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雇佣劳动的质量与数量优化建议:深入探讨中国的雇佣劳动市场特点

中国雇佣劳动的质量与数量优化建议:深入探讨中国的雇佣劳动市场特点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设认定全国人口是4亿,雇佣劳动者就占其中1/8或12.5%。外人在中国经营产业,在开始,已经是把中国劳动价格特别低廉这一因素,放在注意的第一位。加之,帝国主义者对于殖民地人民,特别是对于殖民地的劳苦大众,早就不是以人看待,而各种形态的特权,更足以敦促他们,使他们得无所顾忌的给予中国雇佣劳动者以非人的待遇。

中国雇佣劳动的质量与数量优化建议:深入探讨中国的雇佣劳动市场特点

这里须得在说明所需的范围内,提出中国雇佣劳动者的统计数字。

比较经过审慎选择的数字,是说中国全部靠卖劳力生活的人,约计5000万以上。设认定全国人口是4亿,雇佣劳动者就占其中1/8或12.5%。那比起英美各国来(英国产业工人占全体人口78%,美国产业工人占全体74%),已是瞠乎其后了。但如其再把其中的品类加以识别,那就显得太可怜了。据大约的估计(见《文化杂志》二卷二期许慎之著《中国产业劳动之研究》),那5000万以上靠卖劳力生活者当中,有3000万以上是农业雇佣劳动者(这同王宜昌在《中国经济》三卷九期《中国资本制地租》一文中,引述《中山文化教育馆季刊》第一期有关中国雇佣劳动数字,而计算的结果,无大出入,那是说,全国各省存在有占全农村人口最少为6%左右,最多为20%左右的农业雇佣劳动者人口,平均起来,共占全农业人口的10%以上。如其全国人口以4亿计,照一般估计,中国农民占全人口的80%,则农业雇佣劳动者,应为3200万左右);有150万以上,是包括城市码头工人、铁道上运夫、清道夫、人力车夫、轿夫、船夫等(依照经验,这项劳动者的实数字,也许还大得多);有800万左右是家庭工业者及独立手工业者;有600万~800万,是各种旧式手工业作坊工人,旧式矿坑工,特别是制盐、制烟、榨油、烧瓷及旧式纺织场工人;此外,有300万~350万,是新式产业工人。这各种劳动者数目,除了最后这一项,尚有不甚完全的统计可资依据外,其余多半是出于推算或估计。但全盘综合起来,大体可给予我们这样一个总概念:在大约4亿左右的人口中,约有数千万的雇佣劳动者,而在此数千万的雇佣劳动者中,只有还不到1/10的产业工人。

我们就从产业工人数对全国人口数的比例说起。

如其说,现代产业工人的人数,大体可以看为是一个社会发展程度的指标,看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法对落后生产方法征服进度的测验,我们就不妨大体依据这不大十分准确的比例数字,在原则上,分别考察产业工人以外的数千万雇佣劳动者的可能特质,及那些产业工人本身的可能特质。

资本主义生产方法对于落后生产方法的代替,不是用移接的外科手术可以奏效的。它得在旧有的社会基础上,把一切新生产方法所需要的社会条件创造出来。老牌资本主义的英国,曾在澳洲及美洲,有过一些失败的经验。它想用轮船把资本主义搬运到澳洲,却不能从自耕农的澳洲居民中,找到配合搬运去的生产手段及其他技术条件的工资劳动者;它又曾企图用轮船把资本主义搬运到美洲,但它的机器工厂及一切技术设备,即使随同移民一道到了美洲,但那些移民一到达了那里,就因为自己很容易由垦荒及掠夺工人变为富有者,他们怎么也不肯为资本家生产了。这说明,贫困或使社会广大群众变为贫困者、无产者,是资本主义生产方法最不可少的一个条件,缺乏这一个条件,其他一切成就资本主义生产的因素,都将变为非资本主义的了。反之,如其一个社会,像中国这样,一方面由传统的土地集中方式,使农民不绝由生产手段分离,同时,又由外国商品的大量输入,使农村旧有的工农合体组织分解,由是,大量贫困的生产者被制造出来,由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这一不可缺少的条件,乃有了着落。但依据实际经验,我们产业发展或商品生产所需的诸般内在外在条件,都付阙如。贫困的无产者尽管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最关重要,但如其缺乏其他社会条件,他们显然无法独立成为资本主义的因素,而变为现代性的工资劳动者。所以,在前述5000万左右的雇佣劳动者中,除了仅占其中1/20的产业工人而外,其余尽管都是靠拍卖劳动力生活,但因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法下利用劳动力的条件没有形成,那些劳动者就无法在平等自由的形式上,出卖其劳动力,换言之,其劳动力的提供,即使具有“商品”的外形,却仍不免保有“贡品”的实质。在新旧的制造业上,在变形了的家内工业乃至独立手工业上,他们那种劳动力的“贡品”性质,主要是以“商奴”或“债奴”的资格表现出来的,而在农业上,他们那种劳动力的“贡品”性质,则主要是以“特种农民”或“隶农”的资格表现出来的。

事实上,在上述各种落后产业部门的劳动者,诚然无法以现代雇佣劳动条件工作,即〔使〕那些幸被吸收在新式产业部门的劳动者,他们亦不能也不曾在充分的现代雇佣劳动条件下工作。其中最基本的原因之一,就是产业现代化,是把一个社会全面的变革作为前提。不论从事任何新式产业经营的企业家,其设备可以是够完备的,其经营方式可以是够合规则的,但如其他的工厂是设立在没有成就社会变革的环境之下,他对于劳动力的购买,就一定会依着他的自利打算,把那种购买条件尽可能的压低到变质的程度。这是每个资本主义国家都曾在近代前期经验过来的事。(www.xing528.com)

其次,如其说,中国产业工人的雇佣劳动条件,不论怎样不够现代化,一般还比较手工业者、苦力,乃至雇农为佳,那就说明,这300万以上的产业工人,经常将近有20倍或更多倍的产业预备军或候补者,在威胁他们,在向资本家招手。在农村破产局面日益严重化的情形下,这个不断增加的压力,该会怎样在产业工人雇佣条件上发生不利的影响,那是非常明显的。

此外,我们还得把中国新式产业中的外人经营,乃至托庇外人而经营的成分加入考虑。外人在中国经营产业,在开始,已经是把中国劳动价格特别低廉这一因素,放在注意的第一位。而且,对于劳动力的榨取,外国产业经营者,比之中国资本家,还要没有习惯道德观念的拘束。即是说,还要没有怜惜。加之,帝国主义者对于殖民地人民,特别是对于殖民地的劳苦大众,早就不是以人看待,而各种形态的特权,更足以敦促他们,使他们得无所顾忌的给予中国雇佣劳动者以非人的待遇。

我们把这种种方面的情形考察起来,就知道,在中国广大的雇佣劳动群中,就连那有限的一部分产业工人,亦还不能完全在现代雇佣劳动条件上受到雇用。

然而,这都是偏于原则方面的说明。我们将由现实的具体事实来予以证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