引导参与技巧

我们先来看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假设你家里有个三岁小孩,他不知道炉子非常热、有危险。你怎么让他快速记住呢?现在有三种方法供你选择。

方法1:给他说千万不要去碰这个炉子,因为很热,有危险,连续讲十遍。

方法2:给他讲个隔壁家小明的故事,告诉他小明不知道炉子非常热,摸了以后烫伤了,你甚至还可以拿出小明的照片给他看手被烫得多么惨,然后提醒他注意千万别摸。

方法3:让孩子试着摸一摸炉子,摸完了可能就记住了。

哪种方法可能会让小孩记得又快又牢固呢?

前面两种方法也会有效果,但要说又快又牢固的方法,我想大多数人会选择方法3。方法3之所以记得最牢固,是因为他亲身参与了。

在教学设计中有这样的规律:学员的参与性越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就会越牢固。本章开始提到的学习金字塔(如图4-1所示)也告诉我们,学习保持率比较高的三种方式为小组讨论、实际演练/做中学、马上应用/教别人,而这三种方式都是参与性很强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不是一个老师只是讲、学员只是听的过程,而是一个交互的过程。

但是,我们之前也提到过,因为形式所限,这几种参与性强的方式在微课中通常是没有办法实现的。那么,在微课中该如何引导受众对象参与呢?

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提问”,引导受众对象思考,让他感到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在互动与交流。

“提问”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微课这种“师生分离”的教学模式更为重要。微课的“问题”该怎么设计才能更加有效呢?我总结了四个技巧,如图4-6所示。

图4-6 设计问题的四个技巧

1.周期提问增加提问频率

按理说,微课脚本设置提问是很容易理解的,但实际上却不是我们想的那样。在过去的培训项目中,如果没有任何要求和提醒,超过三分之二的学员写出来的微课脚本完全是叙述格式的,没有任何的提问环节。所以,我通常的方法是把设置提问作为设计微课脚本的固定要求,并且适当量化。跟大家分享一个经验值,大概1分钟左右就可以有一次提问,正常1分钟微课对应的脚本文字(包含标点符号)大约300个字。换言之,如果脚本有2 000个字,那么可以包含六七次提问。(www.xing528.com)

2.封闭问题优于开放问题

封闭式提问是指回答是与否或者有固定答案的提问,开放式提问多用于引发思考,没有固定的答案。例如,“你叫什么名字?”“你是哪里人?”就是封闭式提问。

针对不同的用途应该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传统教学通常鼓励提开放式问题,但是在微课中开放式问题太宽泛,学员很难跟着你的思路思考,因此建议优先使用封闭式提问。

3.有问有答营造思考环境

很多人在微课脚本设计时,常常是提出了问题后面紧接着就给出答案。比如提问“5+5=?”,“10”接着就出来了。这种情况非常普遍。提问是为了让对方思考,而直接给答案的提问无法触发思考,也就失去了意义。

简单地说,营造思考环境是通过提问之后的停顿做到的。所以,微课后期视频剪辑阶段也要注意该问题。常用的做法是,在遇到提问时设计一个独立页面,并且设置一个5~10秒的倒计时,时间到了再播放后面的答案页,这样就可以为学员营造思考环境。

4.循序渐进做好问题引导

如果问题比较难,观看微课时无法迅速想到答案,那么要循序渐进重新设计问题。例如,一门微课呈现了客户流失的整个过程,紧接着问了一个问题:“导致客户流失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是传统面授培训,现场学员很快就沉默地低下了头,等待“救世主”的出现,想着先看看别人怎么回答。学员不愿意回答这个问题,根本的原因是他可能真的不知道要回答什么,不确定这个问题的答案。如果是微课这种“师生分离”的场景,遇到这种难以回答的问题恐怕要么快进播放微课,要么就直接关闭微课了。

所以,问题设计一定要考虑循序渐进,用封闭式问题来“搭梯子”,做好问题引导。回到刚才的例子,我们不妨拆分成三个循序渐进的封闭式问题。

问题1:当时客户李先生投诉的人是谁?

问题2:如果你是客服,当时会用A方法还是用B方法?

问题3:对于客户流失这件事,你认为X、Y、Z三个原因中哪一个可能性更大?

三个问题难度越来越高,从简单到复杂,而受众对象在一问一答中渐渐地找到了答案,也有了思考和参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