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进行酒精测试?

如何进行酒精测试?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思来想去,最后想到了交警查酒驾的方法,就是用仪器探测呼出气体酒精含量。于是,我们迅速为基层五个部门配备了酒精测试仪,员工每天上岗前第一件事情就是由部门值班领导负责进行酒精测试,时间不超过一分钟。不管酒精含量多少,但凡存在一律视为测试不过关,严禁上岗,相应的处理措施随之而来。如今,岗前酒精测试已经常态化,如果次日值班或者特殊时期备勤,大家习惯成自然不会喝酒,常态化的测酒令终究落地成行。

如何进行酒精测试?

很多时候我都认为机场员工是幸福的,起码每天上下班都有大巴接送。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大巴到达机场后,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大巴车驾驶员从我们身边走过时,一股浓浓的刺鼻酒味随之飘来,浓香型!驾驶员喝酒还驾驶大巴?一连串的问号搅乱了这个早晨平静的心情。我当时心里就想,驾驶员开车还敢喝酒?喝了酒开车就是酒驾啊,酒驾是明令禁止的,这不仅是对自己安全驾驶不负责任,还是对员工生命不负责任,岂不是拿安全运行当儿戏吗?说实话,到现在想起来都后怕。

刀尖上跳舞,这事儿不好玩!

我赶紧追上去问是不是喝酒了,驾驶员望着我一脸羞涩还有点紧张,低声回答说:“确实喝了,但是,昨天我休息,而且晚上喝的酒,并不多。”喝了,喝得不多,怎么会有那么浓的酒味?“喝得不多”这个解释谁能相信呢,真是让人难以置信。但是,这个理由竟让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是啊,休息时间喝酒似乎在理,因为,没有哪个规定不让员工休息期间喝酒。

聚餐喝酒乃人之常情,问题是喝酒之后影响工作状态,势必让工作的安全管理处在不可控的边缘。在刀尖上跳舞这种事情一点都不好玩,特别对于特种车辆的驾驶员来说,所有的靠机作业和机坪运行必须百分百集中精力,所以,要想让大家持之以恒地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必须得想办法,禁止所有人带“酒”上岗。对我而言,只要看到了问题,发现了问题,就不能坐视不管,我的管理就是“眼睛里不揉沙子”!这个问题必须想办法解决,而且“马上办”。我思来想去,最后想到了交警查酒驾的方法,就是用仪器探测呼出气体酒精含量。设备检查很准确,有没有喝酒,喝得多还是喝得少,一查就有准确的结果,一查就可以知道“喝了,喝得不多”这种解释是真是假。最关键的是,交警从来不管你是什么时候喝的酒,而是此时此刻你体内有没有酒精。

对啊,就按这个思路办!于是,我们迅速为基层五个部门配备了酒精测试仪,员工每天上岗前第一件事情就是由部门值班领导负责进行酒精测试,时间不超过一分钟。不管酒精含量多少,但凡存在一律视为测试不过关,严禁上岗,相应的处理措施随之而来。在多个场合,我反复强调:“只要岗前测试有酒精,就等同于岗位饮酒,除非你的解酒能力超乎寻常,喝了酒迅速分解且没有任何残留!”当然,不用尝试挑战自己,更不要尝试挑战组织。

一个组织不可能给员工提供无限宽广的成长空间,只能提供更多成长发展的机会,组织不会“包养”任何人!

初试此法,员工颇有抵触情绪。有人就说了,下班闲暇找亲朋好友吃个饭喝点酒怎么了?再说了,又不是在上班时间喝酒,而且还在前一天喝酒,到第二天上班的时候早就没有酒劲了,单位的测酒精制度真是扫兴,竟然把大家的一点小爱好、小乐趣都限制了,很没劲。事实并非如此,制度约束胜过言语说教,机场安全高于一切,生命至上,容不得一丁点儿亵渎。岗位职责和使命决定了员工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久而久之,大家习惯了岗前测酒令,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员工行为习惯的养成,便不再谈论禁酒的好与坏了。让员工保持清醒,就是组织最好的保护。如今,岗前酒精测试已经常态化,如果次日值班或者特殊时期备勤,大家习惯成自然不会喝酒,常态化的测酒令终究落地成行。

话说,一个老和尚问小和尚:“如果你前进一步是死,后退一步则亡,你该怎么办?”小和尚毫不犹豫地说:“我往旁边走。”所以说,生活中的我们特别容易陷入非此即彼的思维死角,但事实上,处在两难困境时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也许就会明白:路的旁边还有路!管理更是如此,不要总觉得没有办法,或者只有这一种办法。管理实践中,解决问题的办法从不缺乏,缺乏的是管理者发现方法的眼睛和毅力。

点名的场景对职场的人来说,几乎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按照员工人数最多的部门计算,部门每天上岗的员工有14人,加上一个管理者共15人。岗前点名制度就是每天上岗前所有员工站成一排,由部门当日值班领导负责集中点名,其实很简单,就是喊名字答到。有没有感觉回到了小学时代,甚至有点幼稚,但是,它一点都不好笑。点名制度执行后,有人质问:“15个人还要点名,有点滑稽吧!部门员工整天在一起,谁不认识谁啊,扫一眼过去就知道谁到岗谁没到岗,这么一目了然的事情,还要排队点名吗?真是多此一举。”用时下流行话说,太LOW。

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其中必有初衷。点名的时候,当点到一个人的姓名后,他的回答也千差万别,最直接的差别就是声音的高低和写在脸上的表情。点名答“到”的时候,一个人回答的精神状态和声音高低表明了他此时此刻情绪的好坏。回答“到”的声音高,表情喜悦或严肃,说明他的精神是饱满的,内心是幸福的,对工作是渴望的。如果回答“到”的声音低沉,表情沮丧或烦躁,说明他的情绪是低落的,一定是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或家庭,或个人,或其他,个中缘由就不得而知了。一个情绪低落的员工喊不出洪亮有力的声音,如同没有人会在坏心情的时候包饺子一样。(www.xing528.com)

不得而知也要搞清楚缘由,知道员工心里有烦心事,然后对症下药做心理疏导和调节,排除员工心中的不愉快,让员工心情跳出低谷回归正常。我们明确规定,但凡点名时发现情况不妙,管理者在早班会后半小时内必须与员工面对面谈心,摸清问题、疏通思想方可上岗,这才是点名之后该做的事情。点名答“到”看似简单,实则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提振员工精神面貌的过程。每个人都需要被理解,这个过程可以看到员工的精神状态,可以调节员工的心情。只要员工的精神状态好,团队的工作也就进入到良好的状态,工作业绩自然就会趋好。

细思量,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问题的世界里,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何为问题,那就是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之间的差异。面对各种不同问题时如何应对,完美解决的前提是找准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而非眉毛胡子一把抓,如同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剥才能安全快速剥到葱心,否则,前途模糊。因此,对管理的完美追求一定是无限的,探究一种办法让管理者轻松,让被管理者愉悦,让管理效果出新,是可能的。

当然,同样的问题,对于不同管理者而言解决办法也有所不同,基层管理在于执行,而高层管理在于战略。基层管理者最重要的事情是拿结果、带团队,强调执行力是必要且重要的。对于中层以上的管理者而言,比起执行力,更重要的是要具备战略眼光。因为相较于初级管理者,他的屁股坐在高管的位置上,如果没有战略眼光,执行力还特别强,遇到战略错误的时候,团队会很快都掉进深坑。

每个管理者都要养成不断反思的习惯,睡前回忆一下当天发生的事和见过的人,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妥当,是否有浪费时间,是否比昨天有所进步,用反思的方式总结出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感性认识的对象是事物的现象,理想认识的对象是事物的本质。感性认识是知觉和表象等具体形象的形式直接反映事物,理性认识则是判断和推理抽象思维的形式反映事物。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相互转化和相互渗透,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关系。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管理也是如此,需要循环往复,才能改进提升。

从《读者》看到一篇文章,米田肇开餐厅非常用心,墙壁的颜色不仔细看就很难发现,入口附近和餐厅里面有微妙的色差。入口附近是微微混入一些冷色调的绿,而餐厅里面则是偏暖色系的绿。从入口进去到看见餐厅全貌时,会给人一种纵深感,在这种细节处下工夫,是米田肇的主意。桌子的大小、椅子的高度,精确到毫米。那个时候的米田肇,口袋里总放着捆行李用的绳子,为的是外出时看到大小正好合适的桌子、坐起来很舒服的椅子,就可以测量其长宽高。最终餐厅的椅子腿是特别定制的,因为无论怎样都找不到这种高度的椅子。话虽这么说,其实调整的高度不过几毫米。很难说几毫米之差,会对舒适感有多大影响,毕竟客人的身高和腿长也各有不同。

管理的目标可以比作轮船航行的罗盘。罗盘是准确的,但在实际航行中,轮船却可以偏离航线很远。然而如果没有罗盘,航船既找不到它的港口,也不可能估算到达港口所需要的时间。因此,管理者不一定知道正确的道路在哪里,但不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太远。因为,任何事情都有更加完美的解决方案

管理要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始终保持前行的姿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