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欧债危机引发的反思与启示

欧债危机引发的反思与启示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5年,欧央行宣布正式启动量化宽松政策,每月在二级市场购买600亿欧元的政府与私人债券,2016年3月增加至每月800亿欧元,2017年4月起恢复为每月600亿的规模。表面上看,欧债危机爆发是由于部分成员国政府隐瞒债务状况,导致市场不信任,信用评级下滑。

欧债危机引发的反思与启示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后,逐渐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欧元区国家面临通胀压力经济下行风险也逐步加大。欧央行为平衡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2007~2008年间三次上调基准利率,欧洲银行间欧元同业拆借利率波动上升。2008年下半年开始,金融危机进一步扩散,欧元区国家通胀压力放缓,货币市场流动性紧缩,经济衰退风险显著加大。欧央行转而连续多次下调基准利率。在各项刺激政策影响下,欧元区经济2009年出现缓慢复苏。但由于各国在财政刺激计划和银行救助上投入了大量资金,欧元区公共债务和赤字问题逐步浮出水面。

欧央行被迫采取非常规货币政策应对。2009年初,欧央行再次下调再融资利率,同时通过延长货币政策工具到期日、以固定利率提供流动等方式为货币市场提供支持,并启动了600亿欧元规模的资产担保债券购买计划。但成员国的结构性问题和竞争力差异所带来的内在矛盾却难以解决。希腊等国财政开支过大、赤字过高,西班牙等国房地产泡沫严重,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成员国经济陷入零增长甚至负增长。面对欧元区债务危机持续发酵,由欧盟、欧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组成的“三驾马车”齐施援手,先后与希腊、爱尔兰政府达成1 100亿和850亿欧元的救助方案,并通过长期再融资操作、证券市场计划等措施向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

救助计划强调结构性改革和财政紧缩,长期而言是解决欧债危机的根本途径,但短期内却加剧了受援国的经济困难[10]。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2011年4月以后,欧央行利率政策由紧转松,进一步放宽银行从欧元体系获得流动性的抵押品要求,推出在二级市场无限量购买三年期以内主权债券的直接货币交易计划,使得市场信心大为增强。尽管市场流动性宽松,但各国仍然普遍增长乏力,物价走低,实体经济信贷难有起色。为实现通胀水平不低于2%的政策目标,欧央行继续下调利率,存款利率更是下调为负值,试图刺激信贷机构向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贷款。(www.xing528.com)

2015年,欧央行宣布正式启动量化宽松政策,每月在二级市场购买600亿欧元的政府与私人债券,2016年3月增加至每月800亿欧元,2017年4月起恢复为每月600亿的规模。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在初期确实起到了提振经济的作用。2015年,欧元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创下20年以来最高,加之油价下跌、欧元贬值,出口恢复强劲,贸易顺差扩大。当年欧元区经济增长显著提高,失业率下降,消费水平增加,投资活动逐步恢复,金融市场借贷成本回落,主权债务压力得到缓解。但长期而言,量宽政策恐怕难以为欧元区经济提供持久支撑。

之所以欧债危机的阴霾始终笼罩欧元区,单一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恐怕才是问题关键。表面上看,欧债危机爆发是由于部分成员国政府隐瞒债务状况,导致市场不信任,信用评级下滑。实际上,欧元区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体制不完善才是危机爆发的深刻根源。其一,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西班牙五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德、法等强国,统一的欧元币值导致其出口竞争力下降,引起国际收支逆差加大,政府财政状况恶化。其二,南欧国家劳动生产率低于北欧国家,阻碍了劳动力要素的自由流动。金融危机后南欧失业人口增加,但仍然实行高福利政策,使得政府支出居高难下。其三,欧元区财政纪律缺乏灵活性,忽视了财政收支对经济增长的依赖关系,客观上阻碍了落后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其四,欧元区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各国独立的财政政策无法有效协调。因此,欧债危机不仅是主权债务的信用危机,也揭示了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所面临的种种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