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度解析丝绸之路经济带:两报观点

深度解析丝绸之路经济带:两报观点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对话和交流的平台。丝绸之路经济因何应时而举,因何立即受到举世瞩目,因何获得广泛认同。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主角。

深度解析丝绸之路经济带:两报观点

从2013年12月13日开始,《新疆日报》再次发力,以党报特有的雄厚实力调动优势资源,开启了历时半年多、跨地域跨境的大型新闻策划《“共同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采访行》。这一系列成为跨2013年至2014年度新疆新闻界最重要的报道之一。该报组织精干采访小分队深入古丝绸之路沿线省区市及中亚国家进行采访,采访分为新疆、内地、中亚国家三大板块,采取行进式报道和专题性报道相结合的形式,在探寻古丝绸之路辉煌盛景的同时,着力展现今日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和中亚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成果及交流合作状况。策划开栏语指出:“以期通过这次跨省、跨国采访活动,较为深入地体察新的发展形势下丝绸之路沿线不同省区、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脉络,让更多的新疆人乃至中国人了解邻国国情和双方合作交流的现状和趋势。”该策划是典型的时空对话之作,也是以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进行现场勘察和田间调查的方式,向世人展示党报的新闻传播实力。

该系列报道有五大特点:

第一,典型的文化时空对话之作。“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对话和交流的平台。《新疆日报》以雄厚的文化积淀、总览全局的视角,借《共同的丝绸之路》展开了时空对话。策划从绿洲丝绸之路进入新疆的第一个节点——哈密开始,然后经吐鲁番喀什、克州、库车、伊犁、乌鲁木齐,还展开了对中亚国家的报道。记者首先前往阿斯塔纳,然后是阿拉木图、比什凯克、奥什、杜尚别等地。策划2013年12月13日刊发的第一篇是《一头连着大海 一头连着中亚》,“连”是空间上的连接,也是时间上的连绵。文章起笔从哈密巴里坤一个唐代的烽燧开始,以新疆东大门哈密为支点展开采访,扩开了时间和空间的边线。从时间纬度看,由远及近,时间不断推进到今天;从空间纬度看,“哈密是新疆最先受益的地区,成为一头连着东部沿海,一头连着南北疆乃至中亚、西亚、南亚的交通枢纽”。文本呈现的时空交织和穿越的特点,在随后的六七十篇文章中体现得更多。2014年7月9日最后刊发的《他们来自新疆》,向世人介绍了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维吾尔族人如何通过努力在异国的土地上站稳脚跟,并逐渐融入当地社会的。这也是以时空对话的方式诉说着新丝路上的传奇。

第二,新丝路现场踏勘和田间调查之作。《共同的丝绸之路》系列报道是真正意义上的现场报道,是对当下社会生活的再现,是对新丝路地理路线的一次踏勘和调研,这是此类新闻策划最不容易也最有魅力的方面。跨省采访和跨国采访,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也许并不为奇,但在网络时代,眼见为实和现场调查却是难能可贵,具有社会学价值。此次系列报道对中亚四国的采访,“是新疆日报有史以来第一次自己组织出国采访活动,开创了报社出国采访的先河。”但实际的意义还远远不止这些。《新疆日报》2014年1月2日A01要闻版刊发的《百年口岸换新颜》对吐尔尕特口岸采访,我们从文本中看到了这一百年口岸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的蓬勃生机。口岸不但带来财富的交会、新的商机,也带来了新的期待——丝绸之路经济带必将带来对致富梦和双边合作机制的新的升级。现场最能发现新闻,也最能拥有新闻的质感。因为是现场踏勘和调查,所以,感情和理性、观察和思考会自然地相得益彰,相互协调。

第三,人与事互动之作。《共同的丝绸之路》是以地理为主轴的新闻策划,所以,空间文化要强于时间节点,但空间的特点又明确地影响着人和事情的关系。《百年口岸换新颜》中,口岸的发展带动了附近农村劳动力转移。牧民在口岸货场装卸货物,一天下来至少可以赚到300元。2014年1月3日刊发《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阿图什商人》,“尽管身处偏僻之隅,阿图什商人却并不闭塞,他们凭着鹰一样锐利的眼光,靠着用手比画、用计算器讨价还价,把进货地点扩大到了广州、北京、温州义乌等地。”“经商的触角伸得越来越远,视野越来越开阔。”2014年1月10日A01要闻版刊发《卡尔罗打造新疆“梦工厂”》,在这个“梦工厂”里,新鲜出炉的高清3D动画电影《江格尔》,以哈萨克族智者阿拜为原型制作的104集动画连续剧,还有《一千零一夜》超高清3D动画连续剧以及相同题材的游戏等各种衍生品,卡尔罗媒体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是新丝路上的新媒体特征。人与事的互动中,人变得越来越丰富,不是预设的“单义”和“概念”,而是大时代大事件中突显出的人。事情也因为有了人的存在而变得有人气,有人味,动人心。

第四,文本的丰富价值揭示之作。从现在有据可查的《共同的丝绸之路》60多篇报道来看,几乎每个文本都具备文本的丰富价值。我们可以称之为“新丝路意义群”。首先,在这个意义群里,有对历史的梳理,丝绸之路因何崛起,因何延展,因何沉默。丝绸之路经济因何应时而举,因何立即受到举世瞩目,因何获得广泛认同。这样的思考贯穿策划始终。其次是对空间的观察,丝绸之路经济带已经不是丝绸之路的复制,而是超越,因为这是新的经济全球化时代的课题。所以,记者每到一处,不是简单的地理物候的对应,而是对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元素的综合考察和衡量,从而让读者拥有文本空间的遐想余地。再次是人和时机时代的关系。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主角。一切的建设成就,在《共同的丝绸之路》策划中没有以工笔画的方式呈现,而是以大写意、大烘托的方式呈现,而人是这个画卷的灵魂,人在期盼什么,改变什么,行进中的人、探索中的人是故事和新闻的主角。所以,《共同的丝绸之路》是文本丰富价值的揭示之作。(www.xing528.com)

第五,多民族参与合作的诚挚之作。我们还发现,《新疆日报》推出的《共同的丝绸之路》系列报道是各民族共同参与的诚挚之作。2013年11月以来,新疆日报社组织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记者共同组成丝绸之路经济带采访组,而我们在可见的文本中,就能直接感受到大家共同参与的诚意。

几乎在此同时,《都市消费晨报》也开掘出一种报道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方法,那就是当下时兴的图表新闻。在报道好日常新闻的同时,《都市消费晨报》把主要精力投放到图表新闻的探索上。从2013年年底到2014年9月,也就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提出一周年的时间里,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图表新闻有20多个版,其中包括2014年乌鲁木齐市“两会”、自治区“两会”、全国“两会”中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话题设置,以及2014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重要表述。其中的代表作有2014年9月2日8版刊发的《新疆站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前沿》,这个版的图表新闻是新疆新闻界率先完整地以图解方式阐述“什么是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意义”“五大支柱”“西北五省区定位”。《都市消费晨报》2014年8月29日10版刊登的“亚欧博览会专题”,主题锁定《三大国家级展会各有特色》,就是以类比的图示方法比较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国-东北亚博会、中国-东盟博览会三者的异同,分别从展馆占地面积、内联外贸成绩、组织机构比较、展位特色等方面进行比较。比较型的图表新闻是一种新闻的新视角,是对新闻背景和资料的科学运用。这种比照,既可以纵比,也可以横比,既可以共时性比较,也可以历时性比较,从而强化了新闻内核的复合价值,也强化了亚欧博览会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之间的关系。

《新疆愿景》是2014年5月《都市消费晨报》在一个特刊里尝试主题图使用制图的突破。以往的特刊也会有一些制图,但未能全面引入创意制图,而《新疆愿景》特刊,为了更好地呈现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的变化以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探索和期盼,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全面阐释。因此,制图的创意被放到了很高的位置上。制图创意成为《新疆愿景》的最大特色,也为今后特刊图表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图表化是当前特刊创意的重要突破口,因为制图可以将既有的新闻元素和创意者的主观构思结合在一起,实现新的文本效果,《新疆愿景》的15幅制图就达到了这样的效果。比如,再次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进行制图,结合古画卷的色调,标识出丝绸之路的线路,首次展示丝绸之路的古典美和地理标识,这样的尝试达到了特刊应该有的文本质感。

通过一系列尝试,《都市消费晨报》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图表新闻具备了一些特点:① 盘活数字,让数字说话,让数字有趣,让数据成为新闻。② 疏通结构,生成结构,从而让其转化为可读可接近的符号。图表新闻通过对结构的疏通,实现复杂关系的简明扼要。③ 概念实在化、具象化。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本身是时空对话的新坐标,我们运用古丝绸之路的形象,在瀚海驼队中呈现兰新二线开通和飞机掠过的剪影,更有效地让抽象概念变得可视而具体。抽象概念如何具象化,这是图表新闻的一个课题。当前,新概念需要落地,需要被公众尤其是非专业人群理解,这就需要概念的实化。实化有很多途径,而最重要的途径还是依靠图像解释。④ 类型的比照,图表新闻还有一个重要作用,那就是,在一个平面上可以凸显不同新闻要素的对比和呼应,我们可以称之为新闻不同元素或类型的比照。历时性的新闻元素和共时性的新闻元素都可以对比,从中看出一种依靠叙事和诉说难以直观显现的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