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特征分析:社会企业

特征分析:社会企业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Kim Alter也以光谱图的形式阐述社会企业的组织连续性特点。图2-2Kim Alter的可持续发展光谱图3.组织形式的社会差异性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背景,各种立法结构、方式和框架也大相径庭,而社会创业的组织形式与所在国家的国情是直接相关的,因此,在不同国家地区的社会企业的组织形式存在很大的社会差异性。

特征分析:社会企业

社会企业是在制度创新和社会创新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资本主义曾经狭隘地认为,每一个人都是单位个体,并以利润最大化为追求目标。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并不能脱离群体而单独存在,是生动活泼的多维存在。多维人性的提出表明,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受限于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目标。

著名的“穷人银行家”、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创始人尤努斯(Yunus,2008)提出社会企业应该具备五个显著特征:第一,社会企业是“目标驱动型”而不是“利润驱动型”,以社会目标为动力,这也是区分于普通商业企业的关键。第二,社会企业不是慈善机构,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它在实现社会目标的同时要收回所有成本。社会企业活跃于市场,与商业企业一起参与市场竞争,当且仅当运作项目能够可持续地收回成本,成为一个企业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企业。第三,社会企业的利润留在企业内部。社会企业的投资者只允许收回初始投资,并不再参与利润分配,剩余利润将用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第四,社会企业有可能采取独资、合资或公司制等企业形式,可以被政府或慈善机构所有,由职业经理人经营。第五,社会企业之间以及社会企业与商业企业之间将彼此竞争。

我国学者赵莉和严中华(2009)通过梳理国外文献,概括了社会企业具有混合体、组织形式连续性和组织形式的社会差异性三个特征。

1.混合体特征

从上节国内外社会企业的概念界定中我们分析得出社会企业在主要动机、价值创造等方面都体现兼具非营利组织和商业企业的特性。牛津大学Said商学院的Kim Alter(2007)总结了社会企业具有混合体特征的九个方面:①采取商业方法与手段实现社会目标;②融汇商业与社会的资本及管理方式;③创造经济与社会价值;④通过商业活动获取利润支撑其社会项目;⑤同时受市场驱动及社会使命引导;⑥同步计量社会影响及其经济绩效;⑦其经济目标是通过供给公共产品来满足;⑧收入是无约束的且拥有财务自由;⑨其商业战略有效融进使命完成过程。

2.组织形式的连续性

Dees(2003)指出非营利组织、社会企业和商业企业是一个从纯慈善到纯商业的连续体,社会企业是纯慈善与纯营利两种极端状态的组合。Kim Alter也以光谱图的形式阐述社会企业的组织连续性特点。在图2-2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传统非营利组织与纯营利企业处于两种状态,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个连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在可持续发展变革下,二者最终向中间的社会企业和社会负责型企业发展。(www.xing528.com)

图2-2 Kim Alter的可持续发展光谱图

3.组织形式的社会差异性

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背景,各种立法结构、方式和框架也大相径庭,而社会创业的组织形式与所在国家的国情是直接相关的,因此,在不同国家地区的社会企业的组织形式存在很大的社会差异性。学者王世强(2012)从法律形式的角度切入来描绘社会企业组织形式的社会差异性,如表2-2所示,主要分为合作社形式、公司形式和无特定法律形式。其中,以葡萄牙、西班牙等为典型的合作社形式是与当地社会经济息息相关的,其主要社会目标是通过服务于弱势群体的就业来提高他们的福利水平。以英国、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公司形式,强调社会企业的商业运营和市场竞争,所得利润不是用于股东分配而是用于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家没有制定特定的社会企业法律形式,而是提供了社会企业的标准对社会企业进行资格认证。

表2-2 社会企业不同的组织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