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杭州实践:建设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要素保障

杭州实践:建设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要素保障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截至2020年5月底,杭州市已建成5G基站16000余个。近年来,中国软件业综合竞争力百强、全国电子百强,杭州都有多家公司上榜,数量居全国前列;2019年全市新增23家上市公司,数字经济相关企业占半数以上。杭州市不断提升基础创新能力,打响“数字杭州、双创天堂”城市品牌。杭州市着力打造新型数字金融标杆,全球数字金融中心落户杭州,金融科技体验方面连续3年位居全球第一。

杭州实践:建设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要素保障

(一)发展空间布局科学优化

2015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杭州建设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关发展正式纳入国家战略;2016年、2018年,城西科创大走廊、城东智造大走廊分别启建;2016年,启动全面提升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建设;2017年,正式实施“拥江发展”行动。这些规划、行动的实施,充分奠定了杭州城市空间,特别是产业发展空间的基本格局。目前,杭州市数字经济已形成以余杭、滨江、西湖为核心,萧山、钱塘新区、桐庐等多节点、各有特色的区域布局;形成了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动力,城西科创大走廊、城东智造大走廊为两翼,一批跨境电商产业园、工业互联网小镇、数字经济小镇、人工智能小镇等特色小镇及众创空间为支撑的空间体系。5G等技术、场景的发展正在极大地提升上述空间的能级水平。截至2020年5月底,杭州市已建成5G基站16000余个。

(二)经济主体表现充满活力

企业发展形成了以阿里巴巴、海康威视新华三等为龙头,以上市公司和独角兽企业为中坚、“双创”为支撑的雁形企业群。近年来,中国软件业综合竞争力百强、全国电子百强,杭州都有多家公司上榜,数量居全国前列;2019年全市新增23家上市公司,数字经济相关企业占半数以上。一是聚焦核心产业,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杭州市发挥自身优势,持续做大做强信息软件、云计算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电子商务、数字内容等核心产业,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着力补齐集成电路等产业短板。二是紧盯融合应用,加快数字技术在传统产业的落地。2019年起实施制造业数字化改造“百千万”三年行动计划,企业上云数累计达8.9万家,被认定为全省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的企业占全省总数的20%。三是坚持创新驱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杭州市不断提升基础创新能力,打响“数字杭州、双创天堂”城市品牌。从企业创新发展方面看,进入2019年《火炬统计年鉴》的高新技术企业达3752家,在5个计划单列市和10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三。截至2019年底,全市累计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9家、省级206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1家。此外,2019年杭州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省会城市第一、阿里云发布了面向万物智能的新一代云计算操作系统、蚂蚁金服BaaS区块链平台对外开放、工信部智能网联汽车驾驶测试仿真实验室落户余杭等一系列创新成果落地[11]。(www.xing528.com)

(三)资源引育成效显著

人才方面。2019年杭州市委组织部出台“人才生态37条”,就高峰人才引育、体制机制改革、全球人才招引、人才西进等方面,提出四大工程和七大计划,打造全面建设服务全省的人才高地、辐射全国的人才生态最优城市,明确了到2022年要培育数字经济领军人才100名以上、创新创业团队50个以上、“数字工匠”1万名以上。2019年,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54.5万名,互联网人才和海外人才净流入率连续居全国城市首位;当年引育数字经济领军人才20名,创新创业团队10个,数字工匠2500名。

资本方面。杭州市着力打造新型数字金融标杆,全球数字金融中心落户杭州,金融科技体验方面连续3年位居全球第一。市本级在工信专项资金中每年安排5亿元,在科技、文创每年共安排10多亿元资金,加大对以数字经济为重点的产业项目扶持;萧山区针对数字经济制定了“1+N”的优惠扶持政策,设立30亿元产业基金;杭州东方嘉富、浙江金控等与各级各类企业、产业基金联合发起投资基金,落户在杭州下城区等地。2016年5月,钱塘大数据交易中心在杭州萧山区揭幕,标志着全国首个“工业大数据”应用和交易平台正式上线。中心以“产业+金融+大数据”协同发展为主攻方向,构建高效、便捷、开放的大数据资源集成机制、交易机制和服务机制,最终将形成钱塘大数据特有的“归集行业数据—形成数据应用—开展数据服务及量化交易—激活产业盈余资产”的商业模式。钱塘大数据交易中心的成立,使数据向着真正成为生产要素迈出的重要一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